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_卷六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六十九 (第4/5页)

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羸瘠, 虑加毁顿,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仍敕申专加譬抑。 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察频让不许。俄敕知着作郎 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着作。察既累居忧戚,斋素日 久,因加气疾。后主尝别召见,爲之动容,命停长斋,令从晚 食。又诏授秘书监,领着作,奏撰中书表集。历度支、吏部二 尚书。

    察自居显要,一不交通。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送南布一 端,花綀一匹。察谓曰:“吾所衣着,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 吾无用。既欲相款接,幸不烦尔。”此人逊请,察厉色驱出, 自是莫敢馈遗。

    陈亡入隋,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史。又敕于朱华 阁长参。文帝知察蔬菲,别日独召入内殿,赐果菜,指谓朝臣 曰:“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

    开皇十三年,袭封北绛郡公。察在陈时聘周,因得与父僧 垣相见,将别之际,绝而复苏。至是承袭,愈更悲感,见者莫 不爲之歔欷。丁后母杜氏丧,解职。在服制之中,有白鸠巢于 户上。

    仁寿二年,诏除员外散骑常侍、晋王侍读。炀帝即位,授 太子内舍人。及改易衣冠,删定朝式,预参对问。大业二年, 终于东都。遗命薄葬,以松板薄棺,才可容身,土周于棺而已。 葬日,止麤车即送厝旧茔北。不须立灵,置一小床,每日设清 水,六斋日设斋食菜果,任家有无,不须别经营也。

    初,察欲读一藏经,并已究竟,将终,曾无痛恼,但西向 坐正念,云“一切空寂”其后身体柔软,顔色如恒 。两宫悼 惜,赠賵甚厚。

    察至孝,有人伦鉴识,冲虚谦逊,不以所长矜人。专志着 书,白首不倦。所着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玉玺、 建康三锺等记各一卷,文集二十卷。所撰梁、陈史,虽未毕功, 隋开皇中,文帝遣中书舍人虞世基索本,且进。临亡,戒子思 廉撰续。思廉在陈爲衡阳王府法曹参军、会稽王主簿。

    论曰:沈炯才思之美,足以继踵前良。然仕于梁朝,年已 知命,主非不文,而位裁邑宰。及于运逢交丧,驱驰戎马,所 在称美,用舍信有时焉。虞荔弟兄,才行兼着,崎岖丧乱,保 兹贞一,并取贵时主,岂虚得乎。傅縡聪警特达,才气自负, 行之平日,其犹殆诸;处以危邦,死其宜矣。顾、姚栖托艺文, 蹈履清直,文质彬彬,各践通贤之域,美矣乎!

    部分译文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父亲傅彝,任梁朝临沂县令。傅縡自幼聪明灵敏,七岁时能背诵古代的诗赋多达十几万言。长大以后勤奋好学,善于写文章。太清末年,纟宰因母亲去世而在家服丧。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他居丧期间尽礼而为,因伤心过度而消瘦得皮包骨,体瘦如柴,士人和他的朋友因此而十分称赞他。后来,他投靠湘州刺史萧循。萧循很喜爱结交士人,广泛收集各种典籍, 傅縡在这里可以任意寻找阅读到各种书籍,并因此而博通群书。王琳听到他的声名,便召他担任了府记室。王琳失败后,傅縡又随王琳的部将孙蠩到了京都。当时,陈文帝派颜晃赐给孙蠩许多杂物,孙蠩让 傅縡写了一份表启以示感谢。傅縡下笔成章写得语词文理周密。颜晃回来后告诉了陈文帝,于是召用傅縡担任了撰史学士。再升迁任骠骑将军安成王的中记室,仍兼撰史学士。

    傅縡真诚信奉佛教,跟从兴皇寺的慧朗法师学习《三论》,透彻地知晓其中的奥妙。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通直散骑侍郎,出使齐国,累迁太子庶子、太子仆官。

    陈后主即位后,迁任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掌管撰写诏诰文书。 傅縡写文章文词典雅华丽,本性又敏捷迅速,即使是有关军国大事的文书,他也下笔立成,从不事先起草。写成以后再反复思考也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加以增删的,因而很受陈后主所赏识。但他性情过于呆板又倔强,不注意检束自己的cao行,自负有才而盛气凌人,朝臣们大多很恨他。正值施文庆、沈客卿以jianian佞而受到宠幸,专制朝政,因而 傅縡更受到疏远。施文庆等人便一起说他的坏话,陈后主将傅縡抓起来关入狱中。傅縡一向性格刚强,因而十分愤慨,便在狱中上书说:“作为国君,恭敬侍奉天帝,慈爱黎民百姓,节制嗜好欲望,远离谗佞之人,天未明披衣而起,日已晚还忘饮食,所以能德泽遍布海内,善美流传于子孙。陛下近来酒色过度,不敬郊庙之神,专媚yin乱之鬼。小人在侧,宦官弄权,厌恶忠直之士如见仇人,视百姓有如草芥。后宫中人人身穿绮绣之服,马厩里广余豆粟之粮,万民流离失所,尸横遍野;贿赂公开进行,内库损耗,神怒人怨,众叛亲离。只恐东南王气,自此而尽。”奏书送上后,后主大怒。不久,后主怒气稍减,便派人对他说:“我要赦免你,你能改正过失吗?”傅縡回答说:“臣心如面,臣面可以改变,则臣心可改。”后主于是更加恼怒,便命令宦官李善度尽力追究他的过失,赐死于狱中。传有文集十卷。

    傅縡虽然刚直有才,但为人狠毒傲慢,被当世人所痛恨。当他死时,有毒蛇蜷屈着爬上灵床,在灵床前接受祭奠,离开了又转回来,前后一百多天时间。时时听到有愤怒的弹指声。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祖父顾子乔,曾任梁东中郎将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顾火亘,是信威将军临贺王的记室,兼本郡五官掾,以通儒学而知名于世。

    顾野王幼时便很好学,七岁读五经,便能读懂大致意思。九岁能写文章。他曾写了一篇《日赋》,领军朱异见后认为他是奇才。十二岁,野王随父亲到建安,撰写了《建安地记》两篇。长大后,他遍读经史,精心记识,天文地理、卜筮、观天相、虫篆奇字,无所不通。他曾任临贺王府记室。后来宣城王任扬州刺史,顾野王与琅笽人王褒一起为宾客,宣城王很爱顾野王的才华。顾野王还很擅长画画,宣城王在东府建书斋,让野王画古代贤人,让王褒写赞颂之辞,当时人称此为“二绝”

    侯景之乱时,顾野王因父丧回到家乡吴郡守丧。他在乡里招募民众,随义军救援都城。顾野王一向清瘦体弱,身高只有六尺,又因居丧过于悲痛,身体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