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6/9页)
华灯初上,人并不多,她选了一张设在路口的椅子坐下来。正是初秋,空气中弥漫着树丛中溢出的清苦味儿,她想起她和大旗在这里的幽会。虽然今天她坐在这里不是为了追忆那些幽会,但是当年她的青春激情仍然能使她感动。她觉得她没有白白活过那些年,一切都能自圆其说,一切都不能自圆其说。新粮食新粪到底和她有什么关系?大旗的一身肌rou才是个结实可靠。 她低头打量这张空椅子和空椅子上的她自己,她忽然觉得那椅子就是病床,床头也有一张病历卡,病历卡上注明她的年龄是四十岁。是“已经四十”还是“刚刚四十”?她决定让自己刚刚四十。一个刚刚四十岁的女人为什么躺在这张病床上无病呻吟?她本来连感冒都不曾有过。她觉得待在这里实在是荒唐。 竹西离开公园时街上人已经少多了,她把骑车速度改成她习惯的慢骑。推车进院时她看见西屋的灯光,才突然想起她去公园的目的,她原是为了在那里酝酿一个决定:在和大旗幽会过的公园里她决定酝酿跟大旗离婚的事。 当晚,她明白无误地把想法告诉大旗,不躲闪不内疚也不支吾。 “大旗,我问你一句话。”她说。 “行。”大旗说。 “你说咱们俩在一块儿好,还是分开好?” “你说呢?” “我想还是分开好。” “什么叫分开。” “就是离婚。” 大旗没准备,但大旗没有吓一跳。他想了一会儿。 “你这是为什么?”他问。 “咱们不太合。” “挺合。” “不合。” “你指哪方面?” “我想你清楚。” “我并不怎么清楚。” “我想这种不怎么清楚本身就是我们不合的一个方面,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我们生活了这么长时间还存在说不清楚。” “我时时刻刻都想清楚,想理解你,可是…” “可是你很累。你没发现你连一个粗野的玩笑都不敢跟我开,连个脏字都不敢对我说——我敢保证你肚子里就有这种玩笑就有脏字你有。从前你就问过我那个字,可你说不出来,以后你就更不敢说了。” “你为什么愿意让我说脏话?” “我是说你总在揣测我喜欢怎样却尽可能忘掉自己的习惯,一个人失掉自己的习惯自己的爱好,老是揣测对方他就永远紧张,紧张就累。再说你把我揣测来揣测去,终究也揣测不出个所以然,你永远也揣测不对。得解脱,你还很年轻,真的你还很年轻。和我在一起你会老得快。” 大旗没话,直出长气。他无法指出竹西话里的错误,竹西一针见血说到了他心里。就连现在躺着出长气他也得考虑个躺的姿势,一个在竹西看来文雅的、恰如其分的姿势。就这么躺着就有点累。原来竹西的提醒是对的,原来他常累,回家就累。一回到他的印刷厂他的哥儿们当中,他才是一身轻松。那么他从来没有弄懂过他的女人,他将她拥在怀里原来从来都是一身僵硬。他还是找到了一句这个时刻人们的习惯用语:“咱俩过去的一切又该怎么解释呢?” “从前的一切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 “就没有爱情么?” “有,也有别的。” 大旗不再问了,他怕竹西说出那个“别的”他愿意他们之间只有过爱情,没有过别的。 “欢子怎么办?”他问。 “这么说你同意?” “我同意。” “我想把孩子送走。” “送到哪儿去?” “等他大一点送给我母亲。” “你母亲?把欢子送到外国?” “你也可以去。你愿意带欢子一块儿出去么?你先突击一段时间英语。” “你是说让我带着欢子去投奔丈母娘?” “这有什么不好。不愿叫丈母娘也行,叫女士、太太…国外随便。父亲最喜爱儿子直呼其名,亲近。” “我不。” “你不,就再想想。欢子的事由你想,好吗?” 或许是大旗的“我不”说得太天真可爱了,使竹西一时忘记了她给大旗摆下的这个既严肃又吓人的题目。她攥住了他的手,大旗又觉出了那手的蛮劲儿,就像很早以前她捏着他的手说“傻劲儿”那时候一样的蛮。 他抽了出来,她又攥住了他。 大旗没再抽出手。 他僵着自己把自己投进她的怀里。 大旗没拾闲地好了一夜。 大旗没拾闲地流了一夜泪。 竹西由着大旗去好。 竹西由着大旗流泪。 天快亮时竹西睡了过去。大旗一直没睡,他一直看着她睡,想:莫非我也得学点儿脏话说说?当她睁开眼时他问了她一句:“你到底要干什么啊!”她不再嫌他不说脏字。 她说:“你知道新粮食新粪什么味儿?” 他说:“你做的什么梦?你可不是个乡下人。” 竹西又睡,装睡。 54 竹西和大旗平静地分了手,大旗又搬回厂里那间两家合住的单元。 竹西没搬,她依然如故。人们对她的说法更新。 她独守着西屋,有时候叫过宝妹帮她复习功课;有时候很晚了还一个人出去。她常常出去得突然回来得也很快,不像是与人约会也不像办事,仿佛出去本身就是目的。有时她从抽屉里拿出那个信封,倒出烟头看看又装回去。 烟头已经陈得没味儿可闻。 罗大妈截长补短地指桑骂槐摔盆摔碗闹一会儿,还自编一支歌谣教欢子: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在家, 专打欢子的妈。 她觉得竹西与大旗的这段事,用谁赔谁赚来形容还是太轻描淡写,这分明是对罗家家族的欺侮,是对罗家的蔑视和耍弄。然而她已无法再去奈何她。竹西不是姑爸,心里再编一套骂,再让二旗三旗给竹西也插上一根通条?已不实际。时过境迁。竹西住着西屋,就像是专替姑爸讨还血债。光这,就够疒参人。编个歌谣让欢子每天念一百遍,竹西也只会当歌听。罗大妈有时只为大旗掉两滴眼泪。 司猗纹早就料到大旗和竹西的结局。她主动将竹西和大旗引进西屋就像是专等着看他俩的笑话。仿佛他们只有住了西屋才能落个散伙。谁赔谁赚,司猗纹也觉出这四个字的微不足道。她要看的是罗家目前这个不成体统、不成个招数的恼羞成怒。你那四句歌谣还不顶姑爸的大黄放个屁——大黄放屁。你最好把你那羞恼一股脑倒给南屋的司猗纹——竹西曾经是司猗纹的儿媳妇。司猗纹想,你把羞恼倒给了我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