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1/10页)
第七章 26 大家都读报。有大报,有小报;大报法定,小报无拘无束。 法定的大报指导法定的形势,提高人的法定觉悟。 无拘无束的小报传递鲜为人知的信息,人靠了这信息把自己的脸撕破,开辟新的战场,再去撕别人的脸。 还有一种更具自由色彩的报便是大字报。大字报哪儿都有,连响勺胡同也有。胡同里的居民在大字报前拧开自来水龙头接水,在大字报前磨剪子抢菜刀,从大字报跟前走过上班下班买东西上厕所。大字报成了胡同的陪衬、装点,有时也能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因为那内容虽然逊于中南海、清华园,倒也有几分贴切的身临其境感。 德国老太太上了大字报,有人揭发她丈夫死得可疑。丈夫死了,作为德国人的她仍然留在中国就更可疑。还说她脖子上那个大十字架项链是架袖珍照相机,她走到哪儿照到哪儿。后来那东西不见了,大字报号召人们追查。 住在胡同里的一位女干部上了大字报,有人揭发她在家装病不上班。她有个闺女专从医院为她开假证明,娘儿俩的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上班拿工资。“真不知天下还有羞耻二字”… 达先生上了大字报,没具体内容,是一连串质问:质问他为什么单在运动前搬到响勺胡同,意图是什么;质问他解放前到底都干过什么,换过多少职业,目的是什么;质问他为什么整天拉胡琴,拿胡琴散布“封、资、修” 还有一位叫老胡外号老糊涂的退休职员上了大字报,他问题不多但严重,前些天他在街道负责读报。大字报指控他念报净念错字,竟然把“阶级斗争的火药味”念成“阶级斗争的大药丸”用心之险恶实在非同一般。 司猗纹也在等待,等待她的名字上墙。她甚至早已把那上面的内容和前几位做着比较了,原来响勺最有分量的还是她。那时她在前边走一定会有人指着她的后背说:瞧,就是她。墙上的才是一小点,有的是干货,先前在东城住过两进的大院子。也许还有人说:净坐着汽车去听戏,上面怎么没有她下扬州的事?叫她说说怎么扔下她丈夫从扬州回的北平连孩子都扔在半路上。也许还有人说:问问她搬过几次家,为什么她丈夫不要她?也许还有人说:别看现在吃菜都是自己买,三四个老妈子不是没使唤过。 每逢司猗纹从大字报跟前走过就一阵揪心,她不敢在墙上找自己,只拿眼角扫那些白纸黑字。每次她都感觉到那儿还没她,没她就不如有她。 没她她的心就得这么紧揪着。 谁知人间的事历来都是祸不单行,福至心灵。她没有等来大字报,罗大妈倒通知她参加居委会的读报了。 “我在会上一提,倒是没多少人反对。去吧!”罗大妈说。 司猗纹被这意外的消息惊呆了。她有点不相信:也许那是一个圈套,说不定是为了将她骗到街道然后对她实行一种必要措施,扫厕所不也得先去街道领任务么。后来罗大妈又做了说明,说老糊涂在街道读了几天报,现在他不能再去了。胡同里又没个识字的人,她就推荐了她。司猗纹这才暂时放下心来。 “还是您想得周到。想关心国家大事也得有人帮助。”司猗纹表示着感激。 “要不说哪,互相帮助呗。您又识字,又细心。”罗大妈说道。 “细心不细心,我这儿报纸倒全,平时我不让他们乱抓挠,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用处。有时候找一篇文章就得翻一摞报纸。”司猗纹说。 “看,保险没错儿。您就准备一两篇儿,下午给大伙念吧。现时除了您,这一胡同子人谁能念成句呀!”罗大妈说。 罗大妈批准了司猗纹的读报,一面又用“没多少人反对”来提醒她:没多少人反对,还是有人反对,是罗大妈力挽狂澜、化险为夷才给了司猗纹以读报的地位。 按理说司猗纹一阵激动之后,还应再对罗大妈表现出些感恩戴德。但激动之后她只给了罗大妈一个声明:你让我读报,我得翻大摞的报纸,为了一篇文章一翻半天,全胡同你找去。识字,有报纸,还得翻。达先生识俩字,可他能参加?德国老太太识俩字,是外国字;老糊涂识俩字,可他订不起报,前几天还低三下四地找司猗纹借报纸。那么司猗纹凭了她的知识,凭了她的报纸,终于成了响勺胡同一个不可忽视的人才了。如果说那次去街道办事处给眉眉报户口,她仅仅是获得了街道的认证,那么如今她再进居委会,那就不是用个“认可”就能解释的问题了。现在她领会着罗大妈的用人意图,还从中肯定了三点:一,罗大妈称呼司猗纹第一次使用了“您”;二,她不仅被居委会接纳读报,她与那些提着马扎、板凳的老娘儿们还有明显的区别;都叫做参加读报,她们是听别人“读”而她才是真“读”;三,要读,对读的内容必得有所选择。谁选择?司猗纹。选择和单纯的读又有着明显的不同,选择内含着一种权。权虽小但也是权——选择。这叫什么?连司猗纹都有点发蒙了:这不是连升三级吗?原来在她和罗大妈对弈的平局中,她到底又多走了两步。她没有白白“让一步儿”——择粗菜、蒸窝头、少了一条清蒸鳜鱼… 整整一个上午,司猗纹沉浸在少有的兴奋之中。她先把报纸准备好,然后就盘算起着装问题。眉眉也很为婆婆高兴,她建议婆婆穿一件军装绿的军便服,司猗纹接纳了眉眉的建议。她从里屋找出竹西的一件穿上,对着镜子照一阵,却觉得不伦不类;又找出一件天蓝的确凉长袖衬衫,又觉得和年龄不符;最后她还是找出一件翻改过的蓝卡其一字领的挖兜制服。她觉得在这件衣服上既具备着朴素节俭的痕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件翻改过的衣服(在这方面所有与会者都可称为明眼人),同时又不至于把自己归入那些老态龙钟的行列。 司猗纹有架圣加牌缝纫机,剪裁翻改一向随着时代,老“圣加”也跟了她几十年。 她穿上这件亲手翻改过的衣服,眉眉才觉得这一件对婆婆最合适,刚才她让婆婆穿军便服是一时冲动。只是在化不化妆的问题上她和婆婆的看法永远无法一致。 已经年逾六十的司猗纹,一向注意自己的容貌。她认为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