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全传)_第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3/10页)

他嘴里。十六筒烟抽完,精神十足,文不加点,洋洋洒洒地写完,递到了胡雪岩手里。

    胡雪岩自己不能动笔,看却会看,不但会看,而且目光锐利,象这些“说帖”最要紧的是简洁,要几句话就能把那些大官儿说动心,才是上品。古应春的笔下很来得,但流畅有余,不免枝蔓,他把洋枪、火药的好处,源源本本谈起,好虽好,看来却有些吃力。胡雪岩心想,这个说帖,王有龄、赵景贤一定会看完,但递到黄宗汉手中,他有没有看完的耐心,就难说了。

    “高明之至!”胡雪岩先声色不动地把说帖递给尤五。

    “我不必看了。”尤五笑道“看也是白看。”

    “雪岩兄,”古应春接口问道:“我是急就章,有不妥的地方你尽管说。”

    “好极了!不过,应春兄,对外行不好说内行话,说了,人家也不懂。我看,前面这一段,有些地方要割爱。”

    “我懂!”古应春点点头“现在谈洋务,都是些闭门造车,自说自话蒙人的玩意。那些谈枪、炮怎么样制造的道理,说句实话,也真没有几个人懂,我可以把它删节。删归删、添归添,你看,哪里还可以多说两句?”

    “很好了。还有些地方不说也可以。”

    这显然是客气话,古应春便说:“我这个人做事,不做则已,一做一定要把它做好,何况是自己人,尽请直言。”

    “既如此,我说出来请你斟酌,第一,说道光年间,‘英、法犯我,不幸丧师,症结所在,厥为刀矛不敌火器’,这句话一针见血,不过还可以着力说两句。”

    “对!我自己也有这么个想法。”

    “再有一层,应春兄,是不是可以加这么一段”

    胡雪岩所建议增加的是,说英国人运到上海的洋枪、火药有限,卖了给官军,就没有货色再卖给洪军及各地其他人,所以这方面多买一支,那方面就少得一支,出入之间,要以双倍计算。换句话说,官军花一支枪的钱,等于买了两支枪。

    “你这个算法倒很精明,无奈不合实情。英国人的军械,来了一批又一批,源源不绝,不会有什么卖给这个,就不能再卖给那个的道理。”

    “是的。应春兄,这种情形,我清楚,你更清楚,不过做官的清楚,京里的皇上和军机大臣,更不会清楚。我们只要说得动听就是。”

    古应春看着尤五笑了,尤五的话,很爽直:“应春兄,这些花样,我的这位小爷叔最在行,你听他的,包定不错。”

    “好!”古应春说“我都懂了。如果没有别的话,我今天带回去,改好誊正,再连洋行里的估价单,一起开来交给你。”

    “慢来!”尤五插嘴问道:“估价单怎么开法?”

    “照例是二八回扣。”古应春答道:“如果要‘戴帽子’,我亦可以去说。”听他的口气,显然不主张浮报价款的“戴帽子”胡雪岩也觉得一方面不能叫洋人看不起,另一方面对浙江官方要建立信用,不宜在两成回扣以外,另出花样。

    “对!”尤五很诚恳地接受“我原是怕你们疏忽,提一句。既然都曾想过,那就怎么样都是不错的了。”

    “不过,”古应春接下来问:“除了洋枪,还有大炮,要不要劝浙江买?”

    “这慢一点。浙江有个姓龚的,会造炮”

    姓龚的福建人,名叫龚振麟,曾经做过嘉兴县的县丞,道光末年就在浙江主持“炮局”从明朝中叶以来,一直在仿制的“红衣大将军炮”都用生铁翻砂,龚振麟却发明了铸炮铁模,著成《图说》,还著了一本《枢机炮架新式图说》,在铸炮技术上,颇有改良。他的儿子名叫龚之棠,能得父传。父子二人、都很得浙江大吏的重用。

    “当然,打‘群子’的土造大炮,不及西洋的‘落地开花大炮’,但这话不能说!一说,炮局里的人当我们要敲他的饭碗,一定鸡蛋里挑骨头,多方挑剔,结果是连洋枪都不卖。”

    “雪岩兄,”古应春既感慨又佩服地“你真正人情熟透,官场里的毛病,被你说尽了。”

    “官场、商场都一样!总而言之,‘同行相妒’,彼此能够不妒,什么事都可以成功!”

    古应春和尤五,都认为他这句话说得好,因此感情亦特别融洽。在怡情院中,浅斟低酌,谈了许多开展的计划,一直到午夜散席,约定第二天下午,仍旧在原处见面。

    古应春走了,尤五宿在怡情老二那里,因为还有事要谈,所以胡雪岩就在怡情院“借干铺”尤五要谈的是,他这天中午,和胡雪岩分手以后,到怡情院重新见面以前,所得来的一个消息。

    听说,刘丽川跟英国人联系上了。夷场四周,英国人预备建筑围墙、不让官军进驻,也不准官军借道,但是英国人却预备开放陈家木桥,让刘丽川能够获得军火和粮食的接济。

    “照这样子,上海一年半载,不会光复。我们的丝生意,是不是做得下去?现在先要作个打算。”

    “这倒要好好想一想。”胡雪岩提出疑问“上海的关税,是两江的命脉,总不会一直让英国人张牙舞爪,一定有对付的办法。”

    “这也听说了。”尤五答道“两江总督怡大人怊良,因为洋人助逆,早就预备禁止内地跟夷场通商。来源一断,我们在上海还有什么发展?”

    “这话分两方面来说,来源一断,货价必高,对我们有利,没有货色,货价再高也无用,对我们无利。”胡雪岩说“生意还是可以照常做,只要对我们不利的这方面,能够避掉。”

    “怎么避呢?就是避不掉!”

    有个办怯,就是走私。以尤五在水路上的势力。呼应灵活,走私亦非难事,但犯法的勾当,胡雪岩不敢做,而且目前事事顺利,也犯不着去干犯法的勾当。就这一转念间,他把到口的话,缩了回去。

    “小爷叔,我想只有这么样,”尤五自己提出了一个办法:“尽量调动现款,就在上海收货,囤一段时间脱手。另外除了军火以外,有啥生意好做,我们再商量。顶好是我们漕帮弟兄能够一起出力的事,一则大家有口苦饭吃,二则也免得游手好闲去闯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