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六节-第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节-第十节 (第4/13页)


    “伯翰(余鹏)怎么会出现?”李弘一掌拍到案几上,怒声吼道“你还要骗我吗?谁让你这么做的?是不是李仲渊?”

    司马懿头一低,不说话了。

    “我告诉过你,不要参予朝堂之争,你为什么不听?”李弘气得连拍案几“你是不是想把我气死啊?”

    “子民,冷静一点…”鲜于辅急忙劝道“事已至此,还是快想办法阻止事态扩大,免得不可收拾。”

    “太尉大人现在怎么样?”李弘颓然叹气,无力地问道。

    “暂时他肯定要回避。”徐荣说道“他和荀彧是叔侄,和荀谌也是同宗,日子难过啊。”

    “辛毗大人呢?”

    “辛毗大人已经被羁押。”张辽说道“其他原袁绍的旧部,包括太仆丞韩浩大人,屯兵武关的子率大人,屯兵陕城的苏由大人,都要被羁押。”

    “那袁耀大人呢?荀正大人呢?他们不会有事吧?”

    屋内鸦雀无声,寒气层生。

    “这事只要适当控制,应该不会牵扯到袁耀大人,但荀正大人…”鲜于辅低声长叹“想当年晋阳的谋逆大案,冤死了很多人,这次恐怕…”

    “这个李仲渊…”李弘连连摇头,无奈至极“他太狠了,竟然想出这种主意反击…”

    “大将军,不要再抱怨仲渊了,要怪就怪丞相、太尉他们出手太毒了。”王凌冷笑道“丁立大人他们可以动,但动朱魭大人,那就是找死。北疆的人,岂能让他们这么欺负?”

    李弘狠狠瞪了他一眼,想骂却没有半分力气。

    过了一会儿,他指着司马懿说道:“你马上给我离开长安,快点离开,不要再惹事了。”

    司马懿惶恐不安,连连点头“我去哪?回河内吗?”

    “你立即赶到河东挡住郑玄大师,把他接到洛阳去。”李弘说道“我立即奏请天子和长公主殿下,拜郑玄大师为太学祭酒,即刻赴洛阳重整太学。”

    “那辩议的事呢?”王凌奇怪地问道。

    “三雍的事无限期推迟,还辩什么辩?”李弘骂道“你也去,不要在长安给我惹事了。”

    “文远,你马上回家收拾东西去。”李弘指着张辽说道“我马上上奏天子,请他下旨,拜你为兖州任刺史,先把兖州稳住。”接着他看看鲜于辅和徐荣“我打算让张郃暂领弘农郡太守,让高览暂领甘陵国相,让徐晃暂领济阴郡太守,你们看怎么样?”

    “可以,应该让他们到州郡任职了,否则将来怎么办?”鲜于辅笑道“我觉得颖川太守韩铭也可以回朝了,让王当兼领颖川太守吧。”

    “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徐荣说道“只要把州郡稳住,朝堂上怎么乱都没没关系,影响不了大局。”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七节

    长安城的气氛非常紧张。

    丞相蔡邕亲自赶到京兆尹府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书告太傅杨彪、大司马大将军李弘、太尉荀攸、御史大夫刘和四位上公大臣,请他们速到丞相府议事,商议对策。

    太尉荀攸最先赶到丞相府。他一夜未睡,脸色非常差。看到蔡邕后,他愤怒地说道:“大将军亲口承诺过,他不干涉三雍之争,为什么出尔反尔?”

    “你以为这是大将军干的?”蔡邕摇摇头,低声叹道“你错了。”他把大将军建议无限期推迟三雍建设一事简单说了一下“大将军提出这个建议,显然是想缓解朝堂上的矛盾,以便迅速稳定朝堂,他不会做出这种事。”

    荀攸又惊又喜,难以置信地问道:“这是真的?”

    “是真的。”蔡邕说道“虽然我们没有证据,但可以肯定,这是李玮设下的圈套,大将军并不知情。此事还有挽回的余地。”

    荀攸长吁一口气,摇摇晃晃地坐到席上,心有余悸,惊魂未定。自古以来,只要沾上谋大逆的边,那就是族灭之祸。不要说荀家、辛案两个家族了,就是整个颖川、汝南的士族都有可能遭到牵连。颖、汝两地门望族非常多,姻亲关系极为紧密,一旦杀开了头,那就不是几家的事,而是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的事。

    “李玮太狠了,看样子,他是想把我们颖、汝士人一锅端了。”荀攸气得咬牙切齿,浑身颤抖。

    “我说过,不要把朱魭扯进来,但你们就是不听。”蔡邕懊悔不已,连连叹气“李玮的势力太强了,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贸然出手,必会遭到强劲反击。这事我有责任,我不该听你们的,不该听你们的话啊。”

    荀攸稳定了一下情绪,重新估测了一下眼前的形势,心里大概有了底。当务之急是保住颖、汝士人的势力,不能让颖、汝势力因为这件事遭受致命打击。

    “你见到文若了?”

    蔡邕摇摇头“现在长安形势很混乱,我们非常被动,在事情没有转机之前,我不便见他们。不过,我已警告余鹏,这是谋大逆之案,京兆尹无权审问。我立即上奏天子,请天子下旨把此案即刻转到廷尉府。”

    荀攸若有所思地望了蔡邕一眼。如果三雍一事无限期推迟,朝堂上也就不存在礼制争论问题,但因此事所引发的谋大逆之案还将继续,而朝堂上的争斗方向也将随之改变。

    从袁耀入朝为卿开始,汝阳的袁阀势力再起,加上汝南平舆的许家,颖川的钟家、荀家、陈家和韩家,颖、汝士人在朝堂上的势力越来越大。目前,朝堂上的关、洛士人和颖、汝士人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力。与此同时,随着蔡邕成为丞相,青兖两地的士人纷纷得到重用,他们也迅速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关、洛士人,颖、汝士人,青○士人先后雄起于朝堂,也就意味着北疆士人的实力在急骤减弱。北疆士人主要包括并州、幽州和冀州三地的士人,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原来追随大将军李弘的一帮士人。

    今天朝堂上的形势显然对北疆士人非常不利,这从最近两年来朝堂上发生的一系列争论就能看出来。这些事如果放在三年前,北疆士人在朝堂上拥有绝对实力的时候,根本不存在争论。洛阳收复后,中兴大业的基石得以奠定,朝堂上的权势之争随即愈发激烈,而三雍一事则把各方权势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发。

    三雍一事的争斗,表面上看是学术之争,但其实就是关、洛,颖、汝和青○三地士人联手打击北疆士人。

    在北疆士人中,权势最大的是李玮一系,其次是冀州崔家,再次是晋阳王家。而以田畴、田豫、刘放为代表的幽州士人因为大多数属于北疆武人一系,在北疆士人中反而实力最弱。所以丞相蔡邕等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玮作为打击对象,反而没有考虑引发这场争论的冀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