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35.第335章二十六崇祯四年 (第3/3页)
当然是欧洲人居多。偏偏这两个穿越集团的统治者是后世中国人,官方语言只能是汉语,主流文化也必须是华夏文化。而这年头的欧洲还没有“多元文化”的说法,只有“上帝统治一切”的坚定信仰和“烧死异教徒”的光荣使命——如此一来,所谓的文明冲突势不可免,整个统治阶层仿佛坐在火山口上,土著居民的反抗和欧洲移民的sao动,再加上敌国势力的推波助澜,随时都可能将他们的国家掀翻! 如此以来,除非穿越者愿意改说英语或西班牙语,并且集体皈依基督教,否则哪怕仅仅是为了维系国家的生存,也必须从明国大批引进移民,来平衡国内局势。即使为此耗尽国库也在所不惜! 哪怕不考虑同为穿越者的情谊,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又怎么敢得罪卡住了移民渠道的临高穿越众呢? 与之相比,盘踞在中国南大门之内的临高穿越众,处境就显得舒服多了——既能有效利用大明的市场,又能比较容易地干涉明朝局势,而不需要像美洲那两家势力一样,得要万里迢迢地跨过半个地球。即使招徕移民也容易得多——临高毕竟还在大明的传统疆域之内,而美洲却已经是超出了明朝人想象力的地方。 总之,目前的情况是美洲和澳洲的穿越者势力有求于临高穿越众,而不是反过来——远在美洲的华美国和东岸国影响不了明朝的局势发展,更没有力量把战火播洒到临高元老院的家门口… 上述这些道理,黄石在临高的全体大会上都提起过,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问题是,尽管明知道美洲和澳洲来人基本上不可能带着恶意,但本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绝大部分元老依然坚持要将麾下的军事力量尽可能集到在临高,好歹能多一些安全感——所以,辽东营救行动最后还是宣告搁浅。 而黄石也只好带着一肚子的郁闷和无奈离开了临高,独自乘坐“海天号”扬帆北上而去。 ※※※※※※※※※※※※※※※※※※※※※※※ 由于航路不熟、风向不顺的缘故,直到崇祯四年的除夕日“海天号”才抵达了济州岛附近海域。 此时的船上已是满满的“年味儿”——即使在过年时不得不漂泊在外,中国人也要尽量凑一顿像样的年夜饭出来:饺子是来不及做了,但厨师还是把船上的咸rou和萝卜、洋葱之类耐储存的蔬菜煮了一大锅,再加上正宗龙口粉丝,撒点儿香料,炖得香气扑鼻。士兵们也从司务长处领到了一份特别配给:二两朗姆酒、两根卷烟、一份糕点和几块水果糖。舱门上贴了对联,食堂里挂了灯笼,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 然而,就在船上众人时不时找机会凑到厨房门口闻香味,心里跟猫抓似的等着开饭之时,瞭望岗上却传来了一阵阵惊慌失措的尖叫,引得众人纷纷凑过去观望…又过了片刻,然后,就像桅杆上那位瞭望员一样,船上的其他人也一样陷入了风中凌乱的状态,一个个嘴角抽搐的好似发羊角癫,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就连素来号称“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的黄石大帅,同样也是看得思维崩坏、目瞪口呆。 ——在他们的视野前方,是大海,岛屿,还有船。 但问题在于,出现在海天号战舰的前方,朝鲜王国济州岛海域的不明船只,并不是一路上常见的那种简陋的商船或渔船,也不是朝鲜水师的板屋船和龟船,而是一艘大得出奇,大得恐怖的钢铁巨船! 他们脚下的海天号与之相比,简直就犹如玩具一般! 一时之间,那种俯瞰众生的压迫感,深深地渗进了每个人的毛孔中——殊不知对面那艘大铁船上的人,在看到十七世纪的东亚海面上出现了一艘理应存在于十九世纪的蒸汽船之后,也是一个个惊诧莫名。 然后,黄石黄大帅望着对面那艘“鳄鱼”登陆舰桅杆顶上的五星红旗,忍不住热泪盈眶“…那是…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这怎么可能?难不成这艘船又穿越回了现代?!而我也可以去看看爸妈了?!” ——遗憾的是,事实恐怕并不如黄石大帅想象的那么美好。 在跟对面那艘登陆舰取得了联系,初步搞清楚对方的来历,确认自己并没有回到现代之后,黄石的心情就低落了下去。等到他的海天号被远东公司的两艘铁壳武装渔船“护送”着驶入济州岛的港口,并且在这里发现许多穿着俄罗斯军装的东江军熟人之后,黄石的心情就更加囧囧有神,都不知道该如何吐槽了。 而与此同时,由于海天号上没装无线电的缘故,对此一无所知的临高穿越者元老院上下人等,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办着全球穿越者峰会——来自遥远美洲和澳洲的“访问舰队”,此时已经从巴达维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