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第4/8页)
郭大侠有话要跟我谈。” 郭长风笑道:“不敢,在下只是想距姑娘随便聊一聊,咱们好歹曾是主雇,姑娘,你说是不是?” 公孙茵道:“那是从前的事了,现在郭大侠是玉佛寺的贵宾,有话但请吩咐,不必客气。” 郭长风望望四周,苦笑道:“姑娘,请恕我说句实话,这‘贵宾’二字,我实在担当不起。” “怎么?”公孙茵扬了扬眉,说道:“是咱们招待欠周?还是觉得哪儿不舒适呢?” 郭长风道:“招待倒很仔细,只是,这地办”公孙茵截口道:“这地方虽然偏僻些,却是寺里最清静的所在,郭大侠不是说需要冷静思考么?” 郭长风道:“但姑娘总不能室门下锁,总得让咱们在附近走动走动。” 公孙茵脸色一沉,道:“这个很抱歉,此地是尼庵,二位都是俗家男子,为了避歉,不得不委屈点,再说,郭大侠也亲口答应过家师,决不擅离后山。” 郭长风道:“我没有说要离开后山,可是我…”公孙茵抢着道:“既然郭大侠并不急于离开,何不耐心暂住几日?这儿设备虽嫌简陋,但出家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清苦,论享受自然比不上倚红院那种地方。” 郭畏风被她伶牙利齿一顿抢白,反而说不出来,只好耸耸肩,笑道:“姑娘太会说话了,咱们不谈这些,先吃饭。” 三人席地而坐,公孙茵轻挽罗袖,替大家斟了酒,举杯道:“出家人不备荤腥,二位休嫌怠慢。” 郭长风不吭气,一饮而尽低头扒饭。 罗老夫子也不说话,只顾埋头大吃,倒像饿慌了似的。 那女尼和中年妇人远远站在门边,直似牢卒监视着囚犯,脸上一派冷峻之色。 公孙茵吃得很少,但每样酒莱都先尝一点,其用意显然只是为了证明酒菜中无毒。 等郭长风和罗老夫子都吃得差不多了,公孙茵才淡淡地遭:“郭大侠不是有话要跟我聊么?不知郭大侠想聊些什么?” 郭长风口里塞满饭莱,摇摇头,道:“没有什么好聊的了,我只想请姑娘始令师带上一句话。” 公孙茵道:“请说。” 郭长风道:“麻烦姑娘上复令师,就说郭长风准备在此地面壁十年,关于寂寞山庄的事,请她老人家另请高明吧。” 公孙苗凝目道:“郭大侠的意思,是不肯答应帮助我报仇了?” 郭长风道:“不是不肯,而是在这种情形下,我无法决定应该怎么做。” 公孙茵道:“郭大侠是指咱们款待欠周,心有不悦?” 郭长风道:“我只是不习惯在胁迫之下,答应任何事。” 公孙茵拂袖而起,道:“很好,我会把郭大侠的意思转告家师,只希望郭大侠不要后悔。” 郭长风微微一笑,道:“正因为不愿后悔,我才宁可在这儿面壁十年。” 公孙茵脸色连变,似怒似恨,又似有几分惊喜,点头道:“既然郭大侠已经“胸有成竹’,我就告退。” 她故意把“胸有成竹”四个字说得特别重,同时用手按了按衣怀,说完,便转身走了出去。 郭长风不禁心中一动,突然想起怀中那支形同“竹管”样的东西。 可是,没等他再开口,那女尼和中年妇人已经收了盘碗空壶,仍将两人“请”回石室,下锁而去。 郭长风躺在草堆上,摸着怀中那截竹管,心情竟起了一阵激荡…罗老夫子忧于形色,轻叹道:“郭大侠,不是老朽唠叨,你实在不应该用这种态度对付人家公孙姑娘…”郭长风道:“是么?我并没有开罪她呀。” 罗老夫子道:“人家襁褓丧母,孤苦成人,已经够可怜了,只因敬重你是任侠好义的英雄,才这样求你摇手,纵或礼数上欠缺些,那也是敌友未分之前,不得已的措置,你这样做,不是太不给老菩萨面子了么?” 郭长风道:”依你看,老菩萨会怎么处置我?” 罗老夫子道:“这可就难说了,老菩萨是有身分的人,一怒之下,或许真把咱们一辈子禁锢在这儿…”郭长风笑道:‘那样不是很好么?管吃管住,还有免费仆人侍候,有什么不惬意呢?” 罗老夫子道:“郭大侠,老朽说的是正经话。” 郭长风道:“我也不是开玩笑,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能吃了就睡,总是福气,何必杞人忧天?” 说着,果然打个呵欠,翻身睡去。 罗老夫子无可奈何,只得叹了一口气,播摇头,合衣躺下。 许久,没有谁再开口,罗老夫子终是上了年纪的人,渐渐阖了眼睛。 郭长风根本没睡,轻轻从怀里将那截竹管摸了出来…昏暗的灯光下,只见那小管色呈墨绿,竟是最坚硬的“铁竹”一端带节,一端塞着泥土,竹管中分明另有藏物。 郭长风侧耳倾听,罗老夫子已经鼻鼾微微睡热了,便挖去封泥,轻轻倒出竹管里的东西…那是一粒药丸、七枚竹签和一小卷纸柬。 药丸色泽透明,有一缕淡淡的清香气味。 七枚竹签,都是“铁竹”制成,细而尖锐,硬逾钢针。 那卷纸柬上,密密麻麻写着很多字。 “药丸能解失魂之毒,竹签专破枯皮神功,须服此丸,再饮‘圣酒’,然后故作痴述之状,即可脱身。妾赠药泄密,非有意辜负师恩,奈以二十载血海深仇,一朝亲情困恼,乍睹石像,已觉神驰,继晤胞妹,尤感心碎,窃思,倘果遗憾于当年,何忍铸错于今后,往事扑朔迷离,情仇是非,各异其词,困惑殊深,愿君义助觅得生父真身,使能百晤释疑,则有生之年,感戴无涯也。” 柬末虽然未具名,显然出自公孙茵手笔。 由此看来,烛已经对当年火焚桑园的事存着怀疑,马车中谜样的小手,必然也是她了。 郭长风大感兴奋匆匆将药丸、竹签仍藏回管中,纸柬则嚼碎咽进肚里,以灭痕迹。 他虽然还不知道“圣酒”是什么滋味,对于大悲师太将如何处置自己,却已经“成竹在胸”了。 事情果不出所料。 第二天一早,瞎姑和麻姑都到了石室,后面跟着四名粗壮妇人,全提着大大小小的食盒。 菜肴席地排开,虽是素斋,却颇丰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包装极精致的酒瓶,扁扁的水晶瓶,里面盛着琥珀色的酒液。 瞎姑冷漠的脸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