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_120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0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1/2页)

    120第一百一十九章

    六月下旬,北六省军队招兵告一段落。

    除去各省青壮,兵营中多就是从内蒙和外蒙来蒙古汉子。他们大多皮肤黝黑,身材粗壮,一些人还不怎么听得懂华夏语,只能让北六省军中原有蒙古族军官去兵营担任教官。白天军事训练,晚上学华夏语。不要求学精,但要会听会说,能读懂电报和命令。毕竟战场上千变万化,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些什么,若是这些蒙古汉子都不懂华夏语,队伍之间沟通和联络就会出大问题。

    值得一提是,第五十六师和第六十一师也军中开了这样“华夏语学习班”,任教大多是基层军官,按照唐玉璜和庞天逸两位师长话说:“怎么样也不能输给一群兵!”

    等到兵训练结束,北六省将编两个师,都是三旅九团编制,军官会从现有各师中抽调。

    军队扩编,除人员外,武器和军装都是大问题。

    李谨言被服厂开始连轴转,实忙不过来时,便将一些订单外包给开工业区中小型被服厂。同时对接单工厂有严格要求,质量一定要达标。这些工厂老板大多是第一次接军需订单,都对这笔生意格外重视。虽然按照李谨言要求,产品成本肯定会提高,压低利润,但架不住订货量大,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这次产品能保质保量,还愁以后没生意做?

    军装被服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武器问题。

    现北方兵工厂,日产仿毛瑟98k步枪一百七十支,月产仿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六挺,轻机枪三十挺,枪弹以百万计。炮厂生产火炮均为15以下口径,月产75山炮十五门,75野炮十门,15榴弹炮四门,这还是工厂日夜开工,全体工人三班倒成果。

    除此之外,产量高就是掷弹筒。这种武器制作工序简单,用料也十分节省,可以发射特质炮弹和手榴弹,虽说和迫击炮没法比,但步兵作战中却是威力不小杀伤性武器。

    为了武装起编两个师,姜瑜林几乎是兵工厂安营扎寨,日夜蹲守,一旦枪炮下了生产线,立刻拉走。连续兵工厂蹲守近两个月,加上仓库里军队换装和缴获二手装备,另外从洋行里高价买了一批,才勉强凑齐了两个师装备。

    这样东拼西凑结果,造成了编两个师配发步枪和机枪,甚至是步枪之间口径不统一,给后勤带来了大问题。军需官去找姜瑜林,他也只能摊手,就算后勤压力大点,也总比士兵手里没枪强吧?好兵工厂现能生产不同口径子弹,困难总是能克服。

    事实上,现华夏军队,大部分都存这种问题。同一支队伍里,甚至可能出现三四种不同口径步枪,像楼少帅独立旅一样,步枪机枪清一色792口径才是真正“奇葩”

    当然,这大部分要归功于李三少功劳,旁人羡慕也是羡慕不来。

    京城

    第二师师长杜豫章是带着十五挺麦德森机枪进京。先去向楼大总统复命,回到第二师驻地就见十几个军官围着那十五挺麦德森机枪打转,那眼神,就像是看到了没穿衣服大姑娘。

    要不是有杜豫章警卫营拦哪里,恐怕都要撸胳膊挽袖子动手抢了。

    “师座!”

    一声师座,唤回了这些军官理智,三个旅长立刻笑得一脸谄媚,几个团长没敢往前凑,后边为旅座加油助威。

    “师座,您一路辛苦了。”

    “恩。”杜豫章背着手,一副斯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