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三一章英国人太悲剧了 (第1/3页)
三三一章 英国人太悲剧了 三三一章英国人太悲剧了 英国,伦敦,下议院。 吵,吵,吵,炒成了一锅粥。 丘吉尔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脸上也没什么表情,但熟悉丘吉尔的人都知道,这一刻,丘吉尔的情绪相当激动。 具体地说,就是愤怒,相当的愤怒。 一九四七年,注定是大英帝国最痛苦最难受的一年。 英国的国力已经衰退到了一个二流国家的水平,但没有英国人会甘心昔日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如此沦落,丘吉尔更不甘心。 于是,大英帝国这个前世界霸主和美苏这两个正在竞争新的世界霸主的国家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关系之中。 美国和英国是同盟,它们共同的敌人是苏联,但是,因为英国并不甘心给美国当小弟,所以,美国这个大哥对这个小弟也是不怎么放心的,只有机会,什么扁踹卧牛腿、窝心脚、通天炮,凡是能招呼上的,那也是绝不含糊的,全数往小弟身上招呼。东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是大英帝国的一条大腿,要是把这支大腿给掰下来,那大英帝国变成小英帝国就更确定一些了。 在往大英帝国身上狠劲招呼这件事儿上,不仅美国想,苏联更想,因为苏联在远东损失太大,南亚的战略地位就极端重要了,所以,掰大英帝国大腿的劲头,苏联比美国人足多了。 两个年轻力壮的流氓合伙揍一个年老体衰的老流氓,结果可想而知。 大英帝国在小事儿上还是很聪明的,脚丫子手指头一起算还是能算明白的,与其被打个逼形最后什么捞不着,还不如干脆放手,这样还能保住大英帝国在东印度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 于是,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英国新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宣布,大英帝国准备接受东印度的独立要求。 艾德礼发表这样的声明是极其无奈的,只是,艾德礼没想到,他发表声明是为了结束麻烦,但实际上,麻烦才刚刚开始。 历史上,东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是英国把东印度强行捏合在了一起。 现在,东印度不仅有激烈的教派冲突,半独立的土邦国就有五六百之多。 对大英帝国而言,东印度彻底分崩离析,万国并立,那就是一场灾难,这不仅会极大地损害它们的经济利益,也会把帝国在东印度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所以,东印度可以分裂,适度的分裂对英国不仅没有害处,反而还有好处,但是,不能乱,尤其是不能乱成一锅粥,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以目前的形势,东印度最好是分裂成两个国家。 本来,要想做到这一步,以大英帝国娴熟的手腕,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现在,多了一个变数,而这个变数就把大英帝国推到了极其难受的境地。 这个变数就是中国人。 当初,为了对付日本人,英国被迫把阿萨姆、纳加兰、曼尼普尔割让给了中国人。 现在,东印度的两大政治势力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不同意,它们谁都想把那一地区据为己有。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英国必须要让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同意它们当初跟中国人签订的协议。 这就太难了。 把东印度分裂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大党本就极其不满,再把阿萨姆、纳加兰、曼尼普尔割让给中国,国大党就更不可能接受。 而穆斯林联盟反对,更多的是搅局,希望可以浑水摸条鱼什么的,更是为了逼迫英国在印巴分治的过程中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不理会中国,行吗?不行。 如果做不到这个,不仅香港得出问题,更严重的是马来半岛和缅甸都得出问题。 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所以,中国人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但是,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实在是太难了。 让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受本就够难的了,何况,还有美国和苏联在里面搅局。 不论美国,还是苏联,他们都想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埋下战争的种子。 实际上,英国也想。 苏联对印度的影响大,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大,而这事儿又主要是和印度有关。 如果主要是和巴基斯坦有关,那还有希望跟美国协商协商,但英国跟苏联,没有交易的可能,它们之间没有彼此需要的筹码。 所以,这样一来,问题几乎无解。 丘吉尔愤怒,固然是因为英国的处境而愤怒,更是因为艾德礼的无能而愤怒。 ――――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九日,一架专机降落在了南苑机场。 专机是英国的,英国现任首相艾德礼和前任首先丘吉尔同机访问北京。 丘吉尔竞选首相失败,但还是选上了下议院的议员,这次访问北京的规格极高,不仅有首相艾德礼为首的政府高官,还有很多重量级的议员随同访问。 英国这么高的访问规格,既是给中国面子,希望能博得中国的好感,有助于接下来的谈判,但更是给美国和苏联看的。 形势已经很分明,即斗争,又合作,这是大国之间博弈的基本形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