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追月楼 (第10/10页)
笑个不停。丁老先生不想扫小文的兴致。小文说了一阵,笑了一阵,脚步轻盈下了追月楼。丁老先生年老耳背眼花。耳背,有耳根清净的好处。眼花,从追月楼上望下去,白茫茫一片大地,几处黑房子,黑的树影,黑黑的仿佛有人在动。黑白之间,是灰色的旋律。这旋律不断重复发展,吞没了白,掩盖了黑。丁老先生无端地一阵冷,寒气自脚心逼上来,凉飕飕的一条小蛇向上游。太阳令人发昏和心碎,那是只干瘪的橙子。隐隐地有老鼠在叫。女仆做好了饭,只等着小文去取。丁老先生,饿了。2丁老先生死得出人意外。按说不算什么大病,不过背上长了个瘤。民间的称谓叫做“搭背” 甚至丁老先生也没想到就此便算大限,依然吃,依然喝,就在断气那天,还让小文去看电影。罪足足受了些,那背上长了那么个东西,睡觉睡不安生。 先还能侧着睡,后来烂得太厉害,只能趴在那里睡。睡着睡着,一会嫌枕头高,一会嫌枕头低,小文忙得死去活来。七姑娘娅的老公公储恒山,大老远地听说亲家病了,带着儿子媳妇来探望,娅生儿子生动了头,第二个儿子尚不会走路,肚子里已经又有了,因为害喜,一上追月楼便作酸呕吐起来。元泰也不知老丈人得了什么病,吃力不讨好地拎了两只大鹅来,一路嘎嘎地叫得心烦,刚进巷口,碰上伯祺知道丁老先生是“搭背”急得不敢把鹅拎进大门。南京民间的说法,害“搭背”最忌吃鹅。当年朱洪武欲杀功臣,听说中山王徐达害“搭背”便派人送了只烧熟的鹅去,中山王果然第二天就死了。恒山怪儿子不打听清楚贸然行事,一边骂儿子,一边趁便向伯祺解释。元泰又恼又羞,打算就此把两只鹅放掉拉倒。伯祺笑着说:“爷爷不让他吃就是了,七姑夫大老远地带来,也不容易。”上前接了鹅,一路话,回家送到伙房让仆人收拾。丁老先生的病情,好一天,坏两天,搞得丁家上上下下怨透。不说久病无孝子,反正大家都不把丁老先生的病当回事。天天上追月楼请个安是免不了的,不过也像刷牙洗脸,算件事,又不算件事,机械得空留一个仪式。最苦的是伯祺和小文。延医抓药,仿佛注定是伯祺的事,别人代做也不放心。小文天天夜里起来无数次,习惯了也不觉得苦。倒是丁老先生过意不去,觉得拖累了小文,常在背后说些她的好话。丁老先生死那天,胸口闷大约便算预兆。清早醒了,不过吃了两个鸽子蛋,说胃里堵得慌。那背上新施了药,依然不是滋味。恰巧前一天少荆送了一大叠电影票来,是日本片子。说好了小文也去看的,因此上上下下也瞒着丁老先生,只说是仲祥过去的同学那里弄来的,美国好莱坞的片子。 到小文要走的时候,丁老先生正闹胸口闷,见小文有些犹豫,执意让她去,又关照伯祺一路上照应她一点。小文跟着丁家的一大帮人去了,除了走不开的仆人,只剩下仲祥独自在追月楼上陪爷爷。仲祥这一向改邪归正,找了个小学教师的差事,糊里糊涂地干着。旧时的同学碰一起,说自己的现状,谈起共同熟悉的同学,凭空多了些感叹。传闻中他们一个同学在内地大出风头,战功显赫,已经升了空军的一个什么队长。仲祥当年也有报名去当空军的念头,因此他的感叹更深。回沦陷区显然是个大错误。日后人家凯旋而归,他说不定还得更后悔。忽然间,丁老先生又叫起胸闷来。仲祥手忙脚乱了一阵,丁老先生平静下来,人趴着睡了,头侧在枕头上,喘了一会气,吩咐仲祥坐在他面前。仲祥刚坐定,又吩咐他去开窗,说房间太闷。 正是桂花怒放之际,窗子一推出去,那香味扑鼻而来,仲祥回椅子坐了,问爷爷有没有闻到桂花香。丁老先生说:“你坐好了别动,爷爷和你说会话。” 仲祥知道又得听大道理,硬着头皮等下文。丁老先生见他不耐烦在前头,叹了一口气,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爷爷老朽,这道理不敢忘。你们这般年轻,唉,爷爷也用不着多说。”说了,闭上眼睛养神,表情似乎很痛苦。仲祥叫了两声爷爷,见他不愿理自己,便故意呆看天花板,看了一会,低下头来,丁老先生已经睡着,一滴亮晶晶的泪珠正好停在鼻尖上。不知怎么的,仲祥觉得那鼻尖上的泪珠,像院子里桂花的一簇花瓣,丁老先生低低的鼾声,是那暗暗流动的浓香。医生的意思“搭背”虽在背上,却是挨着后心窝。毒气抄了后路,直攻心脏,因此死得这么突然。丁老先生的遗嘱早就立好,生既不和暴日共戴天,死了以后,也不乐意与倭寇照面。他一再叮咛伯祺,万一有个山高水低,就葬在追月楼下的小院里。王师一日不平定中原,胡虏一日不灭,他丁老先生便不出丁家大门。灵堂设在追月楼下的大厅里。黄老先生由两个孙子陪着,来哭了一场。 两个孙子架着黄老先生,黄老先生三步一回头,老泪纵横,伯祺仲祥陪着送出去,到了门口,四个小辈相顾无言,说不出的感慨,说不出的惭愧。少荆送了副挽联来,写在素缎子上。他的书法本来有些造诣,几个字拙而不俗,极经受得起人看:不遗一老伤心分半子已足千秋回首隔重泉伯祺想丁老先生有知,一定生气,少荆前脚走,便取下挽联折起收了。 仲祥依然不管家里的事,和几个同学朋友约好,打算去上海,绕道香港,重返内地。丁家的上一辈,以明轩为首,都反对把丁老先生埋在院子里。理由有许多条。第一条,除伯祺仲祥兄弟之外,丁家大院女人太多,院子里做个坟有些人。第二条,此事若传出去,日本人知道了,也不好。伯祺孤军奋战,敌不过刘氏李夫人自己太太的车轮进攻,只好让步照她们的意思办。那天出殡回来,天忽阴忽晴,转眼到了掌灯时分,伯祺独上追月楼,坐在爷爷常坐的红木椅旁边,坐着坐着困了恍恍惚惚觉得丁老先生还坐在老地方,黑了些,瘦了些,只是不说话。婉和少荆的事是在出殡前匆匆办的,俗称“棺材头上拔青”按老法的规矩,父丧三年之内不办婚事。“棺材头上拔青”是惟一的急救。没人知道婉和少荆是怎么和好的,只知道少荆一直很后悔,只知道婉一直不理他。那段时间,丁家的人若是黄昏时分进出,必定可以看见少荆的车子,远远地停在巷子口不敢进来,都当笑话讲。婉的坚持态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少荆天天老时刻来,傻傻地等半个钟头。丁家上上下下也许会想,婉究竟是嫁过的女人,有男人这么喜欢她,也不容易。 喜欢少荆的女人有一打,少荆喜欢的女人只是一个。伯祺常常做梦。有天梦到一把火。追月楼木结构,就怕火。这梦只有伯祺做。丁老先生享年七十三岁,南京人。同治时生,光绪年间进士,参加过同盟会,殁于民国二十九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