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五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五节 (第11/16页)

去,看看大汉的边疆。”

    “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小天子挥舞着细嫩的手臂,兴奋地高声狂叫。

    小天子牵着大将军的手走进了长公主的卧房。

    “姑姑,姑姑…大将军来了,给你带礼物来了。”

    长公主憔悴了很多,面色苍白,没有半丝血色。她无力地看了李弘一眼,神情一阵激动,然后紧紧闭上眼睛,泪水倾泻而出。

    小天子愁眉苦脸地抓了抓脑袋,不知如何是好。站在门边的黄门侍郎刘琬非常焦急,冲着小天子连连招手。小天子推了推大将军“姑姑两天没进食了,爱卿替朕想想办法。”李弘叹了口气,点点头。小天子转身走了。

    李弘屈膝行礼“臣…”

    “我不死,你是不是永远都不来?”长公主突然睁开眼晴,愤怒地叫道“你太欺负人了,你…”长公主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接着背转身去,蒙头痛哭。

    李弘缓缓站起来,低头想了很久,突然说道:“臣终其一生,都将护在殿下左右,至死方止。”

    长公主哭声顿止,猛地转身望着李弘,颤抖着声音问道:“你刚才说…说…”

    李弘微微一笑“臣一生一世都将陪伴在殿下左右,不管殿下是否愿意,臣都不会离开。”

    长公主面孔微红,泪水盈盈的眼睛里突然涌出nongnong情意,娇躯无力地倒在了榻上“你骗我…”

    “臣发誓…”李弘抬头望着窗外的暮色,脸上露出一丝恬淡的笑容“将来,如果殿下还想回龙泉,臣愿意放弃一切,追随殿下于左右。”

    看到李弘转眼就从金华殿出来了,杨彪、李玮等大臣不禁失望地连连摇头。

    长公主已经绝食两天,如果闹出什么事来,大家麻烦大了。

    “大将军,殿下怎么说?”李玮急不可耐地问道。

    “明日朝议,殿下亲自参加。”

    “殿下不绝食了?”杨彪吃惊地问道“你答应她什么了?”

    “明天你们就知道了。”

    天子下旨,急召长安文武大臣急赴栎阳宫议事。

    九月初六,上午,栎阳宫,宣德殿。

    长公主和天子高踞上座,文武大臣分列两旁。

    大将军上奏,臣受先帝遗诏之重托,十四年来,领数十万将士浴血奋战,重振社稷。今中兴大业虽初见成效,但天威孱弱,难震四海,故上交兵权,以全天子之威。

    举朝皆惊。

    长公主骇然站起。大臣们目瞪口呆。唯有天子茫然不知,大将军从容而笑。

    大将军高举先帝遗诏“臣不负先帝所托,以十四年征战,完成夙愿。今将此旨转托于陛下,臣将誓死追随陛下,戍守疆土,拱卫社稷,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朝堂上死一般寂静。

    大将军缓缓打开遗诏,大大的“汉”字如同擎天柱石,震撼心灵。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二十四节

    杨彪哭了,老泪纵横,干瘦的身躯激动地颤抖着。

    突然,他高高昂起头颅,声嘶力竭地叫了起来“跪…”

    苍老、嘶哑、颤抖的声音回荡在空荡荡的大殿上,一下又一下,猛烈撞击着大汉君臣们的心。这一刻,十四年的痛苦,十四年的奋战,十四年的血汗,十四年的泪水,终于化作了一声穿云裂石般的嘶喊,大汉的天威终于在这声苍凉而喜悦的嘶喊中悍然雄起。

    长公主痛哭失声,拉着小天子跪了下来。

    杨彪跪伏在地,泪如雨下,悲恸的呜咽声让人肝肠寸断,黯然魂伤。

    “轰…”一声响,朝堂上近百位大臣撩衣跪倒,匍匐在地。

    大将军手举遗诏,站在朝堂中央,望着跪倒在地的君臣,一时间心神震颤,泪水情不自禁喷涌而出。

    先帝遗诏,大汉最大的权柄,孝灵皇帝赋予大将军的最大权力,十四年后,终于重归大汉天子。

    匡扶社稷,这个让大将军承载了十四年的重任,终于卸下了。从此后,匡扶社稷的重任就由年幼的天子承载;从此后,中兴大业将由当今天子去完成。

    十四年来,大将军奉先帝遗诏拱卫社稷,重振社稷,先帝授予了他无上的权力。

    当年,他曾率十万大军南下威胁洛阳;当年,他曾率北疆悍卒攻杀河北,收复冀州;当年,他曾挥军北上重创公孙瓒,稳定边疆;当年,他曾两次攻杀长安,失志勤王。他的凭仗是什么?他的大义是什么?谁给予他这个为所欲为的生杀大权?就是孝灵皇帝,就是孝灵皇帝的遗诏。

    凭借孝灵皇帝的遗诏,凭借孝灵皇帝赋予他的权力,他可以主政天下,他可以任意废黜天子,重建皇统,他可以任意征伐州郡涂炭生灵,可以任意诛杀他所认定的叛逆。他可以做任何事,只要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为了“匡扶社稷”是为了“中兴大汉”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就行了,他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

    当然,要想把先帝遗诏转化为权柄,首先需要强悍的实力,需要无坚不摧的力量。但大将军有,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武力把先帝遗诏所赋予的权力发挥到极致。

    孝灵皇帝驾崩之前,这道遗诏曾在嘉德殿出现,当时没有宣读,只是说急送于塞外征北大将军李弘。不过所有大臣都明白,那不是一道遗诏,而是一把血淋淋的战刀。

    这把战刀曾发出了凌厉一击,其威力之大,让洛阳为之战栗。从此天下人都知道,李弘不再是一把战刀,他凭借着孝灵皇帝授予的特权,迅速变成了一位威胁到社稷安全的权臣。

    袁绍声讨董卓的时候,拿出来的是“三公檄文”后来组建讨董联盟的时候,拿出来的是被废少帝的“承制”圣旨。凭着这份所谓的“承制”圣旨,袁绍得到了大义,指挥讨董大军攻打洛阳。

    当时,李弘手里的这份遗诏如果在皇甫嵩手上,或者在朱俊手上,情况会完全不一样。但可惜的是,这份遗诏在李弘手上,李弘虽然功勋显赫,但资历和声望不足,无法承载遗诏所赋予的权力。最后,天下形势彻底失控。董卓挟持皇帝,坚守于关洛。袁绍拿着承制诏书,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董大战。李弘则把遗诏放在怀里,困守于北疆,踌躇不前,一筹莫展。

    长公主千里迢迢赶到北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李弘的困境。张温等七位老大臣赶到晋阳,帮助长公主竖起了“重振社稷”的大旗后,这份遗诏才算发挥作用,这份遗诏所蕴含的权柄才和李弘所拥有的武力开始逐步结合。

    十四年过去了,李弘功勋更加显赫,而李弘的资历和声望也达到了顶点。他不但可以承载这份遗诏所赋予的权力,而且还能把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如今,李弘拥有遗诏所赋予的全部权柄,而且这个权柄和他手中的兵权完全结合,权势倾天。

    李弘拥有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