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新传_第十一章男儿有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男儿有泪 (第2/3页)

构改革,架空了原有兵部的权力,将调兵等核心权力转移到了自己直接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手里。

    至于下面的部队就更可以放心,目前只有王燃的嫡系部队处于抗清的第一线,清流们想要北伐就必然要借重王燃的力量…其余的势力再傻也不会答应他们這种无异于找死的行为…就算他们绕过王燃直接去找部队,這些被王燃一手提拔上来、与王燃有着深厚战友之情的军长、师长们也不可能背着王燃答应。

    這也是王燃任由清流们在朝廷里跳脚,自己却放心南巡、东渡的重要的原因…留在金陵,王燃的一半精力得搭在跟他们的争辩上。

    可是,再精密的计算机也推算不出所有的可能,世界上也找不到可以包容一切的计算公式…事实证明,王燃低估了這些清流的手段。

    金陵传来的谐息不清不楚,王燃到离开东瀛之时,也只知道刘宗周借巡抚山东它机说动了谢启光出兵北上,结果怎样再也没有进一步确定消息…事关重大,王燃一接到消息便连夜返回,就是有消息也会在路上和自己擦肩而过。

    而王燃之所以這么着急的返回,是因为他心里明白,不管此战是胜是败,自己拟定的“总体战略”都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因为此战的发动就是一个败笔…自己只有尽快返回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谢参谋长是怎么回事?”在赶往金陵的路上,茗烟低声发着牢sao:“怎么会听刘宗周那老头的话呢?”

    说实话,這一点也让王燃感到很困惑…虽说谢启光与刘宗周两人曾同在北京明廷同朝为官,但他们之间应该没有什么交集。

    谢启光的性格务实,心底并不亲近所谓的清流。刘宗周对谢启光更谈不上好感,当年将谢启光从兵部侍郎的位子赶下来就有刘宗周参奏的功劳。而且谢启光还曾投降过满清,這个“失大节“在刘宗周看来简直就不可饶恕,王燃几次保奏谢启光恢复原职,都是被刘宗周领头拦了下来。

    不过对于谢启光,王燃关心的并不是這个问题…王燃对谢启光相当信任,要不然也不会任命他为山东驻军的参谋长,关于出兵的原因在见到谢启光本人后应该就能明白…王燃担心的是再也见不到谢启光。

    象山东北伐這样的大事是遮不住的,王燃一路上已经听说了无数个版本,越靠近金陵,版本越多,每个版本也越详细,越靠近金陵,王燃心中那不详的预感就越重…這些版本之间的差异很大,有说胜了的,嗜说败了的,还有说打平了的,但不管有多少个版本,它们都有个共同点…我方损失很大,有好几位高级将领阵亡。

    山东军团总人马折损了一大半,仅余下了一万余人,除青州及以西的胶东半岛尚在控制中外,山东地区已经全部沦陷。幸而宫秀儿、睛雯两人亲自率阎应元南京军团的部分人马出兵接应,才勉强于徐州城止住了山东军团的退败之势。

    但不幸的是,此战后,山东军团几乎丧失了所有的高级将领,谢启光、张汉、孙义、孙光宗等人尽皆阵亡。

    唯一让王燃略感安慰的是,各阵亡将领的家人目前还算安全,孙义父子虽然尽皆牺牲,但孙家并没有断了后…目前驻守青州城的正是孙光宗的媳妇,还有他尚未满月的儿子。

    虽然已经无法当面向山东的高级将领们询问此事的讲因后果,但从收集到的情报及收拢的溃兵嘴里,王燃等人还是获得了很多重要信息。

    据说在刘宗周等人一行到了山东后,当即便提出要兴兵北伐,被当时主管山东兵事的谢启光等人以未接到兵部命今为由回绝。

    “這帮家伙确实有本事,竟悄悄地弄到了全套的兵部行文…”阎应元看着有些疑惑的王燃,解释道:“阮大铖就是凭此事才为清流一派所接纳…”

    王燃立刻明白了过来…阮大铖本来就是内阁重臣,又挂着兵部侍郎衔,在自己這个兵部尚书又不在位的情况下,盖几个章自然不是难事。但话又说回来。即便盖到了章,但没有自己签发的手令…

    “据传是有人仿造了大人的签名,不过我们没有找到相关地证据…”阎应元苦笑着摇摇头:“可以证实的是,刘宗周曾做过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他请出尚方宝剑压之以天子之威,一面又让随行的阎尔梅及阮大铖两人以,对他曾投敌之事既往不咎、恢复其大明忠臣名誉,为饵诱惑于谢参谋长…”

    闹尔梅是有名的才子,当初曾效力于史可法帐下。史可法兵亡扬州后,对史可法战略不满意而先一步离开扬州的阉尔梅逃过了一劫。此后便加入了清流一派。阎尔梅与谢启光确实颇有几分交情.而他也地确抓住了谢启光的心事。

    做为一个长期受儒家忠君思想洗脑地人“曾经叛国投敌”是谢启光心中最大的痛。自被王燃劝得改邪归正以来。他心心念念地就是怎样才能抹去這一段耻辱,重新获得大明的承认。王燃虽然替他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刘宗周等清流从中作梗,一直未能如愿…对于高压,谢启光可能不会把它当一回事,但对于這种诱惑。谢启光恐怕就无力抵档了…

    因此谢启光选择了一个“两全”的方案。他答应了刘宗周等人北伐地要求,但同时也约定,此次北上止于德州…這样既实现了他北伐的承诺,而且动作又不至于太大,谢启光心里清楚此时激怒满清对南明没什么好处。

    谢启光是一个老军旅,每一步都走地小心谨慎。就算称不上是用兵如神,也绝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