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三十六 (第5/7页)
前我肩负监国使命,爱卿你侍候于左右,我们同心同德,一起献身国事,公而忘私,多次经历艰难,意志不曾动摇。自我即位以来,你进献佳计,期望我治好国家,忠贞不二,这些我都记在心里。兹创制‘杨贞一印’赐给爱卿。尚望努力修身,以成就英明贤良之美誉。”不久修纂《太宗实录》,士奇与黄淮、金幼孜、杨溥都充任总裁官。不久,皇上病危,将士奇和蹇义、黄淮、杨荣召到思善门,命令士奇写敕令将太子从南京召回。 宣宗即位后,编修《仁宗实录》,士奇仍充任总裁官。宣德元年(1426),汉王高煦造反。皇上亲自出征,平定了叛乱。回师途中,经过献县单家桥时,侍郎陈山前来拜见,说汉王、赵王实是同心合谋,请求乘势袭击彰德,擒拿赵王。杨荣极力赞成。士奇说:“论事应当有事实根据,天地鬼神难道可以欺骗吗?”杨荣厉声说道“:你想阻挠大计吗?现在逆党都说赵王实是参与了计划,怎能说没有根据?”士奇说:“太宗皇帝有三个儿子,所以当今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的当然不可赦免,而无罪的应当好好地对待他。如果对他有怀疑的话,加以防范,不使产生祸患就行了,何必急于动武,而伤害了皇祖在天之意呢?”当时只有杨溥与士奇意见一致。士奇将去谏阻皇上,而杨荣已先进去了,士奇想跟着进去,但被守门卫士挡住了。一会儿皇上召蹇义、夏原吉进去。两人把士奇的话告诉了皇上。皇上开始本就没有加罪于赵王的意思,移师讨伐赵王的事终于得以止息。等到回京后,皇上思考士奇的话,对他说“:现在人们多在议论赵王的事,怎么办?”士奇说“:赵王是您最亲的人,陛下应该保全他,不要被群臣的议论所迷惑。”皇上说“:我想将群臣的奏章封好,送给赵王看,让他自己处理,你看怎么样?”士奇说“:好,如再得一封玺书更好。”于是皇上派使者将玺书送到赵国。赵王得到书信后大喜,哭着说:“我可以活下去了。”马上上表称谢,并且献出护卫。人们的议论这才停息。皇上对待赵王日益亲近,而陈山则受到了冷遇。皇上对士奇说“:赵王能够得以保全,全仗了爱卿之力。”赐给士奇金币。 当时交趾多次反叛。朝廷屡次派大军征讨,都失败了。交趾黎利派人伪请封立陈氏的后代。皇上也厌兵了,想准许他的请求。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以下的人,都说许给他没有理由,这样做只能是向天下示弱。皇上召见士奇、杨荣来商议。两人坚持说“:陛下体恤人民的生命,对边远地区采取安抚政策,不能说没有理由。汉朝放弃珠崖,前代史家把它作为美谈,而不认为是示弱。准许交趾人的请求为便。”不久命令挑选出使交趾的使者。蹇义推荐伏伯安能言善辩。士奇说“:如果言语不忠不信,即使到蛮貊民族地区也行不通。伏伯安是个小人,出使交趾只会让国家蒙受耻辱。”皇上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派遣了使者。于是放弃交趾,罢兵,每年省下的军费达数万。 五年(1430)春,皇上陪同皇太后拜祭陵墓,召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和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到行殿朝见皇太后。太后慰劳了他们。皇上又对士奇说“:太后曾对朕说,先帝在青宫时,只有你不怕触犯先帝,而先帝也能听从你的劝谏,所以才不会把事情弄糟。太后还教诲我应当接受梗直的言论。”士奇答道“:这都是皇太后盛德之言,愿陛下好好体会。”不久皇上敕令鸿胪寺,说士奇老而有病,趋朝如果落后了,不要照章论奏。皇上曾微服出行,晚上幸临士奇家。士奇仓皇出来迎接,叩头说道:“陛下一身的安危关系到宗庙国家,奈何不自加珍重?”皇上说:“想与你谈一谈,所以就来了。”过了几天,抓到两个强盗,发现他们有特别的阴谋。皇上召见士奇,把这事告诉了他,然后说:“现在才知道你对朕的爱护。” 皇上因四方屡有水旱灾害,便召见士奇,讨论下诏宽恤百姓,免除受灾严重地区的租税,承养官马因受灾而导致亏损的也免以课税。士奇趁机请求免除拖欠的赋税、薪炭钱和牧草钱,减少官田租额,审理滞留的冤案,停止工程建设,以广布爱民之德。百姓非常高兴。过了两年,皇上对士奇说:“体恤人民的诏书已经下了很久了,现在还有要抚恤的吗?”士奇说“:先前的诏书说要减少官田的租率,但户部仍照旧额征收。”皇上不高兴地说“:现在首先推行这一政策,不执行的依法论罪。”士奇又请安抚逃亡的百姓,考察贪官污吏,选举长于文学和有勇武的人才,令被判了极刑的人的子孙都可以进入仕途为官。又请让三品以上的廷臣和布政司、按察司长官,各自推荐所了解的人才,以备各部门和地方郡守选用。答复都说可行。当时,皇上励精图治,士奇等人齐心辅佐,海内称颂为国家大治、天下太平。皇上于是仿效古代君臣游玩的故事,每年春节,给百官放假十天。皇上车驾也时常到西苑万岁山游玩,学士们一路相随,互相赋诗唱和,从容地询问民间疾苦。大臣有什么论谏疏奏,皇上都虚心地听从和采纳。 皇上刚即位时,内阁大臣有七人。其中陈山、张瑛是皇上做东宫太子时的旧恩,但因不称职,已经出任别官。黄淮因病退休。金幼孜已去世。内阁中只剩下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杨荣豪放开朗,果断刚毅,办事敢作敢为。他曾多次跟随成祖北征,对守边将领贤明与否,边防要塞的险易远近,敌情的顺逆,都有了解。但他也颇通馈赠之道,守边将领每年常有良马送给他。皇上对此颇有了解,便问士奇。士奇极力辩解说:“杨荣精通边防事务,这一点臣等都不如他。不应该因这点小缺点而对他产生介意。”皇上笑着说“:杨荣曾经揭你和夏原吉的短,你难道反而要为他说话吗?”士奇说:“愿陛下就像宽容臣的过错一样宽容杨荣。”皇上这才消除了介意。后来,这些话渐渐传开了,杨荣为此觉得愧对士奇,两人相处得更好了。皇上对他也更加亲善,先后赐给的珍贵果品、牛羊美酒、锦衣金币、书籍器用无数。 宣宗逝世,继位的英宗年方九岁,军国大政都禀报太皇太后。太后放心任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有事情便派中宫使者到内阁商议,然后做出决定。三人也很自信,从容地理政。士奇首先请训练士兵,加强边防,设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派文武官员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罢设侦事校尉。又请逐步减免租税,慎重执法量刑,严格考核百官。太后都允许推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可以说是士奇等人的功劳。三年(1438),《宣宗实录》修成,士奇升为少师。四年请求退休。皇上不允许,敕令回家扫墓。不久,回京。 这时宦官王振为皇上所宠爱,逐渐干预外朝的事务,教导皇上用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