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6章:生产兵团 (第2/2页)
大到都来不及消化,美洲东海岸是一个理想的农业区,但现在帝国不缺农业区,美洲的银矿已经被控制在手上了,再扩张也没什么太大的必要。 但这也不代表完全不扩张,在东海岸依旧会进行一些扩张,不过那是在瞄准了具体目标的扩张,例如某地存在着巨大的利润,那自然要毫不犹豫的抢下来,而不是那种纯粹的领土扩张。 财政预算上,陆海军的军费只拨给了四千万银元,其中陆军三千万两银元,海军一千万两银元。 陆军的开支依旧高居不下,以目前的战斗力来说,完全可以裁军了,但那些职业军人却是不好裁,义务兵就更不能裁了,义务兵是入伍学文化的嘛同时帝国疆域现在这么大,没有兵力驻守怎么整? 这么高的军费,职业兵的军饷所占的并不多,其中大部分还是换装和装备维护,以及人马的吃喝拉撒所需。 海军的军费反倒是不如陆军,这虽然是一贯的现象,但在帝国今后要在世界扩张的意图来说,并不是该有的现象。 当然,现在是木质帆船时代,就算是现在制定的海洋霸主计划,估计最多也就支撑个二十年,最迟二十年,海军必然换上铁甲舰。不过海洋霸主计划的投资能有二十年的回报,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而这样的投入也已经足够了,毕竟已经没有什么国家的海军能够在海洋上威胁帝国的海洋霸权了。 减少陆军的投入上,赵岩自然也是有办法的。 军费之所以这么高,还是人马的吃喝拉撒要帝国拨款,而且标准还很高。当然,降低标准那是不行的,优待军人是帝国一贯的作风。 赵岩想的办法就是效仿朱元璋的做法,但又与朱元璋的做法不同。即是将义务兵组建成生产兵团,一边驻防一边生产,同时学文化。 这种生产不需要产出多少利润,只要能抵消士兵的消耗就可以,因此并不是要把士兵当成牛来干,而是每个月给他们布置少量的生产。 义务兵在生产兵团干上三年后退伍回家,不像朱元璋的卫所制度,不仅是终生,而且还是世袭,那实在太恶心了。 义务兵在生产兵团同样不要求有多高的战斗力,只需要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就可以,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文化。 而士兵的战斗力虽然不高,但配备上优秀的军官,以及职业技术兵种,并不影响战斗力。 像一战、二战的欧洲各国的军队,很多都是这样的模式,苏联就更极端了,士兵基本上没有经过什么训练就投入战场。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强弱,首先取决于指挥官、装备、技术兵种三个方面的优劣,而对非技术兵种的素质要求并不高,只要一般般就差不多了。 同时帝国成立之初,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此时的中国,文盲遍地都是,许多年轻人完全没有接受过教育,靠学校扫盲根本不靠谱。 很多人到了一定岁数,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对思想的改造也不是那么彻底。 学校相比军队来说,管理不那么强制性。而军队的管理却是强制性的,而且思想的改造上力度更大。 那些年轻人已经到了进入社会的年纪,很多甚至都生儿育女了,急需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改造。 而此时世界各国的军力根本无法与帝国相比,帝**队拥有先进的装备,就是陪上猪一样的指挥官和二流的士兵也能打赢战争。但帝国的指挥官并不是猪,而且也有一定的职业兵。 义务兵只需要进行驻防,压制疆域内的异族与动乱,所面对的敌人战斗力就更低了,因此对义务兵的战斗力要求并不高,因此侧重的是文化教育和思想灌输。 这种义务兵生产兵团的模式,也解决了养不起义务兵的问题,如此一来,整个帝国到了法定年龄,且身体上过关者(要求极低),都可以征召入伍。 军部按照赵岩的设想计算了一下,若是推行生产兵团的制度,陆军军费支出起码能减少一半,而士兵依旧享有原来的待遇。 一个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一个人的产出就能养活七八个人,用先进的生产方式甚至更高,一个士兵只要付出七八分之一的劳动程度,就能完全抵消个人的消耗,当然士兵的伙食待遇方面较好,因此消耗量算起来更高一些,但赵岩也并不是要求每个士兵都完全抵消他们的消耗,毕竟还要留给时间让他们训练和学习文化。 若是放开手来让士兵死命生产,那么也就等于几百万人给帝国当免费劳工,每年可以创造不错的利润,不过这些利润还是看不上眼的。 如果推行这种模式,就算是义务兵规模再大,也不用花几个钱,主要还是装备上的投入。 如果只是装备步枪和步兵炮的话,那费用就更少了。而且有的装备甚至可以用十几年,这完全不是问题。投入大的大口径火炮之类,基本上没那个必要。 不过刘恒却是更绝,他还补充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每个生产兵团再配备若干异族劳工,则完全可以抵消消耗,甚至有可能盈余。 至于劳工从哪里来? 这个更简单了,把义务兵运到殖民地去开垦嘛就在殖民地周边抓捕异族就行了,没就从其他地方补充。 … 今天要出去玩,就这些吧免费600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