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领导开小车_第十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第3/5页)

华丽礼包,不亦乐乎。新闻发布会上,老头子身为一市之长,成了焦点人物,二十多家媒体会聚一堂,收录市长的慷慨激言。到了记者提问环节,老头子忽然避开主持人萧大秘预先准备好的回答稿子,让现场记者即兴发问,他习惯于脱稿,包括这样的发布会。这叫萧大秘措手不及,原先设置的提问顺序及问题全被打乱了,记者们用举手方式要求提问,老头子瞅准一位就算开始了。其实这里面都是他熟悉的面孔,套用老头子的口头禅来说,那是"心里有数",应付故友,信手拈来,反正具体项目和数字身旁有招商局长作为旁答,他市长只管喊几句口号,无须罗列数字的。结果一路问下来,都是些空洞的陈词滥调,老头子在谈笑风生中迎来阵阵掌声。

    正说到兴头上,老头子忽然手指最后一排靠边角落的座位说:"最后一个问题留给那位先生,他一直没有举手,请提问,不要客气。"

    大家的目光随即投向那个角落,就见一个低首垂肩的人折腾了半天才抬起头,也是西装革履,头发溜光,可就是脸色苍白着,嘴巴也嗫嚅着,对着递过来的话筒,半天发不出响音来。记者群里有人开始窃窃私语,说这是哪个单位的,以前咋没见过呢?新来的?

    一时间热闹的发布会现场变得沉静下来,老头子也有些纳闷,翻腾脑海就是搜寻不出这位记者先生的图像来。

    "请…请问市长…"真是金口难开,就在他吞吞吐吐时,有个记者忽然起身大声叫道:"这家伙是假冒的,上次也冒充记者混进酒店,没想到又来了,赶紧报案…"

    话音未落,那家伙早夺门而逃。老头子一直亢奋着的脸膛瞬间化成了肥皂泡,狠狠地瞪了萧大秘一眼,一场发布会在闹剧中收场。

    事后老头子问责下来,招商局的头头们被骂得狗血喷头:"自家的门槛都没守好,谈何招商引资?看门狗都不如!"

    这就是"官记"们的另一面,一种职业为他人所模仿,直至伪造,那就不是好事了。

    贾记者虽是省报新派遣到站里的,但跟老头子也算是故人了,我记得老头子当副市长时,她只是省城一家晚报娱乐版的记者,正儿八经的"娱记"。那时候老头子精神文明抓得挺卖力,逢上重大节日就让文化局想方设法从北京拽几个二流歌手过来捧场,贾记者便尾随而来,在报纸上丢下一小块豆腐渣,再配上市长亲切会见歌手的小图片,就足以让老头子美滋一番了。那也是上了省城报纸的,地方领导有时候也热衷于追星的,宦海之中娱乐自己,也不失为"与民同乐"吧。

    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党报驻站首席记者,哪里有会哪有她,是否能见报就另当别论啦。

    因为老婆的工作性质,再加上老同学"水蜜桃"这层关系,贾记者跟我老婆平常也比较亲近。偶尔也会上门到家里找我老婆上街一同购物,碰上礼拜天,两个女人能坐上采访车进省城逛商场。我一直困惑于贾记者节假日也不常回在省城的家,老婆给了答案,她丈夫是省政府法制局的一名处长,跟办公室的一个女下属关系暧昧,婚姻正处在冷战状态,实质是分居了,因为老婆去贾记者家不少回了,从没见过她丈夫。

    老婆去了宣传部后,因为公务繁忙,礼拜天也难得有空休息,贾记者上门的机会少了。

    在楼廊上看到她时,她正向余秘书打听吴同学的房间号。

    见我过来,贾记者笑着说:"老余,我就住你隔壁,咱现在成邻居了。"

    我说:"那太好了,晚上我们司机想摸几圈,三缺一,你刚好来填补。三男对一女,女人肯定满堂红,这可是麻台规则,你可别错过了大好时机。"

    "唉,都要像你们这些-书记-清闲就好了,五毒俱全,却又肥头大耳,熬夜不是能减肥吗?咋到了你们身上不管用了呢?"女记者的辛辣讽刺跟笔杆子一个调儿,戳得人无地自容。

    在她面前我也是个泼赖相,厚着脸皮说:"想知道原因吗?同样都是干手工活的,我们开动机器保护好视力就畅通了,而你们是呕心沥血,费尽脑汁,大凡伤透脑子的人,是长不出肥膘来的。"

    "嘻嘻,这话可是老余自己说出口的,猪脑子一个,就知道贪吃贪睡哪!"说完她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我所在的三人房此时已被烟雾笼罩着,另外两个副书记的司机正在腾云驾雾中下着象棋。他们年纪都不大,二十多岁,平常很少在办公室见到他们的身影。听老白说,因为纪委小车有限,专职常委们出门有时候要用副书记的坐骑给自己撑脸。上纪委一个多月来,我好像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地跟两位小师傅接触。

    见我进来,他俩问我要不要杀一盘,赌注是:一盘一盒硬中华。

    我的象棋水平很臭,在市府小车班里只有老杯属于高手,经常拉上像我这样的臭手任他当棋子宰割。但从没有为输赢下赌注,精力大都保存到麻台上了。

    彼此不太熟悉,又因为自己刚收获的两条烟已如数退给了余秘书,实在是拿不出赌资了。

    我将口袋里的半盒玉溪扔到他们棋盘上,自嘲道:"你们的赌局是给大亨专供的,咱这个小赌徒只能玩一把老虎机过瘾了,晚上咱摸几圈吧?"

    两人一听,几乎是异口同声:"三缺一呀?"

    我手指墙壁说:"隔壁那位贾记者啊,叫过来不就凑成了?"

    其中一个递给我香烟问:"人家大记者会跟咱司机同流合污吗?最好把老白叫来。"

    另外一个摇头说:"白主任可是来开会的,吴书记新官上任以来第一次开大会,谁敢娱乐啊?可惜老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