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十一节-第十八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节-第十八节 (第3/17页)

将军奉何皇后懿旨,率一万北军进入孟津,驻扎在百郡邸。(百郡邸就是大汉国各州郡府衙在京所建的联络官邸,相当于现在各地政府的驻京办事处。)

    同一天,以袁隗为首的三公九卿诸大臣按照大汉律法,拥立大皇子刘辩为大汉国的新皇帝。

    大汉国中平六年四月戊午日(即五月十三日),大皇子刘辩即帝位,时年十四岁。

    新帝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

    新帝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刘协时年九岁。

    新帝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参隶尚书事,处理朝政。不久,新帝依大将军所奏,任命荀爽为光禄大夫,袁绍为司隶校尉,王允为河南尹,刘表为御史中丞,何颙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

    洛阳稳定。

    征北大将军府急奏天子。徐荣的大军已经全部渡河,目前大军需要向黄河北岸运送更多的粮草辎重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草原雨季。鲜于辅在奏章中说,渡河北上的大军加民夫有将近五十多万人,为了保证这五十多万人安全度过雨季,他需要粮饷,更多的粮饷。

    大臣们为此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第一卷立马横枪篇第十章风雨如晦第十二节

    征北大将军李弘在三月进京的时候曾经就北疆大战的具体策略向三公九卿以及尚书台的诸位大臣们做过详细的呈述,其中较为关键的就是西路大军北渡黄河后,朝廷需要加大粮饷军械的提供,以便让大军抢在雨季来临河水暴涨之前把足够的军需物资全部运到黄河北岸。这一点先帝和大臣们曾经向李弘做出了非常坚决的承诺。

    鲜于辅在得到徐荣的急书之后,随即以八百里快骑急奏天子和朝廷,恳请天子和朝廷克服一切困难,提前把六月和七月的粮饷军械送过黄河。

    太傅袁隗、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和尚书令卢植随即联名上奏何太后,请求何太后遵从先帝旧旨,立即从万金堂紧急调拨钱财以充北征大军的军资所需。

    何太后犹豫不决。她也急需要钱,她正打算从万金堂调拨钱财以充少府。新天子的登基典礼刚刚结束,为少帝加冕而举行的各种隆重仪式几乎耗尽了少府所有的钱财。但现在花钱的地方太多,少府已经无力支撑了。目前文陵正处在最后的完工阶段,每天的耗费非常巨大,等到文陵修建好了,下葬孝灵皇帝还需要一笔惊人的巨资,这些钱少府没有,只能由万金堂出了。万金堂的钱在先帝病重的时候被董太后拿走了许多,虽然现在存留的数目还很庞大,但要想持续供应北疆大战势必难以为继。

    何太后征询大长秋赵忠和中常侍张让、郭胜等人,问如何处理此事。赵忠和张让等一帮中官商议良久,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赵忠说,北疆大战关系到大汉国的社稷安危,而此时又正值先帝驾崩新帝刚刚继位,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后患无穷,还是想个万全之策为好。

    张让说,先帝归天之前曾给征北大将军下了一道密旨,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据说这道密旨是先帝亲手所书,连蹇硕都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按照当时的情况来估猜,先帝应该是有意让李弘尽早结束北疆战事以便腾出手来南顾京畿。所以,臣认为还是倾尽国力先打好北疆之战为上策。一来可以把征北大将军和十几万北疆大军拖在塞外边郡,二来可以给征北大将军一段充裕的时间,让他充分感受到新天子对他的支持和恩宠,让他暂时安心待在北疆打仗。洛阳不乱,粮饷充足,而天子又恩宠有加,征北大将军除了奋勇作战外他还能干什么?

    “将来呢?”何太后问道“北疆大战打赢之后呢?”

    “还是按照先帝的办法,给他加官进爵,让他驻守长城以北的边郡。”张让回道“只要他的军队进不了长城,他对京畿就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其实,从保持北疆稳定这个角度来说,大汉国的确需要他率领大军戍守边塞。”

    “那钱从何来?”何太后小声问道。

    赵忠和张让等人面面相觑。钱是有,但何太后不愿意给,那有什么办法呢?

    何太后现在临朝主政,大权在握,对中官的依赖越来越大,一刻都离不了。她是太后,如果和朝中的大臣们天天坐在一起商讨国事成何体统?所以她只能依托中官们代为传达。赵忠等人摇身一变再度成了现实皇权的代言人,所谓“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即是如此。jianian阉专权的势头再次开始。

    何太后本来还想召大将军何进进宫商议,但何进自从回到洛阳后就一直待在百郡邸的军营内托病不出,朝中诸事皆不参加,她就是想见也见不到,只好作罢。大将军虽然不进宫不上朝,但他有军队,有实力,还在背后cao控朝堂,这已经足够让何太后胆气十足无所顾忌了。

    大将军给上次的事吓怕了,他数次派人告诉何太后,尽快解除小黄门蹇硕手中的兵权,否则还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祸事。小黄门蹇硕是先帝的亲信,现在又是董太后的亲信,剥夺蹇硕的兵权其实也就是明目张胆地和董太后撕破脸。在先帝刚刚归天的情况下,何太后立即急不可耐,毫无理由地做出不利于董太后的事,必将遭到朝中宗室和士人势力的愤怒与反感。何太后不愿意,她说再等一等,等董太后离京再说。如果董太后把蹇硕带走了,他手上的西园军兵权自然也就没了,如果董太后没有带走蹇硕,那事情就更好解决了,一封诏书即可解决问题。何进很生气,说何太后是妇人之仁,将来必定要害死自己和何氏宗族。何太后闻言之后大为恼怒,对何进的无礼非常气愤。

    赵忠和张让等人虽然不愿意让蹇硕独掌西园军的兵权,但他们更不愿意让这兵权落到何进手上。现在蹇硕掌控的西园军对中官们非常重要,它是整个中官势力的后盾,所以中官们至死都不愿意失去这股力量。赵忠和张让等人围在何太后耳边不厌其烦地忠告她,要她保持对何进的警惕,要防备何进趁机独掌大权为祸国家。张让说,一旦解除了蹇硕的兵权,四万西园军就要落到何进的手里。何进实力大增之后,他想干什么?当然是想尽办法攫取国家权柄了。何进一旦控制了朝政,势必要给大汉国造成不可收拾之局,甚至直接危及到少帝的江山社稷。前朝大将军梁翼独掌权柄为祸国家的事就是前车之鉴。何太后越想越是恐惧,对何进的戒心越来越大。

    自已的兄长她还是了解的。这几年何进为了皇统的事和士人互为盟友,三番两次要设计诛杀中官,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皇统为了何氏宗族,但最终目的他还是为了自己将来可以独掌国家大权。一旦让自己的这位兄长主掌了大权,他势必要杀中官。而中官们都被他杀绝了,自己和小皇帝还不都要看他的脸色过日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