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立马横枪第十六节 (第3/3页)
条,领军主将必须远离战场指挥,否则扣俸禄一年。” 李弘挥挥手,笑道:“这对你有什么好处?你现在不就是领军主将吗?” 方飚笑道:“颜大人大概杀得神清气爽,忘记了。” 颜良说道:“我这个主将怎么能和大人比,大人是一军之统帅…” “好了,好了…”李弘说道“不要胡扯了。你们立即启程,赶到杜阳。”他随即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如果李文侯占据杜阳被恒祭围住,他肯定要突围。所以你们的速度要快一点,尽可能早一点赶到杜阳支援。” 三人匆匆告辞。 === 李文侯带着部队一口气跑了七八十里,才停了下来。 士兵们和汉军在战场上厮杀了半夜,接着又被铁骑追杀了半天,一个个又累又饿,几乎要趴在马上了。 李文侯命令士兵们杀马充饥。没有粮食,只有杀战马吃了,先填饱肚子再说。一路逃来的零散士兵先后聚集他的战旗之下,时间不长,竟然也有了四五千人。 看到聂啸,李文侯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一刀跺了他。但现在聂啸手上有两千多人,他也不敢随便把他杀了,只好骂了一通了事。两人垂头丧气坐在一起商量,怎么逃回凉州去。 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从杜阳翻越岐山到渭水,再渡过渭水逃到汉阳郡。翻越岐山,路途难走,时间长,又没有粮食,士兵们极有可能一哄而散。就在两个人愁眉不展,彷徨无计的时候,恒祭带着风云铁骑追了上来。 李文侯和聂啸急忙带着部队继续逃窜。 第二天上午,叛军逃到杜阳。士兵们连续奔逃两百多里,人疲马乏,能够继续骑在马上就已经很不错了。许多伤员支持不住,干脆在半路上放弃了逃亡,生死由命了。这个时候叛军就是不进杜阳城都不行了。再逃下去,立即就是全军覆没的命运。 恒祭随即指挥部队围住了杜阳城。 第三天上午,颜良带着步兵赶到杜阳。 李文侯和士兵们在杜阳休息一天之后,本来还准备突围,但看到汉军的步兵赶到,他们不由地想起了灵河战场上那牢不可破的方阵,心里顿时绝望到了极点。 第五天,李弘带着大部队赶到杜阳。 桑羊和左彦带着李弘的报捷文书,立即赶往雍县。 平叛大军的各支部队纷纷尾随叛军进入凉州汉阳郡之后,太尉张温就把大营迁到了雍县,他在那里指挥整个西凉战场。 === 张温看完文书,听完桑羊的叙说之后,整个人神采飞扬。 “这是从西凉叛乱以来,我们的第一场胜利,第一场真正的胜利。”张温兴奋地大叫着,高声说道“快,快,立即向陛下报捷,八百里快骑报捷。” “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的五万大军解决了,西凉平叛的事算是完成了一半。”张温站起来,高声笑道“如果周将军能够迅速解决韩遂,西凉叛军就被一扫而光,平叛之事就算尘埃落定了。” “长史大人,你立即再起一书,详细叙述灵河大战的经过,说说李中郎的功劳,告诉陛下,李中郎乃是我大汉的福将啊。”张温指着桑羊,大笑着说道。 看到太尉大人这样兴奋,桑羊和一帮太尉府的幕僚们非常高兴,连连答应。 “恭祖,立即传令,把灵河大捷的消息快马送到前线,让前线将士们也高兴高兴,鼓舞鼓舞他们的士气。” 陶谦赶忙答应。 张温随即看到了左彦。 “这位就是李中郎书中提到的左司马?” 左彦赶忙大礼参拜。 张温心情特别好,亲自上前扶了起来,问候了两句。 左彦慢慢说道:“大人派我来,是有要事需要征询太尉大人的意见?” 张温说道:“你说说,什么事?” “就是如何处理北宫伯玉和羌人俘虏。”左彦说道“这件事关系重大,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太尉大人的西凉平叛计划,所以大人特意派我来征询太尉大人的意见。灵河大战后,部队只剩下三万多人。现在我们又要看守俘虏,又要准备攻城,兵力显得十分紧张,根本无法集中力量攻城,所以大人希望太尉大人尽早给一个答复。” 张温一愣,显然有点措手不及,他随即笑道:“李中郎考虑的周全,这个事的确很重要。” 他让左彦坐回席上,自己沉吟着,缓缓走回案几之后,半天没有说话。他不是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一来抓到北宫伯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来如何处理北宫伯玉,直接关系到西凉的平叛和将来的稳定问题,所以他觉得很棘手,也就没有深想。现在李弘抓住了北宫伯玉,这个问题立即就成了头等重要问题。 北宫伯玉在西疆的归属羌胡中威信非常高,杀了他,很可能激起更多的归属羌胡造反。西凉各地的反叛会不会因为北宫伯玉的死而愈演愈烈呢?但他又没有权利不杀他。如果要赦免北宫伯玉,就必须要上奏皇上。但如果上奏,就要说明不杀北宫伯玉的原因,而且还要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原因,否则,自己的下场可能就和皇甫嵩相差无几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