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二十六节-第三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节-第三十节 (第5/12页)

最负盛名的将军之一。他和大将军一样,都是从士卒开始,一刀一刀砍出无数战功,最后成为将军的。再往下就是李云和孙鸾了。李云是高顺的兄弟,当年两人同为河内府的军吏,从大将军讨伐幽州张纯、张举的黄巾军,自此就在大将军麾下效力。孙鸾过去是黄巾军的一个头目,他的升迁速度没有雷重快,名气没有雷重大,但年纪比雷重长,资历比雷重老,在军中能劝动彭烈的也只有他了。但他劝说无效,只好督请雷重出马。

    雷重十万火急赶到鄢陵。彭烈和他刚刚寒暄了两句,便破口大骂,从朝廷一直骂到了吕布头上。

    大将军把王当调离颖川,让钟繇指挥荆、豫战场,这个我无法接受。王当打了多少年的仗?钟繇虽然名望极高,但他根本没打过仗,没有指挥过十几万大军打仗的经验,这样的人怎能统帅大军?本来所有人都以为大将军是让吕布指挥作战,让钟繇居后运送粮草,谁知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吕布居然跑到彭城打曹cao去了,好象这个南攻策略和他无关一样,他不管了,把中路八万大军就丢给钟繇这个没有打过一场仗的名士大儒了。

    “这仗能打吗?这不是送死吗?”彭烈激动地说道“朝中有人居心叵测,想搞阴谋诡计,想杀我们,这南征之战说白了就是想名正言顺地砍我们的脑袋。”

    “既然大将军做出了决定,肯定有大将军的道理。”雷重劝道“再说,仗打败了,钟繇的脑袋保得住吗?南征之策是吕布和钟繇两位大人议定上奏的,如果我们打败了,吕布即使不在豫州战场上,也难逃罪责。说句难听的话,如果我们故意打一场败仗,吕布和钟繇即使能保住脑袋,也休想在朝堂上立足,都要滚蛋。”

    “为什么大将军不亲自来指挥?”彭烈激怒攻心,一时没听出雷重话里的意思。

    “你说呢?”雷重从容自若,微微笑道“去年底我们在长安的时候,大将军说得清清楚楚,今年大军的征伐目标是西疆,而不是征伐南方叛逆。但现在朝廷的攻击策略忽然改了,为什么?”雷重看了一眼怒气冲天的彭烈,好整以暇地说道“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大将军想远征西疆,但又担心长安的安全,所以借着吕布和钟繇提出南攻策略的时机,做出更加稳妥的安排。”

    “南方的仗如果打赢了,豫州收复了,那么钟繇功劳大,可以继续统领军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朝堂上某些派系的实力,对稳定朝堂有好处。朝堂各方实力越接近,互相制约也就越厉害,长安也就越不容易出事。反之,南方的仗如果打败了,吕布和钟繇都被赶出了朝堂,那么朝堂上的某些势力就会遭到重创,我们北疆人因此一家独大,长安也就固若磐石了。”雷重笑道“总之,南方的战不管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对长安的稳定都有好处,而这正是大将军所需要的结果。”

    彭烈稍稍冷静了一点,疑惑地望着雷重问道:“既然这样,大将军为什么不借着去年谋刺天子案的机会,把吕布和钟繇都杀了?为什么要费尽周折,多此一举?”

    “朝堂上的事,我不是很清楚,大将军是怎么考虑的,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朝堂上的事就像我们打仗一样,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实力不足,还非要一口吃掉对方,其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更有可能前功尽弃,所以…”雷重笑道“打仗的时候,要一步步来。处理朝堂的事,大概更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彭烈若有所思。

    “现在,我们和钟繇对着干,摆出一副老子不听你的架势,那么南方的仗如果打败了,责任都是我们的。大将军也罢,张燕大人也罢,都很难做,到时不但将士们的性命岌岌可危,你我的脑袋也摇摇欲坠啊。”雷重继续劝道“你换一个角度想想,假如我们遵从钟繇大人的军令,听他的指挥,那么,我们不但可以确保将士们的性命,还能牢牢控制住战场的主动。要知道,到了战场上,就由不得钟繇了,我们只要稍稍…”雷重做了个“翻掌”的手势“他指挥错误,那是他的事,但我们不能把数万将士的性命白白丢了。打了败仗也好,无功而返也好,吕布和钟繇都要为此背上罪责,呵呵…”雷重发出一阵怪笑“你明白了吗?这样一来,我们即使打了败仗,也一样有功劳。”

    “你小子厉害…”彭烈钦佩地拱了拱手“这种事你也想得出来,吃人不吐骨头。”

    “到了战场上,谁真正控制军队,谁就有说话的份量,钟繇算个屁啊。”雷重冷笑“老子要他败,他就得败,老子要他的脑袋,他就得把脑袋割下来双手奉上。”

    “说得对。”彭烈恍然大悟“现在钟繇要想打胜仗,首先就要拉拢我们,指望我们出力,否则,他死定了。”

    “希望这位钟大人有真才实学,能带着我们打赢这一仗,这样大将军可以放心西征,而我们也能建立功勋。”雷重笑道“他好,我们也好,若他不好,胡乱指挥,那就不要怪我们翻脸不认人了。”

    **

    三月十五,厉武将军彭烈、诛虏将军雷重率军赶到许昌,征南将军钟繇率众出城相迎。

    钟繇非常高兴,一连串的赞美之辞让彭烈和雷重难以消受。寒暄一番后,钟繇给诸将介绍自己的下属。

    长史郑浑。郑浑是河南尹开封人,本朝著名经学家郑众的玄孙,前尚书郑泰的弟子,关洛名士。

    司马袁霸。袁霸是前司徒袁滂的儿子,太常丞袁涣的弟弟,豫州名士。

    主薄杜袭。杜袭是颖川定陵人,经学世家,颖川大儒。

    参军事凉茂、国渊。凉茂是山阳昌邑人,曾在蔡邕的丞相府内出任掾属,兖州名士。国渊是冀州乐安人,郑玄大师的弟子,河北名士。

    刺jianian荀蕴。荀蕴是前司空、大儒荀爽之子,颖川大儒。

    王当奉旨调离后,钟繇同时又兼领颖川太守一职,所以他手下还有一帮文官僚属。

    治中从事陈谌。陈湛是前太常陈纪的弟弟,廷尉卿陈群的叔父,颖川大儒。

    别驾从事杜畿。杜畿是京兆杜陵人,其祖上杜周是孝武皇帝的御史大夫,杜延年是孝宣皇帝朝的御史大夫,其家是关中高门世族,声名显赫,关中名士。

    功曹从事管宁。管宁是北海人,曾任本朝侍御史,因谋刺天子案受到牵连被免职。青州名士。

    五官掾张承。张承是河内人,宗正卿张范的弟弟,早在孝灵皇帝朝就是伊阙都尉了,后一直在丞相府出任东曹掾。蔡邕被罢职后,其辞官归家。关洛名士。

    督邮钟演。这位大人是钟繇的弟弟,颖川大儒。

    主记室掾韩暨。韩暨是南阳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