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玛丽温泉的哀歌 (第1/3页)
玛丽温泉的哀歌 从卡尔温泉到魏玛沿途上的歌德 一八二三年九月五日 一八二三年九月五日,一辆旅行马车从卡尔温泉启程,沿着大路向艾格尔缓缓驶去。清晨,秋寒已初袭行人,萧瑟秋风掠过已收割完的农田,蔚蓝色的天幕下是伸向远方的、无边无际的原野。在四轮轻马车里坐着三个男人,萨克森一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封·歌德(卡尔温泉的旅客登记表上就是这样尊称的)和他的两个忠诚的随从:年老的仆人斯塔德尔曼和秘书约亨——在这个新世纪里,歌德的新著几乎全部都是经过他的手首次记录下来的。这两个人沉默着,因为从卡尔温泉启程以来,这个衰老了的人就没有张过嘴。在温泉时,、少女们簇拥着他,用致意和亲吻送别这位长者。这时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马车里,只有那思索的、自我克制的目光透露出他内心的波澜。到达第一个驿站时,他下了车,那两个随从看到,他急速地用铅制蘸水笔把句子写到随手碰到的纸头上。在去魏玛的旅途中,每当休息时,他总是这样重复着写下去。将到茨沃特时,第二天在哈腾堡宫殿,在艾格尔,然后是在波涅克,每到一处,他急切要做的事便是飞速地写下他在滚滚向前的马车里所构思好的诗句。而在日记本上只做了几行简略的记载:“九月六日修改一首诗。”“九月七日星期日,继续写作该诗。”“九月十二日,在旅途中对该诗再三斟酌推敲。”当他到达目的地魏玛时,这首诗已经脱稿。没有任何别的作品可以和这首《玛丽温泉的哀歌》相提并论,这是他晚年的一首最重要、最亲切自然、也是他最钟爱的诗。这首诗象征着他勇敢的告别,同时也是勇敢的新生。 歌德在一次谈话中曾称这首诗为“内心纪程”是记录歌德最内在情感的一份饱含感慨、伴着喟叹的提问式文献。在他一生的日记本上,也许没有哪一页能在感情的萌发和形成方面像这首诗那样真率、那样明朗地袒露在我们的面前。他在翩翩少年时,笔下曾溢漾出许许多多的抒情诗篇,但是从没有一首是如此直接从造化赐予的艳遇中迸射出来。这是“为我们谱写的一首美妙的歌”最深沉、最成熟的歌,是这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以夕阳西下前才具有的瑰丽光焰和热力所谱写的暮年绝唱。没有别的作品能像这首诗那样让我们逐句、逐行、逐节地窥见情感的深化过程。他曾经当面对爱克曼说,这首诗是“热情在最高峰状态下的产物”当然也包含着驾驭诗歌形式的卓越才能:能把生命中最炽热的时刻既醒豁又隐秘地凝聚为艺术形象。一百年后的今天,他那枝繁叶茂、澎湃喧嚣的一生中的这最壮丽的一页还没有凋谢,也没有褪色,而在未来的世纪中,世世代代的德国人都会把九月五日这个值得纪念的一天,永远保存在自己的记忆和感情之中。 一颗罕见的、象征着新生的吉星光芒四射,高高地照耀着这一页、这一首诗、这一个人、这一个时刻。一八二二年二月,歌德战胜了一场重病。可怕的高烧袭击着他的躯体,有时使他失去知觉,他自知病情严重。医生们找不出明显的病灶,只感觉到情况不妙。他们一筹莫展,但他就像突然发病那样,又突然痊愈了。六月份,当歌德动身去玛丽温泉疗养时,他竟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看来,似乎这场暴病只是心灵年轻化、一种“新青春期”的征兆。这个沉稳、生硬又满身学究气的人,在诗歌领域的造诣已经炉火纯青,并且结晶为渊博的学识。几十年后他却又一次完全屈服于感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音乐“使他心绪不宁”在欣赏钢琴演奏时,特别是像斯茨玛诺夫斯卡这样美丽的女人弹奏时,他总是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出于最本能的原因,他混迹于年轻人之间。同代人惊异地发现这个七十四岁的老人深夜里还和女人们宴饮作乐。他们还发现,最近几年他又开始了舞会生涯。他不无自豪地说:“在女人变换位置时,大群的漂亮姑娘向我身前涌来。”在这个夏天里,他那呆板的性格神奇地消失了,心扉洞开,他的灵魂中了古老的妖法,为永恒的魔幻力量所主宰。他的日记透露了真情,他正做着“惬意的梦”那个“旧维特’’在他的身上复活了:就像半个世纪前他邂逅丽丽·煦勒曼那样,与女人们的交往激发了他,使他写出了优美精致的小诗、妙趣横生的戏剧以及一些谐谑小品。对女性的选择仍然犹豫不决:起初是一个美丽的波兰女子,然后是十九岁的乌尔丽克·封·列维佐夫。他那复苏的感情全都倾注在她的身上。十五年前,他曾爱慕过她的母亲。半年前,他还仅仅用父辈的口吻亲昵地称她为“小女儿”但是,这种倾向却在顷刻之间化为一种热情,呈现出另一种病态,改变了他的整个性格。他被感情火山的爆发惊醒了。多少年来,他从未经历过如此强烈的震撼,如此炽热的烧灼。这个七十四岁的老人,像男孩子那样沉溺于幻想之中:刚听到林上的笑声,他就放下手中的工作,顾不得戴上帽子,拿上手杖,便急匆匆地跑下台阶,去迎接那快乐爽朗的女孩子;而且他也能像少年人,像男子汉那样地追逐着,做出那最荒诞不经的表演,颇像那可悲的希腊山林之神。歌德和医生密谈之后,向他最老的朋友、大公爵陈述了他的想法,他切望列维佐夫夫人能允许他向她的女儿求婚。大公爵回想起五十年前他们共同和女人们一起寻欢作乐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