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五节 (第2/11页)
从驰道西面飞奔而来的铁骑大约有三百多人。吕布和张济打马迎上。当前一人二十多岁,身高体壮,盔甲鲜明,英气勃勃。吕布眉头微皱,低声对张济说道:“那是都尉郭勋郭大人,是徐荣徐将军的部下。去年在雁门关的时候,我曾和他并肩杀敌,是一员悍将。” 张济一听对方是郭勋,心里顿时警觉起来。他不是率部到了函谷关吗,怎么突然出现在这里? 郭勋笑容满面地纵马而来“原来是奉先兄。这位是…”吕布介绍了一下,然后问道:“你怎么到了这里?你没随徐将军去远征大漠?” 郭勋遗憾地说道:“我和刘遇两人因为在雁门关大战受伤,去年被征调到典农中郎将部跟在张大人后面统领屯田兵,所以没能随军远征。这次我奉长史李大人之命率军渡河南下,昨天才到函谷关。”郭勋指着被一千五百铁骑团团围住的卢植等人说道“今天我到这里是专程来接卢植卢大人的。” “这是怎么回事?”郭勋问道“奉先兄为何围住我车骑大将军府的人马?” 吕布笑笑“我也刚到,不清楚。” 张济笑着把董卓的军令解释了一遍“我是奉了司空大人的命令,不知道郭大人…” 郭勋笑道:“这么说,这一趟我是白跑了?” 张济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脸上的神情很明显就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张大人,这人我一定要带走。”郭勋笑得更厉害了,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缝“张大人能不能通融一下?” 张济冷笑,张嘴正要说话,突见眼前寒光一闪,一把冷森森的战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吕布脸色一沉,眼里杀气大盛。 张济吃了一惊,但马上镇定下来。他伸手制止了要一拥而上的亲卫,冷声问道“郭大人这是要干什么?” “把人给我放了。”郭勋笑道“我们李大人说了,如果我不能把卢先生送到河东,我这脑袋就没了。张大人能不能通融一下?” “你想谋反?”张济望着吕布道:“吕大人,你如果答应了他,你就是共犯。” 吕布看看两人,左右为难,一时踌躇不决。 暮色里,执金吾丁原带着三百骑匆匆赶来。吕布急忙上前禀报,丁原劈头盖脸地把他臭骂了一顿。下午,丁原接到袁隗的密信后,立刻意识到张济带着铁骑离开平乐观是去追杀卢植的。他二话不说带着人马就追了下来。 “把人给我放了,立即放了。”丁原挥鞭叫道“你也不动动脑子,你是白痴啊。” 吕布给骂得莫名其妙。他一个普通的河内都尉能知道京城里发生了多少事?现在司空大人参隶尚书事,他的军令当然要言听计从了。如果就这样把卢植放了,将来司空大人要是怪罪下来,麻烦就大了。丁原是吕布的上官,吕布不敢不听,忐忑不安地躬身离去。 吕布指挥兵马让开驰道,郭勋、徐岩、解悟带着卢植和牵招等人疾驰而去,迅速消失在漫漫夜色里。 张济狠狠地瞪着丁原,咬牙切齿地说道:“丁大人,你必须跟我去见司空大人,否则,我这颗脑袋就没了。” 丁原非常鄙夷地看了他一眼,毫不在意地挥手说道:“走,我陪你去。” 八月二十九日,深夜,嘉德殿。 皇宫内警备森严,灯火通明。大臣们都在为明天废黜少帝,扶立新帝的事忙碌着,看样子是要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了。 董卓在侧殿里召见了丁原、张济和吕布三人。听完三人的禀报,董卓冷哼了一声,指着跪在地上的丁原说道:“拖出去,杀了。” 丁原大怒,高声痛骂。还没骂两句,就被一个待卫一拳击晕拖了出去。 吕布大为震骇,心中的极度恐怖让他几乎窒息了。他浑身战栗不止,冷汗霎时湿透了全身。他第一次走进皇宫,第一次看到雄伟肃穆的大殿,第一次感受到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人可以抗衡国家权柄,没有人。吕布跪在地上,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勉勉强强支撑着自己摇摇欲坠的身躯,脑海里除了潮水一般的恐惧就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 短短一瞬间,丁原的人头就摆在了董卓的脚下。 董卓把脸色惨白的吕布扶了起来。 “这次我不杀你。”董卓冷声说道“你将功折罪,带着丁原的人头立即到城外大营召集河内将士,安抚军心。明天一早,河内兵全部并入北军。” 吕布就像没有听到一样,神情木然,一双眼晴呆滞地望着丁原的人头。痛苦、仇恨、愤怒、惊惧、恩义,百般滋味霎时涌上心头。吕布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突然象发疯一般冲上去抱起了丁原的人头,嚎啕大哭。 董卓神情落寞,默默地看着痛苦至极的吕布,眼睛里渐渐露出了一丝深深的悲哀。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想丁原一样被人砍掉脑袋,那时,会是谁抱着我的脑袋坐在地上嚎啕痛哭?董卓叹了一口气。我的脑袋不能被人砍掉,不能被人砍掉。 董卓走出侧殿,对跟在身后的董越、牛辅、李肃、张济几人说道:“这个吕布是条汉子,我喜欢,是条汉子。” 他指指董越说道“你先出城,到平乐观带上两万军围住河内兵,以防意外。”接着他又指指李肃“你和张辽都是并州人,这两天你们就多陪陪吕布。如果他愿意跟着我们,要钱要官要女人都行,就是要我那匹赤兔马也行。如果他不愿意,就把他杀了,以免留下祸患。” 八月甲戌(三十日),嘉德殿。 皇宫内外兵甲重重,嘉德殿上百官云集。 太后、天子和陈留王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太傅袁隗平静如水,司空董卓欣喜兴奋,文武百官疲惫不堪,精神委顿。 司空董卓首先宣读《策废少帝》。少帝天姿轻佻,没有帝王应有的威仪,在服丧期间,怠慢懒惰,德性恶劣已经昭然于世,yin秽之举已为人所知,他的所作所为严重侮辱了神器和宗庙。太后教导无方,没有母仪之德,使得社稷荒乱。永乐太后暴崩,至今仍令人困惑不解。天地所设立的三纲之道,已经有了缺陷,这都是莫大的罪过。…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于朝。 董卓问,可有异议?众臣沉默。 尚书丁宫随即套用《春秋》大义来印证废黜少帝,拥立新帝的合理性,用诸多天象和事例来说明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