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疑兵之计 (第3/4页)
《人民日报》继大力为北伐外敌造势后,又开始展开内讨国贼的运动…稍有些不同的是,外敌已经说得很清楚,就是满清,而這国贼是谁还没有明说。 … “這还不是明说?”金陵的朝堂之上,黄宗曦拿着几份《人民日报》跳脚:“大家请看,這一期的标题,‘深层次分析某些将领不与清军主动交锋的原因’…什么深层次的原因?不就是想说黄将军与清军私下有什么协议吗?” 王燃连续几天一直告病假,除阎应元等手下大将及唐王等“亲朋好友”外,任谁也不见。黄宗曦等人找不到王燃,只好请“大家”看。 “话不能這么说…‘某些将领”又没指名道姓说是黄将军,不过是个代指而已…”唐王“替死鬼”的身份让他不得不站出来:“我有三个方面可以支持這个论断,第一,虽然文章中涉及到的大多案例象是以黄将军为背景所写,但谁能说别的将军就没有类似的经历?我统计了一下,有以下三个案例属于作战时常见的…” “那這一期呢?”黄宗曦脸部的三条黑线相当明显,也不顾唐王的身份,打断他的话说道:“‘如果黄得功真的里通外敌,我们将面临什么样地安全威胁?’…這可是指了名、道了姓了吧!” 這篇文章是林黛玉请《人民日报》特邀军事评论员史湘云所写,对黄得功一旦叛变南京局势的发展进行了预测。至于预测结果自然是坏到不能再坏…凡是看过這篇文章的人都会立刻心生警惕之心、恐惧之意。 需要附加指出的一点是,《人民日报》提供的稿费相当丰厚,一般情况下,林黛玉都会在同等条件下选择便宜自己的姐妹。 “這个问题要分几个层面来看,里面对黄得军地分析不过是一个推测而已…”唐王的条理相当清晰:“下面我列举三个方面地证据来说明這个问题…第一,里面大量使用了‘如果’、‘可能’、‘或许’、‘是不是’等明显具有不确定性含义的词汇…文章的标题就建立在‘如果’這一概念之上。我作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如果可能’這个词在文章中出现了二十八次。‘可能’這个词…” “唐王殿下,這一篇总没有‘如果’、‘可能’了吧…”黄宗曦地脸已经全部被黑线覆盖,翻出第三份报纸:“‘试论攘外必先安内的重要性’這又该作何解呢?” 這是一个老话题。由薛宝钗、柳如是等人合作完成,稿费则是被她们在难得一闲时。用于举办了一次什么诗社,也就是吟诗作对、赏花弄月,当然這里面没王燃什么事。 “這,需要什么解释?”唐王做浏览全文状。然后带着一丝疑惑看向黄宗曦:“這通篇没有一个地方提到黄将军啊…好像连一个‘黄’字都没有,难道我地统计有问题?我再仔细看看…” “唐王殿下,请把這三篇文章合在一起再仔细看…”黄宗曦的脸色完全是黑里透着红,咬牙切齿地说道:“這还不说明问题吗?!” “说明什么问题?合在一起那也是三个独立的文章…”唐王透着惊奇说道:“总不能把任挑两篇文章放一块,就把事情也合在一起了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篇是讲助人为乐地。一篇是讲杀人越货的,如果都不指名道姓,均以‘某人’代替,你总不能说是一个人干的吧…我再举一个例子,這个例子可能稍复杂一些…” “唐王殿下,您就不用再替那贾,贾大人掩饰了…”看见黄宗曦已然有吐血之势,刑部邓炜达赶紧上来助阵:“兵部這些日子一直在整军备武,不是想对付黄将军又是为何?” 邓炜达确实比较郁闷,一个专管刑狱之官却根本见不着犯了案的贾珍、堵胤锡等人…人全部被请到了国家情报厂,连案卷都不向他透露半个字。 “对啊,你也说兵部‘一直’在整军备武…”唐王有条不紊地说着绕口令:“大家都知道,自山东之战后,兵部就‘一直’在整军备武…那时候,好像还没黄将军什么事吧…不信的话,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局势…” “当时整军是为了北伐!现在整军又是为何?”邓炜达虽然自号口才无双,年轻时还经常参加什么辩论大赛,但碰上唐王却也一样地不敌,直接被唐王一段绕口令搞得同样脸色发黑:“《人民日报》前面还总提北伐二字,可现在呢,根本提都不提!通篇大论全都在谈‘内忧’、‘内乱’、‘内贼’這不是摆明了要打内战吗?!” “国难当前,不去阻外敌入侵,却一心对内,单凭一些‘可能’、‘如果’等词便为独揽大权而要除去国之栋梁,”黄宗曦缓过一口气,立刻加入战团:“這与当年岳飞岳鹏举地‘莫须有’之罪又有何区别?!” 黄宗曦也是被气得有些昏了头,此话已经将王燃等同于了陷害岳飞的秦桧。這绝对可算得上是一句饱含人身攻击的骂人话了…如果要选举十大汉jianian,秦桧肯定是不负众望。 不过清流就是這样,上起火来便毫无顾忌,连皇上都敢比做昏君…众多清流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要求唐王给出一个合理地解释。 便是顾炎武也上来半打圆场半将军地说道:“贾大人一代名将,运筹于帷幄,传奇之名播于四方。自然不会冤枉黄将军,也自然比我们更懂得此时发动内战的后果…可他总不露面给大家解释,只是一门心思地备战,到现在连我们這些挂着参赞军务之务的大臣都搞不清要和谁开战,這未免也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