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东征西讨 (第3/3页)
“依奴才计算,山西援军的粮草也能再撑上个七八天的…”龚鼎孽偷眼看了看脸再次变得黑沉的多尔衮说道。 … 事实情况比龚鼎孽预计的还要糟糕。 “夏将军,咱们的粮草只够两天的了…”清山西援军的中军营帐中,一个三十上下的清军将领正背着手来回踱着作思考状,一名年纪稍长的男子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再不想办法,不用对面的兵马来攻,弟兄们就先饿死了。” 這位三十上下的清军将领便是此次统领山西援军的主将夏国相。别看王燃对這个时空的许多知名将领都不熟悉,但却是知道這位夏国相。原因无它,早年读过的《鹿鼎记》里有這么一号人物,而现实与书中地记载比较一致。這位夏国相就是被后人称为大汉jianian的吴三桂的女婿。 吴三桂对他的這位女婿相当器重,认为他有“相国”之才,不管吴三桂是不是从他“国相”的名字上推断而得,反正诸凡大事都与夏国相商量,包括吴三桂父母于“龙口”的秘密安葬以及最后他的起兵反清等事。让吴三桂从此功彪汉jianian册的杀死南明永历帝一事,也是由他的這位东床快婿亲自执行。“遣固山杨珅、章京夏国相等缢永历于篦子坡,焚其尸扬之。家属送京。” 正是出于对自己這位女婿的信任,在接到北京城的勤王令后,吴三桂才特地安排了夏国相亲率大军启程…吴三桂自己不能亲来,因此当时他受清豫亲王多铎辖制。需要遵守多尔衮“不要管京师、加速攻打南明”的命令。 夏国相从山西启程时统兵十万,其中有吴三桂起家地部分老本。三万经过一定稀释的关宁铁骑,还有七万则是由原驻守于山西地地方部队组成。 关宁铁骑自不用说,那是响当当的名声,而剩下的七万人马也颇具战斗力。他们的统军将官是原明廷派于驻守山西大同地总兵姜瓖,也就是刚才闯进夏国相营帐的那位男子。 姜瓖说的粮草问题也正是目前最令夏国相感到困扰的问题。对面的明军像是已经知道了他们的窘境,因此并没有发动猛烈地攻击,而是紧紧地困着他。 当然,夏国相并没有像姜瓖影射的那样坐以待毙,他连续几天组织人马向京城方面发动了相当规模的突围战。只可惜成效不大…对方火力猛的惊人,又是以守对攻,很多山西来的援兵与头一次见识到新型战车和连珠铳的人一样,在试过它们威力之后,就不再愿意主动面对它们…经过几天的突围战,人虽然没有有损失多少,士兵的士气却被摧残到了低谷,打仗根本就不愿意往前冲,這也是伤亡小的主要原因。 当然,士气下降并不完全是战车与连珠铳的压力所造成,明军那白天、夜晚不间断的扰乱军心之举更是让士兵们了无战意…什么“明军不打明军”、“自己人不打自己人”、“不要再当汉jianian、卖国贼”、“只追首恶、余者不究”等口号此起彼伏,到了晚上还有人专门在阵前来上曲山西小调什么的,成效虽然没有四面楚歌那么明显,倒也颇具杀伤力。 往前冲显然没戏,但往后冲肯定也不行,不提此举无异了违抗军令、临阵脱逃,即便是得到了上峰的允许,想突出去也是一样没戏…虽然身后的明军不像前面的明军那样拥有强大的火力,但有坚固的城池为依托…自己伤了三万人才打下的真定城就是由他们防守的…山西援军能有几个三万?况且他们的兵力又明显得到了加强。 “這真定城真是我们打下来的就好了,那样的话,对方怎么也不可能在被击溃后的短短半天之内就能重新组织起人手切断我们的后路!”姜瓖冷笑着说道:“這明显是对方故意开了一个口子,好让我们钻进口袋!可笑我们当时还在那里沾沾自喜!” 夏国相的脸一下红了起来。说实话,当初他率十万大军启程后是意兴洋洋,根本就没想到会在真定遇到拦截,也没想到真定的拦截会让他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他当时认为两天之内便可以跨过這道障碍,但好几个两天过去了,他还在原地踏步…阎应元在防守方面的军事才能可不是狼得虚名。 而让夏国相更没想到的是,正在他面对真定城铁一般的防守以及悬在头上的那把多尔衮“五天之内拿下真定”的利剑,而感到一筹莫展外加惶惑不安时,随便组织的一次进攻突然就得手了。激动的夏国相根本就不及多想,一路追杀着明军的溃兵就到了保定,但然后就变关进了大门。 “那姜将军有何高见?”夏国相被小刺一把,但还是微笑着说道。 “我能有什么高见?”姜瓖冷笑一声,挑着眉头看了夏国相一眼说道:“我又不是主帅!” “姜将军说笑了,你我之间谁当主帅还不都一样?”虽然姜瓖话里的讽刺意味越来越浓,但夏国相还是装作听不出来的样子笑道:“若是姜将军有意,我自当让贤…” “我可当不起這个‘贤’”姜瓖脸上的冷笑之意越重,刚想说什么,但突然像是触动了什么心事,语调不觉暗了下来,最后竟恨恨一叹:“真是越活越倒回去了!” 客观地说,這位姜瓖确实当不起這个“贤”字。从他的经历来年,姜瓖应该算得上一位“三朝元老”…他原是明朝挂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太原后,风头正劲,姜瓖主动派人联络,投降了大顺政权。同年五月,传来了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放弃北京的消息,姜瓖又立刻发动了叛乱,杀害大顺军守将,拥立了一个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以续先帝之祀”而在清军入关定鼎北京后,又主动归附了清朝。 姜瓖虽然当不起這个“贤”字,但一个“能”字也还够格。姜瓖在军事上相当有才能,在奉多尔衮之命抽调大同地区的精锐兵马西征陕北大顺军时战果颇为突出,打得李自成的妻舅高一功、侄子李过所部节节败退,几无还手之力,否则也不能在這个时候把他的兵马抽调出来。 只不过姜瓖的运气确实一般,他本以为不费清朝一兵一卒,把大同地区拱手献给了清廷,又在陕西榆林击败大顺军,应该称得上是劳苦功高。但几件事情做完,他不仅没受什么封赏,反到备受猜疑,落了个“功罪相准,往事并不追究…”的下场,着实让姜瓖一肚子怨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