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六十二 (第6/8页)
告者衆,始命阖门。城陷,贼执方诸及泉送之景所。后景攻王 僧辩于巴陵不克,败还,乃杀泉于江夏,沈其尸于黄鹤矶。 初,泉梦着朱衣行水上,及死,举身带血而沈于江如其梦。 泉于仪礼尤明,撰新仪三十卷行于世。 时又有鲍行卿以博学大才称,位后军临川王录事,兼中书 舍人,迁步兵校尉。上玉璧铭,武帝发诏褒赏。好韵语,及拜 步兵,面谢帝曰:“作舍人,不免贫,得五校,实大校。”例 皆如此。有集二十卷。撰皇室仪十三卷,乘舆龙飞记二卷。 弟客卿位南康太守。客卿三子,检、正、至,并才艺知名, 俱爲湘东王五佐。正好交游,无日不适人,人爲之语曰:“无 处不逢乌噪,无处不逢鲍佐。”正不爲湘东王所知,献书告退。 王恨之。及建邺城陷,正爲尚书外兵郎,病不能起。景杂于死 尸焚之。王闻之曰:“忠非纪信,利非象齿,焚如弃如,于是 乎得。”君子以此知湘东王不仁。检爲湘东镇西府中记室,使 蜀,不屈于武陵王,见害。 论曰:夏侯胜云“士患不明经术,经术明,取青紫如拾 地芥耳”于贺瑒、贺琛、朱异、司马褧其得之矣 。而异遂徼 宠幸,任事居权,不能以道佐时,苟取容媚。及延寇败国,实 异之由,祸难既彰,不明其罪,亦既身死,宠赠犹殊。罚既弗 加,赏亦斯滥。夫太清之乱,固其宜矣。顾协清介,足以追踪 古人,徐摛贞正,仁者信乎有勇。孝穆聪明特达,缔构兴王, 献替谋猷,亮直斯在。泉本文房之士,每处荷戈之任,非材之 责,胜任不亦难乎。 部分译文 朱异字彦和,吴郡钱塘人。祖父朱昭之,因为学问通达在家乡享有名望。叔父朱谦之字处光,以侠义刚烈知名。谦之几岁时候,生母去世,父亲昭之把她临时埋在田边,被同族人朱幼方放火烧田时烧掉了。谦之的同母jiejie偷偷告诉他,他虽然年幼,就能悲痛得像是守丧一样,长大了也不婚娶。齐永明年间,他亲手杀了朱幼方,然后到官自首。县令申灵勖上奏朝廷,齐武帝赞许他的义气,怕两家互相报复,就派他跟随曹武到西部去。将要出发时,幼方的儿子朱怿在津阳门等候刺杀了谦之。谦之的哥哥巽之,就是朱异的父亲,又刺杀了朱怿。有关部门官员把这情况上报,齐武帝说:“这些都是属于大义之事,不可审讯。”把两家全部赦免。吴兴沈靑听说了叹息道:“弟弟死于孝,哥哥循于义,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气节,会集到他们一家了。”巽之字处林,有志气节cao,著《辩相论》。小时候,顾欢见了觉得他与众不同,把女儿嫁给他。他在齐朝官作到吴平县令。 朱异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抚摸着他,对他爷爷朱昭之说:“这孩子不是一般材料,会光耀你的门庭。”十几岁时,喜欢聚众赌博,成为家乡的祸害。等长大后,却改弦更张从师求学。梁朝初年开设五经书馆,朱异信服并就学于博士明山宾。他生活贫困,靠给别人抄书维持生活,抄写完了自己就诵读起来。他通读了《五经》,尤其对《礼》、《易》钻研得透彻。还涉猎文学史学,兼通各种技艺,六博、围棋、书画、算术,都是他的专长。二十岁时离开家乡,到京都拜见尚书令沈约,沈约对他进行面试后,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么年轻,怎么这样不廉洁呢?”朱异疑惑不明其意,沈约于是说:“天下只有诗文、弈棋、书法这些本事,你一下全都拿走了,可以说是不廉洁啊。”不久沈约上书说建康城应该设一个司法部门,等同中央的廷尉,皇帝下令交尚书省仔细研究,最后批准了这个建议。 按照旧制,年龄二十五岁才能作官,当时朱异刚二十一岁,朝廷特别下诏提拔他为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有诏令要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士,《五经》博士明山宾上表荐举朱异,说他“年纪尚轻,却已品德优良而老成持重,在人背后一人独处时也没有胡思乱想,还是行为端正如对宾客,器宇不凡,神采超拔。好比万丈金山,还未攀援到顶;就像千寻玉海,已能窥见幽深;又好比玉器才加雕琢,锦带刚刚编织,是钟磬只要触动便会铿锵作响,是鲜花只管采摘就会开放。观察他的诚信行为,不只是十家也难出一个,如果委他以重任,一定能是栋梁之材”武帝召见朱异,让他讲说《孝经》、《周易》的意义,听后很满意,对左右的人说:“朱异的确是奇异。”后来见到明山宾又说:“你所荐举的人很合适。”于是召他到中书省值班,不久又兼太学博士。那一年,武帝亲自讲解《孝经》,让朱异诵读。又改任尚书仪曹郎,入宫兼中书通事舍人。后来又被任为中书郎,当时是秋天,委任仪式刚开始,有蝉飞落到朱异帽子上,当时人们都说这是要加蝉珥装饰升官的兆头。后升任太子右卫率。 普通五年(524),梁朝大举北侵,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派使者来请求以全境归降,武帝让有关官员们讨论他投降的真伪。朱异说:“自从王师北伐,连战连胜,徐州的地盘已经缩小,魏国人都愿意归顺。法僧也怕大祸临头,他的投降一定不是假的。”武帝就派朱异去告知元法僧,并命令各路军队接应,受朱异指挥。到徐州后,法僧听从梁朝的意旨,如朱异所说的一样。朱异后升任散骑常侍。 朱异容貌魁梧,举止有风度,虽然是读书人出身,却熟悉政治军事方面的旧事。自周扌舍死后,朱异代替他作中书舍人,掌管机要,国家的军事计划,地方官员任免,朝廷仪式与国家庆典,皇帝的诏书文告敕令,都归他主持掌管。经常是各地的报告,本部的文书,谘询情况的,请求裁决的,满满地堆在面前,朱异一面考虑一面落笔,一面阅文一面批示,敏捷周严,笔一刻不停,顷刻之间,所有公务便处理完毕。 改任右卫将军,上书请求在仪贤堂讲解武帝的《老子义》,武帝批准了。等到讲授时,朝廷官员和社会上道俗听众有千余人,成为一时盛况。当时城西又开设士林馆招揽学士,朱异与尚书左丞贺琛轮番去讲述武帝的《礼记中庸义》。皇太子又召朱异到玄圃讲《易》。 大同八年(542),改加封侍中。朱异博通多种技艺,围棋水平上乘,但贪财受贿,欺下瞒上,看皇上眼色行事,不肯推荐贤士贬黜坏人。各地的赠送,从不拒绝,因此招致到处痛恨。在东陂营造房舍,极其奢华,太阳西斜,就到那里吃喝玩乐。每到黄昏时,怕台门关了回不去,就带上他的卤簿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