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追月楼 (第4/10页)
让大女婿明轩传他的话。丁家的人好哄歹说,总算把元泰劝上追月楼见老丈人。丁老先生说:“我不愿见你,你来做什么?”元泰让他的威势镇住了,坐在又硬又冷的红木圈椅上,不敢吭声。坐了一会,丁老先生又说:“叫你老子来,我有话问他!”元泰还是不敢吭声,再坐了一会,由明轩拉着,搭讪着,尴尬地下了楼。 楼下已备好了酒菜。元泰见丁老先生不来,也不敢动筷。直到知道丁老先生丁丑劫后从不下楼,才渐渐有了活气,轻松自然起来。两杯水酒下肚,开始正眼瞧丁家人。明轩见已到了说话的时候,便说:“元泰,不是我要说你,这事实在是你的不对。你想,别说七姑娘没这桩事,就是有了,她又是为了谁呀?你一个大男人的,难道就不亏心。更何况如今已是民国多少年了,你也算是个读新书的人,脑筋倒会这么旧,是不是?你好好想想。”伯祺因为低了一辈,插不上嘴,一个劲地劝酒。元泰仿佛瘪了气的皮球,在家商量好的一套狠话用不上,只是傻笑,硬做出一副老实人的样子。明轩老一套的几句话颠来倒去“我不多说,你好好想想。”他嘴上说不多说,话不肯停,让元泰好好想,元泰偏不想。到临了,明轩问:“你到底怎么想的?”元泰被问住了,脸一阵红。这就把娅带回去不可能。龙潭储家的工作还得做。元泰临走,由婕领着,去看娅。娅见了元泰,两眼一红说:“你来做什么?”婕说:“这是什么话,来看你了,倒搭架子。” 娅哭出声来说:“我们哪有什么架子,别人眼里,猪狗都不如呢。来干什么呀,心都叫狗吃了。”说完,呜呜地哭。她的脸有一阵不见太阳,比往常更白,哭着哭着,白里显出红来,极妩媚动人。元泰思起平日过的恩爱日子,也要流出眼泪来,只说:“我回去安排好了,就接你!”元泰一去不返。丁老先生又派伯祺去催,去了两次,吃两次闭门羹。娅分娩的日子到了,只好在南京就近送医院。到医院第二天,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这事不知怎么叫龙潭储家知道了,满月那天,元泰和他妈来丁家领娅母子。所有的人都意外。丁老先生想生气骂人,又觉着亲家母这样的妇人不足为训,一个人独坐在追月楼上喝茶。丁家欢迎喜喜地准备打发姑奶奶,元泰红着脸发笑,娅苦尽甘来,心里也乐意。 第三章 丁老先生过七十一岁,冷冷清清。一年前,请了厨师王来大显身手,如今回想,恍如隔世。娅回龙潭来信,大报平安。储家三代单传,把个小孙子当宝贝似的供着。婕一家也搬回去住,对门小学堂的兵营撤了,听说不久就要开学。三姑娘和四姑娘在美国没有信来。八姑娘婉从北京来过封信,说她一家和六姑娘一家在那儿都很好。八姑娘是日妾芳子所出,丁老先生回了封信去,三言两语。九姑娘娈,十姑娘嫘,按照刘氏的意思,匆匆嫁了出去。乱世家中藏着不嫁的女儿,终究是桩麻烦。娈嫁了一个药铺老板的儿子,嫘的丈夫是个蹩脚小报的记者。冬至过后,追月楼上放了个大火盆。丁老先生静静地坐在那,注视着暗红的木炭,淡青色的死灰,只觉得今冬大胜于昔,自家的身体明显地比过去好。想来思去,终是养浩然之气的结果。虎年去了,迎来了兔子年。正月里狠狠落了几场雪,便到了早春二月。 丁老先生布满银丝的头上,从两耳往上至前额,令人吃惊地生出两片发黑的头发来。发黑的头发中间,又有一部分乌发由黑变棕黄,由棕黄转淡黄,黄而近白。见到的人都说好兆头。丁老先生翻遍古书,找到了几处记载,也说不坏。春之为令,所谓天地交欢之际,阴阳肆乐之时。丁老先生蛰居追月楼上,看梅花残了,月季谢了,楼前几枝雨后春笋,一个劲地上蹿成新竹,心头眉间,有了些愁和烦闷。小文较以前胖了许多,胸脯还是那么高。二表姑早走了,她的故事大家都听腻。倒是小文爸爸在丁家待久了,待出了架子来,三天两头吵着要酒喝。丁家人看不惯,没人理他,他便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骂人。 小文因为他老给自己丢脸,哭了几次。她爸爸说:“你哭也没用,哪叫你是我女儿,老子再不挣气,也得养着。”小文偷偷塞钱给他,塞得越多,越是无底洞。丁家的人怨声载道,几个仆人也搭架子,没人给他好脸色看。他却索性犯起老脾气,偷了丁家的东西去换酒喝。丁家再也容不下小文爸爸。这回他很知趣,小文撕破了脸和他吵,他只是一味装聋作哑。小文说:“你去死吧,我没你这个爸爸!”吵了半晌,小文一时性起,捧起她爸爸的铺盖向外扔。她爸爸一口浓痰啐在地上,笑着说:“人都说小老婆不能当,你瞎起个什么劲,大不了一个下堂妾,不要说你,就是老头子来,又怎样?好歹老子还高他一辈呢,婊子养的东西。我走。受你的气,真是!”弯腰捡了铺盖,卷卷好,胳肢窝里一夹,大大咧咧地走了。小文在那哭成了个泪人。这一切,丁老先生不知道。他与世绝缘,和丁家的大事小事有间隔。丁家的大院太大,丁老先生的耳朵太背。小文爸爸只敢在前院骂街撒泼,让他上追月楼,没这个胆。丁老先生还是不下追月楼。知道的都是坏消息。日本人仿佛战无不胜,国军则退了再退,徐州丢了,郑州丢了,广州丢了,武汉三镇又告弃守。惟有南京太平无事,战线越来越长,越打越远,虎踞龙蟠的战略重地,成了日本人的大后方。街面上的秩序已经恢复,强jianian妇女和无故杀人的事很难再听到。丁家在乡下有一大片田产,这一年因为战乱,收租眼见着又要落空。城南的两爿地产,一处烧了大半,一处的房客换成难民,房租收入比过去少得多。物价在陡然地上去。丁家几辈子没缺过钱花,伯祺恨最倒霉的日子为什么偏偏让他碰到。 大家族的长孙不好当,落难的长孙更不好当。妻老母都指望他,新嫁出去的两位小姑妈又老回来要钱。伯祺只好又去铁路局上班,明知道丁老先生不乐意这么做。他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在办公室常受同事的气,回到家,还要瞒着丁老先生。上了一阵班,新来的上司因为知道伯祺是前清翰林的后人,便向他索字画。这位上司有几分好古癖,收集字画的手段有些死皮赖脸。明摆着这位上司得罪不起,伯祺只好硬着头皮上追月楼,尚未开口,丁老先生问:“这一阵白天找你都不在,去哪儿了?该不是去你的那个衙门上班了吧。”伯祺两手垂着,洗耳恭听,不作答。丁老先生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做声,怎么了?”伯祺不敢看丁老先生,说:“我怕爷爷知道了生气。”丁老先生叹了口气,看了看身边的红木圈椅,说:“你坐,爷爷有话和你说。”伯祺坐了下去,等了一会,才听见丁老先生说:“爷爷从不劝人取义成仁,义者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