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新传_第二章杀手之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杀手之锏 (第1/3页)

    第二章 杀手之锏

    “诸君不要担心,汉人的船虽然厉害,但它的炮射程再远,却也打不到长崎城…他们的陆军能上岸,他们的火炮却上不了岸…已经获得准确消息,并没有发现对方的炮车…”长崎城上一名高级东瀛军官大声鼓舞着士气,用手指着城下的中华志愿军:“瞧!他们手里只有火枪!跟我们玩火枪,他们岂是对手?”

    应该承认,东瀛在其战国初期,于火器尤其走火镜(东瀛称之为铁炮,相当于明朝同时期的火绳枪)的制造与使用方面相当有一套。著名的丰臣秀吉火枪队采用的三段击战术,在当时火绳枪精度低、射速慢等性能较低的情况就曾大败过对手的骑兵部队。

    在王燃时空有一种说法,明朝的鸟嘴统,就是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战斗中,根据缴获的火绳枪,加以研究改进而研制出来的。

    不过东瀛人显然太容易自满,在学习到這项技术后便坐井观天,停步不前,并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一开始,第一个便与当初的老师葡萄牙人断绝了关系。而在经历了德川幕府三代将军的“和平安定”生活后,一度昌威的铁炮枝术更是直接急剧衰落。

    此游彼长,明朝自然走后来者居上,不谈王燃来到這个时空后从体制角度引发的革新,单是赵世赖研制的鲁密鸟统、毕憋康研制的缝发式自生火统便已然与火绳枪拉开了档次。

    可不管怎么说,在那名高级东瀛军官说完后,被中华志愿军从岸边驱逐回长崎城的东瀛军人们纷纷扳奋起了精神。

    “刚刚地失利只是一个意外,现在到了长崎城下正走我们报仇雪恨的好机会!…他们有火统。我们有骑兵!长崎城聚集了我九州最精税的重装骑兵!…”东涌军官脸上透一满意之色,继续说道:“诸君请想,這些汉人能有丰臣秀吉将军的勇敢与智慧吗?不可能!…我以我小泉纯狼的武士名誉保征,我们的重装骑兵只需要几个冲锋便可以冲散他们…”

    這位叫小泉纯狼地东瀛武士并没有完全说谎,长崎的确集中了几乎九洲全岛地骑兵,虽然数目不多。只有两千铁骑。

    但当這两千重装骑兵排着整齐的队伍呐喊着冲出城来的时候,却也让王燃和庄子固等吓了一跳…东瀛人的思路果然与众不同。這个时候“先固守城池以消耗对手实力、抓住机时再放骑兵冲击…”地战术好象更加合理吧。

    其实说到对付骑兵,不管是轻装的,还是重装地,王燃与庄子固等人比起丰臣秀吉更有经验。在对付满清以及诸如陈德、刘泽清等其他势力过程中。他们早就大量实践了利用三排轮换射击方式抗击骑兵的方式。在保征一定人数比的情况下,性能较火绳枪更高的“康祯造”再配上火炮攻击。陆军在野战对抗中基本上便能应付住一般骑兵的攻势。

    在王燃等人看来,面前冲出来的這股骑兵虽然气蜗嚣张,但比起满清八旗的善于骑射,顶多也就是“一般“的水平。

    时间并不允许王燃等人多想。庄子固号今声下,几十辆造型稍显古怪的战车分开阵形迎了上去,同时阵前地步军也开始收缩.分小队聚某在战车附近…如果可以点数就可以算出,此该双方阵欠的总人数比近似为一比一,东瀛骑兵两千人。庄子固陆军不算那五十辆战车,亦为两千人。

    “哈哈哈哈…這是什么东西?现在居然还有人用這种古代的战车?!“…想用它对付我们的骑兵吗?真是太可笑了…”城楼上小泉纯狼包合嘲笑的声音响起:“我再次以我的名誉保证,我们的重骑兵只要一个冲锋便可以将他们全部冲散…”

    事实证明,狼,不管是纯的,还是杂的,都没什么信誊可言。

    一个冲锋后,长崎這股总数在两千左方的重装骑兵全部被歼灭,一个活人也没能冲进中华义勇军战车前的一百米…這是东瀛火绳枪的有效射程,至于這些重装骑兵的倭刀根本就没机会拔出来。

    说实话,這两千东瀛骑兵就是换成善于骑射的满清骑兵,先意外地承受了五十门火炮的密集轰炸,再面对一百挺连珠统与两千康祯造也只能是一个“死”字…武器性能的差距不是完全靠勇气能弥补的。

    火绳枪比起“康赖造”已然差了几个等级与戴仓父子的“连珠统”更不可同日而语…丰臣秀吉的三段击据称可达的极限速度是每分钟至八次,而连珠统则达到每分钟至少二十八次,射击速度提升了近四倍,简直就是天然的四段击…

    至于那些所谓的重装,在采用新火药的弹药面前,不过是皇帝的新装而巳。

    “這新式战车的确可称的上是‘杀手锏’,我还头一次看到战车不用拒马枪却让骑兵根本近不了身…周围的散兵几乎都不需要采取轮放战术…”一旁与王燃一同观看此次实验的夏允彝喃喃地说道:“配上火炮和连珠统的战车简单就是骑兵的克星…真可惜了那么多好马…拿来拉东西也好啊”

    战车确实就是王燃的‘杀手铜’之一。当然,让赤秋时期威行一时的战车旧貌换新颜的主张并不是王燃到了這里才提出来的。

    明朝与历史上的汉族政权一样,都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对于這种威胁,明朝的战争思想却与历朝历代大不一样。虽然明朝同样重视养马,但是却不是用来以骑克骑,随着火器的发展,以车克骑的思想流行起来。

    在戚继光、俞大散、孙承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