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九 (第7/12页)

天出发,互相践踏。

    每个士兵背着六斗大米,爬山越谷,自杀的人很多。

    大军抵达金沙江,犹豫困惑不敢渡,已经渡过又不敢进攻,进攻则牺牲都指挥路宣、翟亨等将。

    等到叛贼瓦解,就大量地捕捉打鱼的老百姓作为俘虏,把土地分发给木邦、缅甸,掩盖了失败,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

    这和李宓的失利,然而杨国忠却用胜利来向皇上汇报有什么两样呢?”奏章发送到法司。

    王振保护他,得以不被问罪而命令詹英跟从王骥军队效力。

    詹英知道前去将要获罪,就藏了起来不去。

    在这时候,湖广、贵州等苗族人,在他们居住的地方纷纷起事,包围平越及众城堡,贵州束面的道路被堵塞。

    王骥到达武昌,皇上下韶让他回军讨伐苗人。

    正好英宗被俘北去,众大臣弹劾王振并涉及王骥。

    因为王骥当时正在军中,并且要依霏他荡平苗人,所以把他放在一边没有问罪。

    命令他佩带平蛮将军的大印,充任总兵官,侍郎侯璀总督军务。

    不久苗人势力更加旺盛,聚众达到十多万人。

    平越被包围半年,巡按御史黄镐拼命守住,粮食吃完了就挖草根吃。

    而王骥驻军于辰、沅,不向前进。

    景泰元年,黄镐起草了一份奏疏把它放在竹筒中,找人从小路出发,报告给朝廷。

    朝廷改令保定伯梁瑶焉平蛮将军,增加二万兵力。

    侯璀从云南督率军队前进,速战,大破贼人,全部解除了众城的包围,王骥也俘获刬平王虫富等人来进献。

    玉骥回到京城,皇上命令他总管南京的机务。

    这年冬天,王骥向皇上请求世代相袭的铁券,皇上给了他。

    南畿军队一向苟且怠惰。

    王骥来后,用他所掌握的治理军队的办法来训导他们。

    于谦不重视这件事,朝廷因为他是老臣所以宠爱礼待他。

    景泰三年四月,皇上赐令他免职让他定期参加朝会。

    王骥年龄七十多岁了,但是他骑马飞驰吃rou,喜爱声伎跟以前一样。

    很久以后,石亨、徐有贞等人拥护英宗重登皇位,王骥参与了谋划。

    赏赐稍微迟后,王骥上奏章为自己申诉,说:“臣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众将推挤,落到地上几乎死去。

    如今论功行赏没有他,怀疑有人掩盖了这件事。”皇帝于是授予王祥指挥食事的官职,命令王骥仍然做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

    增加封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余的和以前一样。

    几个月以后请求回家养老,又遇了三年纔去世,年龄八十三岁。

    赐为靖速侯,谧号忠毅。

    传给儿子王瑺和孙子王添。

    王添娶嘉善长公主为妻。

    官爵再传到孙王瑾。

    嘉靖初年,为三千营提督,协助防守南京,回京掌管左府。

    很久以后,佩带征蛮将军印,镇守两广。

    广东新宁、新兴、思平之间,多高山竹林,亡命之徒窜入瑶人中间,官吏不能追究,聚众一万多人,流动抢劫高要、阳江诸县。

    官军征讨他们,常常失利。

    三十五年春,王瑾和巡抚都御史谈恺传檄各踣士兵诛杀魁首陈以明,全部扫平了他们的巢xue。

    捷报传到朝廷,加封王瑾为太子太保。

    然而扶藜、葵梅诸山峒冯天恩等人,据险为寇也有几十年。

    王瑾又率军分路进剿,击破巢xue二百多个,再因功封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

    谏官弹劾他残暴横行,被召回京。

    爵位传到明亡纔绝。

    徐有贞,字符玉,起初名理,是昊人。

    宣德八年进士。

    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官。

    为人矮小精悍,多智慧,喜好功名。

    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类的书,没有不熟习深究的。

    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边备怠惰,而西南用兵不止,徐理很担心。

    正统七年上疏陈述用兵之道五件事情,皇帝认为很好但是没有采用。

    宣德十二年进升为侍讲。

    十四年秋,火星入南斗。

    徐理私下裹对友人刘溥说:“灾祸不远了。”急命妻子儿女回到南方。

    等到土木之难发生,郦王召集廷臣询问计策。

    徐理大声说:“检验星象,考查历敷,天命已去,只有南迁纔能解除灾难。”太监金英责骂他,胡淡、陈循都坚持认为不可以,兵部侍郎于谦说:“说南迁的人,可以斩首。”徐埕十分恐惧,不敢再说话。

    景帝即位,派遣科道官十五人在外招兵,徐理兼代理监察御史之职,到彰德。

    敌人退却,召令徐埕回京,仍然做原来的官。

    徐理急于进取,自己提出的南迁建议被朝中大臣嘲笑,很久没有升迁。

    因此赠给陈循一根玉带,并且使用星术,说“大人将要使用玉制的腰带”

    不久,陈循果然加官为太保,十分高兴,所以屡次推荐他。

    而当时用人大多取决于少保于谦。

    徐埕委托于谦门客为他游说,谋求国子祭酒。

    于谦在皇帝面前为他说话,皇帝说:“这是建议南迁的徐理吗?他为人狡诈,恐怕会使诸生员心术变坏。”徐埕不知道于谦椎荐了他,以为他诽谤自己,很怨恨于谦。

    陈循劝徐理改名,因此改名为有贞。

    景泰三年,升迁为右谕德。

    黄河决口于沙湾七年,前后去治理的官员都没有成功。

    朝廷大臣共同推举徐有贞,于是擢升为左愈都御史,治理黄河。

    到达张秋,徐有贞观察估量水势,条奏给皇上三个方案:一是设置水门,一是开通支流,一是疏通运河。

    决议已定,督漕都御史王弦因为漕渠淤积阻碍运输船只,请求紧急堵塞决口。

    皇帝命令徐有贞采用王弦的建议。

    有贞坚持见机行事,说:“临清河变浅,以前就这样,不是因为决口没有堵住。

    漕臣王弦只知道堵住决口最焉紧急,却不知秋冬之季即使堵住决口,第二年春天一定会再次决口,白白地劳顿而没有好处。

    我不敢谋求眼前的利益。”皇上下诏听从了他的话。

    有贞于是大集民夫,亲自督率,治理河渠建立水闸,从张秋连接黄河、沁水。

    河水旁流,不顺河道的,修建九条大坝阻挡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