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美丽的黛儿有多少颗心 (第2/5页)
下之臣进贡的。其中或者也不乏一两件有价值的古董珍藏,只是她自己固然不识,便是那些讨她好的朋友们也都是外行看热闹,起个哄罢了。 我幼承庭训,对古董鉴赏多少知道些,判真辨伪,只要能说出典故的,多半不错。黛儿因此视我为知己,天天缠着问东问西,死记硬背。我劝她:“你这样子旁学杂收是不行的,真要有兴趣,不如买资料书从头细细地看一遍,多少知道些根本,免得闹笑话。” 她只是不听:“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看教科书,记不住,记住了也得忘。倒不如听你讲,记得还牢些。” 黛儿极聪明,对喜欢的事物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考试前只要略翻翻书,总能混个及格,但考完试不超过三天,即又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整部《红楼梦》,她却能熟极而流,每每抽出一段话来同我比记忆力,十次总能赢我一两次。 两个人能成为朋友,往往不是性格迥异,就是趣味相投,我和黛儿居然两样全中,自然如胶似漆,割头换颈。 黛儿对我极信服,得了新玩艺儿,总要第一个捧到我面前来,让我品评鉴赏;交了新男朋友,也总在第一时间带来给我过目,要求打个分数。 但是往往不等我记熟那男孩的名字,她已经通知我彼此分手。 我问她:“这么快就足以了解一个人了吗?” 黛儿答:“已经很慢了,其实喜不喜欢一个人,只要相处十分钟已经知道。” “那为什么还要继续交往,浪费彼此时间呢?” “无聊呗。”黛儿答得老实“我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消遣时间的办法,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丰富收藏的办法。” 我摇头,十分不以为然。美丽不是错,却不该以美丽为武器,左冲右突,恃美而骄。 但明知劝说无效,只得闭上尊口。 过了一会儿,黛儿忽然又补上一句:“再说,书上说女子过了十六岁还没有性生活,会发育不良。” 当她说到“性”的时候,态度十分轻松放肆。 我不由越发噤声。 于是黛儿的男友仍如走马灯般地换着。 她没有玩累,我却已经看累。索性告诫她:“以后换了新男朋友,不必再通知我。” 黛儿头摇得好比卖货郎的拨狼鼓:“那我恋爱的乐趣不是少掉一半?” 我没好气:“你恋爱是为了要给我讲故事?” 黛儿理直气壮:“交男朋友的一个主要作用本来就是为了骄之同侪,不然我那么在意他们的个头学历干嘛?我又不急着嫁人等饭票用。” 我瞠目。这枝罂粟花,竟是以异性的爱慕与同性的艳羡来做肥料呢。 但是黛儿的确有一直玩下去的条件。 她的家乡台州,是一个出了名的富裕小镇。那里几乎人人都很有钱,有了钱便喜欢买地,盖房子,钱赚得越多,楼便盖得越高。 台州人斗富,不像大城市里的款爷那样,比车子,比女人。他们就比楼,看谁起的楼高,房子大,装修豪阔。 黛儿的家不算富,但也足够她念自费大学,请家教补英语,以备毕业后出国留学,甚至在国外买一栋房子。 黛儿从不为花销犯愁,也不为前途担心,她的口头禅是:“那么拼命干嘛,我又不缺钱。” 她爸妈有钱,她便不缺。她是他们的女儿,他们的钱便是她的钱,她有权支配那些来购买自己的快乐。不然,他们赚那么些钱又是为了什么呢? 黛儿让我又一次认识到了血源的无上的力量。 偶尔,我也会对黛儿谈及我的家庭,但从没有告诉过她我是养女。在她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思想里,是接受不来这么复杂的故事的。 上大学后,因为要利用寒暑假兼工赚学费,我很少回西安。中间回去一次是因为哥哥唐禹要开公司,来电要我回家商议大事。 见到养父母,觉得他们忽然之间仿佛老了许多,头发已经见霜了。父亲在这一年升了正教授,分了新住房,但是也并未见得高兴。原来单位规定旧住房还要上交,而且新房也必须他本人居住,父亲原以为可以将房子押给银行替哥哥贷些款子的,因为没有产权,这一希望只有落空。 我便问:不知现在金子是什么价了?父亲立刻板了脸,严肃地说:你不要打那些镯子的主意,我是宁可借钱背债也不会卖你的镯子的,那些是属于你个人的物事,将来说不定还要指望它们来和你的亲生父母相认呢。 我说:不用的。不论是我还是金镯子,既然被你们捡到了,就从此属于你们了。如果那天早晨遇到的不是mama,而是一般贪心人,说不定捡了镯子扔下我也有可能呢。 但唐教授坚持说:我们收养你,是出于人道,如果拿你的东西,倒像是收养你是为了贪金子了。 唐教授的态度很坚决,有种凛然的味道。于是我便不敢再提了,但到底还是在私下里将镯子一骨脑儿给了哥哥,让他变卖了去换些现款。 哥哥十分感激,但也知道事关重大,最终取了个折衷办法,取了10只镯子向朋友抵押了20万救急,言明三年内加息偿赎,三年后若不能赎回,镯子便归对方。 父亲后来还是知道了,特意叫了唐禹来问:你那朋友人品可靠吗? 哥哥连忙解释那朋友其实是他女朋友的远房亲戚,知道根底的,要父亲和我不必担心。 母亲便嘀咕:你那女朋友,可比你精明十倍,她要真是想玩你,只怕你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倒是我,对于能否赎回镯子其实并不关心,因为这件事终于给了我一个报恩的机会,使我心里多少有一些安慰,觉得白吃白住唐家那么多年,现在才总算回报了一点点。 走在城墙上,我抚着秦钺的名字轻声说:“我还了他们了。” 有风细细吹过,我的泪流下来,转眼又被风吹干了。 再回北京时,黛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