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今世未了情间:看不见的今世 (第3/4页)
毕恭毕敬的,很明显自认为两家结亲那是高攀了,瑞秋便也自觉屈就,不知不觉开始挑剔起来,时时指责令正生活细节上的弱智之处,诸如领带配色不协调、皮鞋保养不适当、点菜不懂经济可口荤素搭配等等,兴致来时便故意用些上海俚语来取笑他,说他“明明是农民出身,倒有些小开脾气,真是戚门陆氏”等等。 令正知道“小开”指的是老板的儿子,瑞秋的意思是说他乱花钱,至于“戚门陆氏”当为何解,却就不明白了。瑞秋便笑,说:“戚和七谐音,陆和六谐音,七加六可不就是十三点吗?这是咱们老上海的切口,你哪里会晓得呢?”令正并不恼她说自己是“十三点”然而瑞秋说到老上海时的那种自矜的口吻,却令他有些不满起来。 他讨厌瑞秋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旧上海切口,动辄便甩出些诸如“三点水”、“飞机头”、“老克腊”、“搀侬瞎子”这些莫明其妙的词语来打趣他,明欺他听不懂,故意同他摆“华容道” 说起来令正其实是有些村俗的,瑞秋则有一些市俗。令正的村俗是自己知道,并且努力在洗掉的;瑞秋的市俗却是不自知,并且有意无意张扬的。瑞秋有一些时下青年共有的概念混淆,以为市俗就是都市,就像她们从来都分不清时髦与时尚一样。 上海女孩子,尤其平民家庭里的长女都是天生的经济学家和美食家,对于生活的质量有种本能的亲近与熟稔,对于流行则有着未卜先知的天分和推波助澜的本领。她们过日子不是靠经验而是靠直觉,那一种精明和巧妙是外乡人穷尽一生的努力与学习也望尘莫及的。 瑞秋虽然是小户人家出身,但毕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颇有些上海人特有的莫名其妙的城市优越感,眼睛长在额头上,行动说话总觉得隐隐的得意,却不知在得意些什么。而且她想自己毕竟是在钟家花园里长大的女孩子,即使她并不是正牌的钟小姐,可她的眼界是不同的,她见识过真正的世面,见识过真正的上流社会。 她那些旧时代的上海切口与典故就是来自钟自明的真传。钟自明和老仆人吴奶奶对话时,常常会用到一些老切口,比如评价某人来路不正,他就会简短地说“这个人是邱路角”;骂学生不听说,就说“这些小抖乱,又懒又脱滑,全是一只袜”;又比如他要对吴奶奶很认真地讲话了,开场白就会是“闲话一句” 瑞秋打小儿耳濡目染惯了的,知道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时髦青年都喜欢在讲闲话时夹上一两句切口,就像今天的年轻人喜欢在中文里夹英文单词一样,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她很喜欢听钟爷爷说切口,觉得那里面有一种简洁爽利的味道。她还很喜欢听钟爷爷讲那些旧上海的风情和典故,像“小霸王庄”的来历和“吃讲茶”的习俗啦,老当铺老钱庄老裁缝的笑话啦,甚至舞场里的“火山”轶事。 怀旧风刮起来的时候,她敏感地意识到,与上海的风花雪月同时流行的,还不仅仅是“红房子西餐厅”、“双妹唛香烟”这些个简单标签,还应该会有些更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角落山姆”、“邱路角”、“一只袜”这些个有趣又有鲜明时代背景特色的词语。 钟家花园于她来说就好像是精神家园一样,有种宗教的味道,是她的底气、她的信仰,以及她信仰的支撑。同时,还是她悲伤时的避风港、软弱时的加油站。 她避开令正,托言是回娘家看看,其实是去了钟家花园。 十几年过去,钟家花园好像还是她第一次看到的样子,说是花园,可是不见一朵花,全是草和树,郁郁葱葱,因为要方便无颜散步。花都是从外面买了来栽在盆里、插在瓶里,甚至吊在半空的,满室生香。花园里有水池也有喷泉,最醒目的是喷泉中央的塑像,据说那是照着无颜外婆的样子塑的,是钟爷爷的亲手杰作。 无颜的外婆因此在瑞秋心中留下一个冷美人的概念,石膏般完美而神秘,小时候她每次经过那水池,都想拿把锤将它砸碎,看看石膏中心是什么。 客厅后面是下人的房间,楼上则住着钟爷爷和无颜,还有客房——自己在那里度过了整个少女时代,几乎成为钟家的一分子。 许是为着无颜的眼睛,小楼里的布置很少改变,每件东西都各有其位,按部就班,但也许是因为钟爷爷本性严谨,因为这里就连时间也停滞了——即使是为着无颜,也犯不着让它一年四季不改装扮吧? 钟自明根本是讨厌生活中的一切改变,他习惯了秩序,习惯了规律,做人做事都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他是如何来面对无颜撞车这一意外的呢? 在他的脸上看不到太多的悲伤,因为他的表情也是难得改变的,永远是那么慈爱,那么威严,那么彬彬有礼——可以将这样三种情绪同时表现在态度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钟自明一直控制得很好。就好比现在,他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瑞秋,一如十年前看着孙女的小伙伴、那个扎小辫的黄毛丫头,温和地问她:“是小瑞秋啊,你好久不来了,过得好吗?” 他是一个这样可敬可信的长者,瑞秋眼中立刻流下泪来,叫一声“钟爷爷”哽咽难言。她是在父母面前也难得哭泣的,最近因为跟令正斗心机更是不肯在他面前哭,现在却忽然软弱下来,泪水涟涟地挂了一面。 钟家已经换了一位年轻的保姆,姓陈,并不认得瑞秋,但是见状也猜到这位瑞秋小姐身份特殊了,殷勤地绞了毛巾来给她擦脸,又倒一杯热茶放在手边案上,便静悄悄退了下去。这一点和以前那位吴奶奶不同,那一位最是多话,总是把自己看成钟家的半个主子,把无颜看成外孙女儿,而瑞秋则是要占自家孙女便宜的小赤佬。吴奶奶看瑞秋的眼神如若防贼,虽然奉东家的命也小心服侍着,可是动作永远慢半拍,沏的茶也总是半温不凉、漂着茶叶末子的。 因为这样一想,思路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