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暮无声都是叶春初有职场屠龙术 (第1/5页)
秋暮无声都是叶,春初有色即为花 秋暮无声都是叶,春初有色即为花——《屠龙术?曳尾》后记: 众所周知,7月18是我阳历生日。 所以,《曳尾》是7月17写完的。 《曳尾》大部分的尾巴,都是在与夏阳湖畔青浦图书馆相连的“蓝山咖啡”内完成的,我在那里连续泡了三周。 记得巴尔扎克有句形容法国人和咖啡密不可分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然而某天,我从咖啡馆一点打烊夜归时,却想起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一句词并欣欣然改编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蓝山处。 《曳尾》的楔子,是屠龙术三部曲里面最特殊的一个。 何谓“楔子”?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在批语中交代:“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以瘟疫为楔,楔出祈禳;以祈禳为楔,楔出天师;以天师为楔,楔出洪信;以洪信为楔,楔出游山;以游山为楔,楔出开碣;以开碣为楔,楔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此所谓正楔也。” 《曳尾》的楔子中,则是由陆星晨出场,楔出浴佛寺的觉诲和大雪山的玄灵;以玄灵参观最高楼工地,楔出日本人高岛;以高岛楔出周易对头陆宣冥;以陆宣冥楔出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以黄歇楔出瑞鑫医院的董陈酉和小护士烛烟;以董陈酉和烛烟,楔出真正的主人公周南;以主人公周南,楔出牛头马面、崔判官、阿四。 至此,《曳尾》真正展开。 《曳尾》和《逆鳞》、《骊珠》不同,不再是按着我正常的职业生涯主线来写的。里面夹杂的,主要是我曾在期货公司的一段工作经历。 我从九四年开始接触股票,九七年正式沉沦股海至今。自己炒,也固定为一些私人账户cao盘。我还清楚地记得,2009年7月29日上午9点25分股票集合竞价,上证指数低开18点,昨日大跌尾盘勉强收红时,我就决定今日一旦低开,就将手头所有账户清仓——我开始很乌鸦地向我朋友中所有炒股的人散布防空警报——包括用QQ、MSN、飞信、手机短信、电话喊话等方式。 边通知我边出货,不到两个小时,我就把自己账户和手头几个股票账户的股票,不分品种全部清空,一股没留。 2009年我一直是多头,7月29之前我一股没卖过。 之后一直到迄今为止的2009年12月中旬,上证指数基本都没有再超过7月29日那天的高点。 事后,我被多位炒股的朋友联合授予2009年度“股市金乌鸦”奖。 大概就是因为以前有过股票炒作的经历,所以我2002年应聘到期货公司才变得可能。我一去就报名参加了全国期货业经纪人的考试,并一边实战期货cao作一边啃期货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到半年,就把国家注册期货经纪人的专业证书拿到手了。据我们辅导老师说,当时,全国的注册期货经纪人,还不到一万个。 相比股票而言,期货对广大读者,要更神秘点。 在《骊珠》中,我展现了关于股票的一些知识和cao作手法。在《曳尾》中,则是关于期货的。我相信,随着理财观念的普及,读者们会对所有的投资工具感兴趣,包括股票、期货、房地产、外汇、黄金、收藏品。所以《曳尾》中,也同时涉及到了“收藏品投资”这一领域。这个领域、门槛更高、更暴利。 《逆鳞》故事情节是单线发展。虽然是“第三人称”但大致是“第一人称”视角,所述大致都是主人公周易的视线所及。 《骊珠》中故事情节变成了几条明线几条暗线,前世和今生交错。但大体还是周易的“第一人称”视角。为了写第十三章一幕重要的第一高楼工地对话场景,还用上了肖恩的“梦想天堂”催眠这个设定,让周易能亲临现场“听到”并“看到”当时发生了什么。以避免周易不在场,直接写高岛、陆宣冥和森先生的对话。 《曳尾》则完全不同。多重主线、多个视角来回变换,甚至,主人公都不再是单纯的周易(或周南),视角也变成了真正的“第三人称”陆星晨、周南、周易、肖恩、高岛、叶多姿…都可以单独出场完成表演。 一套屠龙术的三部长篇,选择不同的视角、人称、主线,源于我对某些小说技巧的偏爱。在我看来,小说的内容和技巧,正如刀的刃与背,是互为表里,互相依存的。不可偏废。 我不赞成单纯**小说技巧,比如中国上世纪**十年代大行其道的“先锋派”消解小说的故事属性,技巧至上,甚至最后小说只存技巧,全无故事可言,整个“先锋派”最后也如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华丽而空洞,最后悄然破灭,惨淡收场。 但我对那种中学生作文般平铺直叙一泻千里的小说写法,也大不以为然,毫无阅读兴趣。“文似看山不喜平”、“人贵直,文贵曲”小说这东西,太虚了读者不喜欢,太实了也照样挨骂,难就难在“度”的把握。过犹不及。 所以第一章中,我是将楔子中董陈酉和阿四相斗后负伤逃走、周易生死未卜的情节一放,直接**一段表面看起来不相干的“唐代神话传说”写起了观音和韦驮“对面夫妻”那段著名公案。待到观音正要对韦驮以身相许的关键时刻,董陈酉横空出世——他不是穿越回唐代了,而是观音和韦驮在演戏。 之后引出的,就是观音的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