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四十五 (第7/7页)
升为江西右参议。宣德三年(1428),升为山东右参政,再升为左布政使。他朴实正直,廉洁清静,吏民都敬畏他,诚心归附。农作物严重欠收,中敷向巡抚请求,得减去三分之二的税收。 正统改元后,他遭父丧,被夺情留任,不久召他回京任户部尚书。皇上幼龄登基,担心臣下欺骗自己,所以统治从严。而宦官王振借此来立威,屡次抓住大臣小过,引导皇上用重刑,每年都有大臣被交给司法官员处罪。三年(1438),王振暗示给事中和御史弹劾中敷和左侍郎吴玺等人,将他们投进监狱,不久释放复职。 六年(1441),言官弹劾中敷专权。诏令法司在内廷全面审理。论罪应当流放,允许出资赎罪。皇上特别宽宥了他。这年冬,中敷、吴玺和右侍郎陈纋请将供御用的牛马分给民间牧养。言官弹劾他们变乱成法,他们并被下狱论斩。诏令将他们枷在长安门外,十六天后才释放。瓦剌来朝贡,皇上下诏问他马驼和草料豆类的数量,中敷答不上来,又把他和吴玺、陈纋论斩,关进监狱。中敷因母亲有病,特许回家省亲。第二年冬,应当处理刑狱案件,法司请示皇上。皇上命吴玺、陈纋戍边,中敷等他母亲去世后再具奏。后来,把他释放为民。 景帝即位后,起用他为户部左侍郎兼太子宾客。当时正在用兵,每天都在论功行赏。中敷说府库财物有限,应节制以备缓急之用。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景泰四年(1453),中敷去世。赠尚书。 中敷个性淡泊,食不重味,为官五十年,家无余资。 张凤,字子仪,安平人。父亲张益,官任给事中。永乐八年(1410),他从征漠北,阵亡。张凤考中宣德二年(1427)进士,后被授予刑部主事。他审理江西反叛一案,平反了数百人。 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司法官员因犯了过失全被关进监狱,遂升张凤为本部右侍郎。从主事升为侍郎,从前还没有过。第二年命他提督京师粮仓。六年,把他改到户部,不久调往南京。正好尚书一职长期出缺,张凤于是掌管南京户部事务。贵州上奏说军卫缺粮,请求运龙江仓和两淮的盐到镇远府换米。张凤因龙江的盐杂有泥沙,不能换米来供给军队,便全部以淮盐来给他们,然后再上报。皇上嘉奖了他。他又说南京留都重地,应每年储存二百万石粮食,作根本打算。皇上批准了,并定为法令。南京的粮储,旧由都御史提督,十二年冬,命张凤兼理。张凤谦谨,善于执法,号称“板张” 景泰二年(1451),他升为尚书。四年改任兵部尚书,参赞军务。户部尚书金濂去世,皇上召张凤回京取代他。当时四方战事平息,而灾荒却特别严重,皇上屡次下诏宽恤。张凤与廷臣一同议上十项建议。第二年他又先后议上八项。回报都说可行。张凤因灾荒严重,国家减免的租税多,导致国家用度更加不足,便上奏说“:建国初期天下田地八百四十九万余顷,现在耕地数量已经减半,加上因水旱之灾而停征租税,国家开支到哪儿去支给?京畿以及河南、山东没有税额的田地,甲方一开垦,乙方即揭发他漏税。请批准轻额征税,这样不仅可以永绝争端,而且还可以稍稍助军国之用。”回报说可行。给事中成章等弹劾张凤擅自更改祖制,杨禾遂等人又极力论争。皇上说“:建国初期定都江南,输运粮食容易。现在定都极北之地,难道还能守常制吗?”四方报告灾荒的,张凤请令御史调查核实。议论的人因此而非难他。 英宗复辟后,张凤调到南京户部,仍兼督粮储。五年(1461)二月,张凤去世。 张凤有孝行,个性淳朴。有个故人死了,他聘其女儿为儿媳,教其儿子而奉养其母亲终身。同窗好友苏洪喜欢当面指责张凤的过失,到张凤当官后还是这样,但张凤都一如既往地对待他。听说他贫寒,张凤立即接济他。 周瑄,字廷玉,阳曲人。由乡荐进入国子学。正统年间,他被授予刑部主事,善于处理法律案件。十三年(1448),升为员外郎。第二年,皇上北征,应当扈从圣驾的郎中多托病不去,周瑄请求随行。六师覆没,周瑄受伤而回,升为代理郎中。有校尉受贿放了盗贼,而以仇人来代替。周瑄进行辩解,为他雪了冤,而将校尉抵罪。外郡送来囚犯,一天达八百人,周瑄担心他们中暑,三天便审理遣送殆尽。 景泰元年(1450),因尚书王直的推荐,超升周瑄为刑部右侍郎。后来,他出去赈济顺天、河间饥荒。还没办完,英宗已复位。有关官员请把他召回,皇上不听。又赐给他敕令,命他可以相机处置。周瑄遍历所辖地区,大举救荒之政,先后赈济饥民二十六万五千人,发给耕牛种子各一万多,上奏实行利民八件事。事情办完后回京,第二年转为左侍郎。皇上正信任门达、录杲,多次制造大案。周瑄千方百计疏导,多有匡正,他还转告各郎官不要避祸。因此移交刑部定罪的人,不至于滥被冤枉。他供职刑部岁久,属下官吏多不敢欺骗。他主张宽恕,不苛刻地引用法律条文来定罪。一同佐理部务的安化人孔文英,他任御史时曾审理黄岩妖言案,应当判罪的有三千人,孔文英说他们都是冤枉,结果只抓了首从一人定罪。至此他与周瑄同在刑部,并称为长者。七年,命周瑄代理工部事务。 周瑄恬静,淡于名利。成化改元时,他任侍郎已十六年了,才升为右都御史。他督理南京粮储时,捕捉惩治作jianian者多人,清除了宿弊。凤阳、淮安、徐州闹饥荒,皇上据周瑄的建议发仓米四十万赈济。后来,他升为南京刑部尚书。他命令各部门,凡是不需要调查的案情,不出五日必须处理完毕,因此监狱中没有滞留的囚犯。夏天发生瘟疫,他将犯轻罪的放出监狱,对他们说:“叫你们时再来。”囚犯们欢呼而去,没有人误期回来。 他任尚书九年,多次上疏请求退休,过了好久才得到批准。他家中没有田园,择地居于南京。他去世后,赠太子少保,谥庄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