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五十一章帝国的聚宝盆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帝国的聚宝盆四 (第3/3页)



    我拿了二十个面具回去,果然有效。

    后来,呆在密林的人,基本上都戴有面具,死于虎吻的人数就减少了。

    …

    此后,我不断开发土地,在政府的指导下,又有了一部分补贴,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水泥防护墙和水沟,然后种植甘蔗,我的那块地,差不多种了六百亩的甘蔗。

    聘请的农艺师指导我先用石灰浸种,然后在甘蔗地里间套种豆科作物(豆科作物的根瘤有固氮作用,增肥),有时还间种蓿苜充当绿肥,并与木薯轮作(木薯可以酿酒),在收获季节,用手摇式甘蔗碎叶机将蔗地全部的甘蔗叶打碎,通过土地翻耕犁耙将甘蔗叶回归土壤;

    我什么都不会,可是别人会,我就学,慢慢我就会了。

    榨糖机终于榨出了我亲手制出的糖,尝上一口,甜到心里…

    …

    在甘蔗的生长期,我去政府的专利局,免费得到了榨糖工艺和朗姆酒的制作配方。

    帝国的发明,受到保护,自专利申请成功十年后,发明者独享所有的利润,得到官府保护,十年后,发明向社会公开,大家皆可用,不过只有帝国的正式子民才能获取。

    当然,聪明的原发明者,他可以改进他的发明,再申请另外一份发明,又有十年,加上他建立的品牌,公开发明,并不吃亏。

    现在我拿到了二份发明,聘请了二个工程蛳,在河边建立榨糖作坊和酿酒厂,利用水力为动力。

    …

    到达南洋后三年,终于喝到了自己酿出的第一口朗姆酒,虽然酒质不太好,可是那晚我还是喝得大醉!

    而且在那年,我有了一条蒸汽船!我与奈纳生了一个男孩子,有岁半多大了,与他老爹的庄园一起成长。

    …

    此后,五年后,我酿的朗姆酒,取名为“金牌”打开了销路,接收帝国军队的订货,所种的甘蔗不够用,我收购人家的甘蔗去酿酒。

    财源滚滚而来呵…不说卖酒,单是卖掉了六百亩的柚木,我老婆后来帮我算过,卖木头的钱,差不多超过了我全部的投资,等于我白得了一个产业。

    …

    宅地者何磊是诸多新移民在南洋置业的一个缩影,

    勤劳勇敢的华族战天斗地,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帝国各地的开发资金也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又有着南洋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和配合,一间间的种植园、木材厂、矿山仿佛在一夜之间,冒了出来…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天地间荡起庄园的滚滚绿海!

    海面上,河面上来往船只穿梭若鱼!

    当年到来的第一批移民,基本上都富到流油,后面来的移民,过得也非常好。

    他们深深地感谢帝国的恩泽。

    大部分的经济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都是张颖莹负责。

    按皇帝的设想,应该花木兰负责经济建设,张颖莹搞民主,不想都是张颖莹搞去了。

    张颖莹是医科出身,根本没有多少知识,本来不太懂得去搞经济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可是她背靠着帝国的一个大家族。

    就在她被任命为南洋副总督后三天,帝国官衙里的多个张家成员,都是资深官员,辞去了职务,带上百余名各方面的人才,登上了往南洋的专船…

    有了这个顾问团帮助,乳臭未干的小丫头张颖莹站稳了脚根。

    也就有了帝国南洋的迅猛突飞的发展。

    而另外一个总督大人花木兰,她在干什么?

    她在搞她最喜欢做的事----宰南洋猴子。

    南洋号称万岛之区,猴子们分散居住,为了宰掉所有的猴子们,不让一只猴子漏网。

    花木兰不辞辛苦地忙着。

    按照帝国法律,每一个州(区)都要组建国民警卫队和海岸警卫队(近海的州),最多二万人,其训练和人员组织、财政、装备归兵部管,使用却归刺史(总督)去调遣,主要是用于抢险救灾、镇压暴民,减少主力作战部队的压力,毕竟,不可能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出动野战部队,野战部队的职责在于抵抗外敌入侵。

    依靠二支部队,花木兰不断带兵向东,和军队一起,到处寻找目标,为帝国百姓开辟阳光下的地盘…

    后记:

    十年后,花木兰和张颖莹更换职务,张颖莹为总督,花木兰为副总督,继续发展经济和屠杀南洋土著的勾当。

    二十年后,她们离开了南洋,返回帝国国都,临行前,南洋区的乡议局献给她们一副匾:“南洋之母”!她们居住工作了二十年的白宫,新一任的总督不再居住与办公,留作纪念。

    她们来的时候,巨港城只得五千汉人,当她们走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三十万汉人的移民城市,曾经遍布烂泥潭和木屋的小城市,发展成为了今天的花园城市,空前的繁荣!

    南洋,人口有二百万人,其人均收入在帝国名列第三,仅次于国都所在的扬州和工业大州冀州,它的人口居帝国倒数第二,上交的税收却居帝国第四位。

    木头自不必说,柚力木、铁木、红木、紫檀、黑檀等等是南洋的拳头产品,帝国本土家居都大量使用了南洋木头。

    大量输送出可可、茶叶、橡胶、油棕、芒果干,香蕉片,椰子干、鱼干象潮水般涌向帝国本土和西方,南洋名牌的甘蔗酒也进入帝国本土,让百姓多了一个选择。

    还有柠檬、黄麻、象牙、珍珠、玳瑁、琥珀和数不清的香料,如胡椒、檀香、麝香、龙脑、乳香、丁香、沉香、木香等,在帝国本土,价格大跌,帝国到处都是香料的气味!

    金矿被开发了、锡矿被挖掘了、铜矿出现了,铁砂有了…

    虽然技术薄弱,可是发明制出了相当多的小型机具、蒸汽船,甚至连又大又笨重的蒸汽压路机也是南洋首创、采矿、选矿的水力机械、蒸气动力非常的发达、南洋的椰子油肥皂/香皂十分好用…

    南洋,成为了帝国的聚宝盆。

    <第五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