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近赛珍珠 (第9/22页)
,突然想到自己可能出了什么差错。罗燕小姐的秘书昨天在电话里,先约好的时间是下午两点钟,但是她很快又打电话给我,说罗燕小姐因为有事,可能要到四点钟才能到达。不过我早一点去金陵饭店也无妨,因为胡雪桦会提前到达那里的。我又一次去向服务生询问,这次我提到了胡雪桦,我解释说,在这之前,自己可能把名字弄错了,服务生熟练地把胡雪桦输入电脑,告诉客人已到,并报了房间。我走进胡雪桦的房间,看见他正十分无聊地看电视体育节目,看两个胖胖的日本人相扑。 我们很快就进入赛珍珠的话题,这是我们这次会面的目的。由于我还没有看到PavilionofWomen,胡雪桦给了我一份请人翻译的内容提纲。如果我们要合作的话,问题将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说我们将根据赛珍珠原著小说中的一个次要情节,改编成一个现代人乐意看的电影。这个次要情节就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和一位传教士的感情纠葛。 “说白了,这是一个偷情的故事。”胡雪桦提纲挈领地说着。 我明白胡雪桦的意思,这个偷情不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男女表演,它还将影射东西方关系。同时“偷情”在电影上也是一个类概念,是法定婚姻之外的故事,可以简单地引申为婚外恋和第三者插足。我们谈了没一会儿,罗燕女士也匆匆赶到,而且立刻加入谈话。大多是他们在叙述,我尽可能集中注意力地听着。我想他们一定看得出我很疲倦,或是觉出我对合作不是太感兴趣。 我带了两本自己的书送给他们。我告诉他们,我仍然没有找到兴奋点,虽然在过去的许多天里,我满脑子都在想赛珍珠,但是对是否有把握写好一个传教士和中国女人的故事,暂时还没有把握。毕竟只是刚看完原著小说的故事梗概,我不能胡乱地答应他们。而且胡雪桦提供给我的故事梗概,甚至也是不完整的,竟然缺了一页,使得本来就不完整的故事,更显得支离破碎。好在我心里总算有数了,事实上,对于写传教士,我自认还是有些把握,为了写长篇小说《花煞》,我曾经读过不少资料,而反映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一直是我觉得有趣的话题。我所以还感到犹豫,是改编的自由度究竟有多大。 2 早在一开始,罗燕女士就表明我有充分的自由度。我只要从原著中得到一个框架,抓到一点点蛛丝马迹,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事说起来很容易,可是一旦进入到了具体cao作,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麻烦。首先,这样的改编肯定是对赛珍珠的扭曲,它更多的意义只是我新写了一部小说。而这新写的小说与导演和制片人的要求有多大的距离?电影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电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是一场有严格规则的游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感到吃不准的,是究竟想让我写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过多的自由,对于写电影剧本来说,不是好事。过多的自由,其结果很可能是让人白忙一场。 就这部要写的电影,我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如何对待“爱”这个词。对于一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这个“爱”字,说出来非常rou麻。偷情说到底还是一个爱情故事。罗燕女士曾向我说过,这部电影的市场在国外,它将要被翻译成英语,是一部好莱坞式的电影。但是毕竟反映的是中国的人和事,女主角自然是用汉语来思维。不仅是女主角,整个影片都得如此进行思考。因此我想,如果出现调情的场面,女主角不说中文的“爱”而是说英语的“Love”一切就自然得多。洋泾浜的英语有时候很适合于处理尴尬场面。在自己的中文中嵌一两个难以说出口的洋文,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 第二,女主角是个40岁的女人。虽然民间有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之说,但是在影片所要描写的那个特定的年代里,40岁绝对是一个已经做了祖母的老女人,无论是从外形还是内心,都应该是成熟过了头的感觉。如何处理一个老女人的浪漫情调,这也是个难题。我们将要描写的女人,是一个没有欲望,只是一味贤惠、做事得体的大家贵妇,她毫无嫉妒心地在自己40岁生日那一天,心甘情愿地为丈夫娶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小妾。要让女主角变得真实可信,得花很大的工夫。 我承认,出于这样那样的难度的考虑,我反而开始有了些兴趣。艺术就是克服困难。容易写的东西,往往写不好的。女主角的形象开始在我的脑子里打转,她时隐时现,虽然还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我意识到,这是个好兆头。人物形象永远是最重要的,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罗燕和胡雪桦,说自己还需要一些时间想一想,再作最后的答复。 “那好,两天以后,我再打电话给你。”罗燕女士看了看手表,笑着说“我想你绝对能写好,你大胆地写好了,其实电影剧本用不了多高的智力。” 我没想到谈话就这么结束了,有些话还没来得及说。罗燕女士说她晚上有个约会,时间已经迫在眉睫。我本来以为我们会在一起吃顿饭,她这么一说,倒有些下逐客令的味道,我再不告辞,便是不知趣了。我走出金陵饭店,发现天已经黑了,街上灯火辉煌,我等了好一会,才拦到了一辆出租车。 回到家,妻子告诉我刘岳厚的女婿高丰文来过一个电话,说他的岳母有一包东西要交给我,本来想送到我家来,可是考虑到他们有孝在身,还是让我自己去一趟好。我稍稍吃了一些东西,又马不停蹄地奔姚五妹所住的招待所。他们全家刚刚聚过餐,一见面就埋怨我不应该不吃这顿饭。他们说这是丧饭,叫什么“豆腐饭”表示丧事已经结束,大家集合在一起撮一顿。显然他们是喝了酒的,刘岳厚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面红耳赤。 “你现在成了名人了,不愿意和我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刘岳厚的小儿子从来没和我说过笑话,他是个腼腆的乡下小伙子,酒精使他居然调侃起我来。 姚五妹张嘴就骂,显然她有一肚子不痛快,借此由头,把小儿子好一顿数落。小儿子的女朋友出来打圆场,姚五妹依然不肯善罢甘休。我不知道她有什么东西要交给我,不得不耐着性子听她数落完。还是刘丽英厉害,她是长女,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板着脸问她母亲有完没完,有什么话带到乡下说去。姚五妹还说,于是母女两个又不分青红皂白吵起来。姚五妹终究有些怵刘丽英,声音越来越低,突然拉了我到她住的房间。 刘岳厚的骨灰盒用一块红布裹着,放在电视机上。由于怕招待所的服务员抗议,在骨灰盒上又盖了一张当天的报纸。刘岳厚的遗像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