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九 (第10/12页)

章朴一起被囚禁在监狱,很久以后,相互亲近而不庄重。

    当时正彻底查办方孝孺党羽,章朴说家里有孝孺的书集,役有来得及烧毁。

    杨善从他家襄借来看,密奏了这件事。

    章朴因此被诛死,杨善却得以复官。

    于谦、王文被杀,陈循被放逐,杨善也起了作用。

    其子杨宗世袭爵位,后来革除“夺门”之功,降为金吾指挥使。

    其孙杨增娶公主为妻。

    李实,字孟诚,合州人。

    正统七年中进士。

    为人放肆没有拘束,有口才。

    景泰初年,任礼科给事中。

    也先命令完者脱麸议和,李实请求随行。

    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前往,少卿罗绮为副使。

    到了就谒见上皇,颇得也先心意,回来说也先请求议和没有其它的意思。

    等到杨善前往,上皇果然返回。

    这一年十月晋升为右都御史,巡抚湖广。

    五年被召回京,掌管院事。

    开始,李实出使谒见上皇,请求上皇回京引咎自责,违背了上皇的意思。

    后来因为在乡暴横被贬斥为民。

    赵荣,字孟仁,他的祖先是西域人。

    元朝时来到中原住在闽县。

    舅萨琦,做翰林官,跟从他来到京城,因为能书写授予中书舍人。

    正统十四年十月,也先挟持上皇到大同,知府霍埴谒见,働哭而返。

    也先于是侵犯京城,拥着上皇登上土城,邀约大臣出来拜见。

    赵荣慷慨请求出城。

    大学士高谷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是一个忠义之人。”解下他所佩的犀牛皮腰带赠送给趟荣,立即提升为大理右少卿,充当鸿胪卿。

    和右通政王复一起出城朝见,进献羊酒等物。

    也先因为他们不是重臣,让他们回去,而邀约于谦、石亨、王直、胡淡出来。

    景帝不派遣他们。

    改任趟荣为太常少卿,仍在内阁供职。

    景泰元年七月提升焉工部右侍郎,和杨善等人出使。

    敕书中无奉迎语,杨善舌战辩解,赵荣帮助他,终于侍奉着上皇回来n晋升为左侍郎。

    行人王晏奏请开沁河通漕运,两次下交朝廷商议,说不利,派遣赵荣前去勘察。

    回来也说不利。

    不久奉敕令会同山东、河南三司测量河道。

    众人因趟荣不是经由科考出身,怠慢他。

    趟荣发怒,多有所责打辱骂.又提起衣服自己试探河水深浅。

    三司各上奏章称赵荣单马奔走,惊骇军民,用木板打伤县官,卖公家的粮食获取大量钱财。

    巡抚、按察使薛希理、张琛也把这件事上报朝廷。

    奏章下到治河愈都御史徐有贞核实上奏。

    司法官说赵荣虽失大体,终究是因为急于国事,卖官粮是从人所为;诸臣轻慢大臣,违抗敕旨,应该逮捕惩治,薛希理、张琛也应惩罪。

    皇帝命令按察大臣责取诸臣供状,赦免了他。

    天顺元年,晋升为尚书。

    曹钦谋反,赵荣驰马大呼于市说:“曹贼叛逆,壮士同我讨其罪。”果然有跟来的,就率领他们前往。

    叛贼被平定,英宗对李贤交谈,叹赏趟荣的忠心,命令他兼任大理寺卿,食其俸禄。

    七年,因病免职。

    成化十一年去世。

    按制度赐予抚恤。

    霍管,字廷璧,凤翔人。

    由乡试中举入国学,授予大同通判。

    正统十二年,因武进伯朱冕推荐,就地提升为知府。

    也先拥英宗到城下,霍管与理饷侍郎沈固等出去谒见,勒住马号哭。

    众兵士露出刀刃喝叱他,不为之所动。

    上皇命他搜括城内金帛,霍管都拿来献给他,上皇嘉赏赞叹。

    敌寇屡次出汝于大同、浑源。

    等待军民出来打柴,就驱逐掠夺。

    有的侥幸逃脱回来,大都伤残了肢体。

    遗民相继入城,没有可以栖息的地方,又缺乏粮食。

    霍埴都为他们奏请。

    老弱听凭暂留或迁徙,散发粮食赈济,而所留下来守城的壮丁免除赋税徭役。

    任职期满应当升迁,镇巡诸臣请求他留下。

    皇上下诏加升为山西右参政,仍治理府事。

    英宗复位,征召授霍管为工部右侍郎,而沈固也因石亨推荐,起任户部尚书。

    不久巡抚上报霍管的政绩,皇上赐令褒奖他。

    起初,霍坛在大同,巡抚年富被逮捕,霍坛资助他的家人返回乡里,为镇守太监韦力转所厌恶,鞭挞他十几下。

    到这时霍坛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并且说韦力转每次宴会总是使用妓乐,服御越制奢侈好像王者,强娶部民女为妾。

    韦力转也攻击他违法的事情。

    皇帝把两人都赦免了。

    这年转为左侍郎,赐二品官服。

    成化初年,屡次被谏官所弹劾0皇帝命他退休。

    在京城去世。

    霍坛开始治理郡县很有声望,晚节不检点。

    特别以艰危时刻为天子所了解,于是久列显位。

    沈固,丹阳人。

    永乐年问,由乡试起家,积官至尚书。

    石亨事败,请求退休离去。

    玉越,字世昌,浚人。

    身材修长,力气大善射,涉猎书史,有大谋略。

    考中景泰二年进士。

    廷试那天,有旋风刮起吹走了他的卷子,重新给他试卷,纔完事。

    授予御史,出京巡按陕西。

    听说父亲去世,不等接替者到就回去,被都御史弹劾。

    皇帝特意原谅他。

    天顺初年,起用掌诸道奏章,破格授予山东按察使。

    七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被召回京,皇帝为他的继任犯难,喟然叹道:“哪里得到和韩雍一样的人而任用他?”李贤推荐王越,皇上召见他。

    王越穿着宽松的衣服短的衣袖,举止敏捷。

    ,皇帝喜欢,擢升他为右副都御史而行。

    刚到,遭遇母亲去世,不等丧期满便办公。

    王越于是修缮器甲,精选士卒,修建地堡木栅,减免赋税鼓励商业,为长久打算。

    成化三年,抚宁侯朱永征讨毛里孩,用王越助理军务。

    这年秋,兼任宣府巡抚。

    五年冬,敌寇侵入河套,延绥巡抚王锐请求增派军队。

    皇上诏令王越率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