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海心香_第十七章偷袭兵行险为义舍小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偷袭兵行险为义舍小我 (第3/7页)

壁,高有千仞,滑不可附。纵有绝世神功,施展绝顶轻功配

    合壁虎游墙之术,最多不过上升十之一二,便非精疲力竭,不支滑落,一个不好,可能就被

    跌得肢离碎骨而死。

    武当玄通道长打量之下,轻轻叹息一声,道:“此地端的是奇险天成,屏障一方,无可

    攀越。”

    智圆大师道:“贫僧前番历尽辛苦,来到此地之后,也只有废然而退。这次能否成功,

    贫僧实在没有把握。”

    李中元沉思了一下,说道:“由于老前辈的准备切实,据晚辈估计,我们已经掌握了十

    之八九的成功希望。只差一分天意了。”

    大家见了这种天然屏障,深心之中,都已有着失望灰心之感,李中元此话一出,鼓舞得

    大家精神一振,一齐视向李中元,大家虽然没有开口说什么话,当然希望李中元有所说明。

    李中元微微一笑,道:“还是请智圆前辈说出他的登峰构想吧。”

    智圆大师道:“贫僧想的是笨法子,我这里不是准备了四四一十六双大铁钩么,贫僧的

    办法是,我们身怀铁钩,用壁虎游墙神功,尽力上升,升到无力再升之后,然后将铁钩用内

    力扣入石壁之内,系上绳索,然后飘身而上,接着第二人便可沿索而上,节省体力,当升上

    铁钩之处,然后再改用壁虎游墙神功,接着上升,如此周而复始,四人交替而升,以达峰

    腰。”

    希云禅师一笑道:“这个办法很好,以我们四人之力,…”

    他又似乎看得太容易了,一语未了,李中元截口又问智圆大师道:“这办法,实在很好,

    但老前辈为什么又说没有把握了?”

    希云禅师闻言一住口,叹一声,忖道:“这位李檀樾,看来年纪不大,倒是心细如发,

    巨细无遗,令人佩服。”

    智圆大师长叹一声道:“贫僧这时才看出来,这道峭壁的石质非比普通石质,乃是坚韧

    无比的青钢石,扣钩入石,必然极耗真元内力,虽合我们四人之力,能否支持到底,大有问

    题…”

    话声微微一顿,接着又道:“再则贫僧准备的这十六双铁钩,只是普涌钢铁打造,能否

    尽历全程,亦大有问题。”言毕,又是一阵摇头,颇为疏忽大意,不能多准备铁钩为歉。

    李中元紧皱着双眉,双目凝光仔细地在山壁之上搜来搜去。

    只见这峭壁虽然高达千仞,滑不可攀,但并不是平滑如镜,也有隆起下凹之处,其中也

    有不少地方,生有一丛二丛的杂草,山壁之上,能生长杂草,下面必有泥土,既有泥土。下

    面更必有裂缝,如果把铁钩扣入石缝之中,岂不既省力。又不损耗铁钩。

    只是,那些杂草,东一丛西一丛,左右不一,也上下不一,在利用上,另外还有别的困

    难问题存在。

    李中元最初也没考虑到石质问题,所以大言掌握了十之七八的成功希望,话是他自己说

    出来的,更不便改口,而且此行势在必成。因此望着山壁,陷入了沉吟苦思。

    李中元本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自机缘巧获,得进入翠谷之后,苦练了三年,不但练成了

    绝世武功,而且更因秘谷之内藏有不少奇书典籍,因此智慧学识也和他的武功一样,有着出

    奇的成就。

    他这一凝思苦索之下,却给他找到了一个惊人“发现”当时,目射惊讶奇光“咦!”

    了一声,道:“莫非这是有心人的安排?”

    他这一声惊“咦”听得大家同是一怔,问道:“李檀樾有了什么发现?”

    李中元道:“晚辈只是似有所觉,一切有待证实。”

    话声未了,人已疾射而起,向着左前方三十多丈高下一丛草扑去。

    他身形冲天而起,高拔了十几丈,身子向山壁上一贴,接着以壁虎游墙神功,继续上升。

    他壁虎游墙神功,其快无比,只见他身贴着山壁,就没看见他手脚运动,身子上升的速

    度,几可与凌空扳升相比。

    片刻之间,便到了那丛杂草附近。

    他右手倏地向那丛草一抓而出,接着只听他欢呼一声,身子倒翻而起,一式金鸡独立,

    人已直立在那杂草之上。

    山风猎猎,李中元衣袂飘风,贴壁而立,低头向下道:“晚辈果然没有猜错,有人在这

    草丛之中暗中插了铁桩,我们大可因人成事,坐享其成了。”

    说着飘身而下,落在他们三人之前。

    智圆大师皱着双眉道:“李檀樾,亏你怎样看出来的?”

    李中元指着那草丛道:“各位老前辈请看,那些草丛生长的位置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智圆大师与希云禅师玄通道长当然早就看到了那些草丛,这时又仔细打量起来,任他们

    用尽目力,也看不出草丛之中藏有铁桩。

    三人都是一脸迷惘之色,摇头道:“我们实在看不出草丛之中暗藏有铁桩。”“晚辈乃

    是从草丛之间的关系位置猜测而得?”

    智圆大师仍是摇着头道:“贫僧还是看不出其中道理何在。”

    李中元道:“他这草丛位置分布得极是巧妙,如刻意在上升上寻求答案,那就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了。就左右上方最近的草丛,也还在四五十丈,仅凭一口丹田内力之气,几乎无人

    可达,可是各位再看右下方远出悬崖之外那丛青草,虽然也相隔有四五十丈,但却位置低下,

    只要轻身功夫到达相当火候,便不难飞掠而及,到达那草丛之处,不难又可发现另一草丛,

    在连锁相关的位置上,如此一上一下,互相衔尾,如同登天之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