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明修栈道 (第2/3页)
可是… 事实上,不仅是布木布泰,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王燃地做法感到疑惑。从王燃拟定的计划可以看出,王燃是一种很认真负责地态度来完成這件事。不仅条件保障地相当到位,迁移计划也是井井有条。摆明了是要按诺言“真”的把所有的人都交给豪格。 王燃引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之理念,在京城外专门修建了一片虽然简易但饮水、饮食等生活条件都有一定保障地小区供满族百姓的集中居住,這片小居可同时容纳五万人同时生活,等居住人数达到上限时便组织人手统一安排最先抵达地三万人前往德州。如此循环往复。不仅让其它地方来的百姓有了暂居之所,落脚之处。更保证了整个活动的有条不紊,避免了大量迁徙给地方造成了混乱。 如果说把這一切归于王燃要借此立下“人无信不立”的金字招牌倒也可能理解。但除此而外,在等待聚齐三万人数目的时间里,王燃还特地安排专人教授满族百姓各种农耕知识。并提供了大量种子,包括王燃从外地引入的土豆等经济作物,一副全心全意为满族人民谋福利地样子,這确实就不太容易让人理解了…毕竟双方还在打仗,用王燃天天挂在嘴边的话“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残忍”让满族人吃饱喝足了,他们不是就更有力量打明军了吗?因此,王燃這一招在有心人看来自然是另有算计,而且还是大算计…谁不知道王燃从来不愿做赔本生意,投资那么巨大,得收回多少才行? “這年头好人难当啊…”王燃笑着说道:“难道非要我搞个集中营,呃,那个,天天虐待你们,像你们那样也整出个‘圈地令’、‘投充法’、‘逃人法’什么的,你们才满意吗?” “我们制订的政策是好地,是底下执行的人背离了我们的初衷…”布木布泰应激性的反应道:“每项政策都要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布木布泰這句话听上去确有几分道理。象“圈地令”按满清发布的政策是将各州县地“无主荒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同时还规定“凡民间房产有为满洲圈占、兑换他处者,俱视其田产美恶,速行补给,务令均平。”听上去对汉人并没什么不好,可执行下去就走了样,在清军眼里,什么地方看上去都像是“无主荒田”就是本来有主,很快也可以变成无主,既然以掠夺为目的“均平”就只能是一句政治谎言。 再如“投充法”发布這一政策的目的说是“为贫民衣食开生路,自愿投充”让大家都有口饭吃。但自愿的层次也分很多种“满洲威逼投充”或“耕种满洲田地之处庄头及奴仆人等将各州县村庄之人逼勒投充,不愿者即以言语恐吓,威势迫胁”很多人就经历了开始不愿、后来经过教育引导变为自愿這一血淋淋的过程。 “你还真会说笑话”王燃笑道:“一个你自己都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的政策也敢随随便便就放出来?…逐渐完善是不错,拜托也先搞几个试点吧…再者说,民怨這么大,怎么就没见你们作出调整?别告诉我你们不知道下面的反应…” 事实上,诸多良心未泯的汉族官员在“圈地论”公布之初,便以圈地上亏国课、下病民生,屡屡上疏力争,而清廷也都作出了反应,每次下令圈占时都声称“以后无复再圈民地,庶满汉两便”…這与许多喊着要戒烟的同志倒是有些类似,每次戒烟前都要高喊“抽完這根,就不再抽了。” 说到底,欲壑难填的满洲贵族追求是只是自己的利欲,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怎可能轻易放弃?至于普通汉人,一个被征服的民族有什么说话权?不服气,打啊…根据王燃原本时空的历史“圈地令”直到康熙二十四年发布了“嗣后永不许圈”的谕旨才告结束,汉族老百姓足足熬了六七十年。 “那你们明廷制订的政策就好吗?还不是一样的民不聊生?”看着布木布泰回答不了王燃的问题,雍穆格格不服气地跳出来说道:“要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造反?什么李自成,张献忠…” “政策不好,自然有人会反对…逼急了,也会有人造他的反…但這是我们内部的事情,跟你们有什么关系?”王燃淡淡地说道:“你们出兵难道是因为看不下去民不聊生而来替大明的老百姓做主的吗?…好像你们来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苦了呢…” 雍穆格格也是一时语塞,坐在那里说不出话…女孩倒不是一个无理取闹之人,原本高高在上的时候听不到民间疾苦,在沦为阶下囚之后,从宫中那些宫女、太监嘴里已是得知了不少实情。 看着雍穆格格难得的郁闷表情,与她一起来、来就坐到了王燃身旁的太平公主微翘着嘴拉了拉王燃的衣袖,算是替她的好姐妹讨个情…搞得王燃倒有些哭笑不得,禁不住用手点了点长平公主的额头…你是大明的公主,這些道理本该是你来讲的吧。 “我知道大清入关后确实做了许多错事…我也知道大人如此做必有深意…”沉静了片刻,布木布泰重又抬起头看向王燃,眼神中有一丝黯然、一丝倔强还有一丝期冀:“我只希望…” “你没什么可希望的…我也不会答应你什么…”王燃淡淡地打断了布木布泰的话:“既然有勇气挑起战争,就要有勇气承担责任…” “报!王爷,约三万族人已经到了城外!”一名清军哨探在德州城的清军大营中军帐,面向豪格单膝点地。 “哦?又是三万…”豪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