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_第二十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第2/5页)

样穿过大厅,谁也不注意。

    威廉光坐在餐厅里和朋友们喝酒,隔一会儿跟卡罗尔亲吻一下。一段时期以来,威廉跟卡罗尔特别热火。

    玛达呢?

    玛达沉溺在幸福和欢乐之中。她的眼里只有她丈夫,总是转来转去找他,一找到,就百般亲昵,弄得丈夫十分厌烦。

    半夜时分,博罗维耶茨基已经觉得筋疲力尽,急忙找到了亚斯库尔斯基。亚斯库尔斯基今天打扮得整整齐齐,好象一家之长似的。

    “您快去吩咐一下,开饭吧,客人都已经累了。”

    “比规定的时间早,不行。”这位贵族严肃认真地回答,他已经喝得醉醺醺的,可是依然挺着胸脯,捋着小胡子,对百万富翁们不屑一顾。

    “混账玩意儿!”博罗维耶茨基只好亲自布置,嘴里咕哝一句。

    在宽敞华美的餐厅里,终于开饭了。

    白银、水晶和鲜花满满地覆盖了桌面。

    卡罗尔坐在脸红得象红牡丹一样的妻子身旁,耐心地听着人们的干杯声、祝酒词和对他说的令人腻味的俏皮话。

    晚餐之后,众人精神爽朗,酒性大发,他又不得不跟那些吃菜象饿狼、喝酒象公牛、满脸流油的大胖子们握手、亲吻,等到男人们和新娘在一起拉扯的时候,三亲六眷的姨妈们、舅妈们等等又把他层层围住了。

    这是名副其实的折磨,害得他脑袋瓜生疼,所以他抽了个空子,摆脱了这些温柔的、拥戴的魔掌,逃到花屋里去了。他在那里歇息片刻,擦了擦被女眷们的香吻弄得潮糊糊的脸庞。

    然而事与愿违,他刚在绿叶丛下一把椅子上坐下,那些红男绿女和各色厂主又蹑手蹑脚地钻到这儿来了,非常文雅地散站在花丛之下。

    最后,老米勒也急急忙忙跟着跑了进来,伤感地把过度丰盛的酒宴搬到优雅的花坛上;花坛上都是发出宝石斑驳色泽的盛开的千日莲。

    博罗维耶茨基于是又急忙溜到餐厅。

    可是在这个现在挤满仆人的餐厅里,他又遇上了另外一出戏:马泰乌什喝得酩酊大醉,正在跟米勒太太吵闹。太太见他脸色狰狞可怕,便战战兢兢地吩咐把残羹剩菜和没喝光的酒连瓶收进食橱。

    “胡说八道,亏你…是太太…就这么…几个破盘子…今儿办喜事…兄弟们心里高兴…兄弟们也办过喜事!德国鬼子的剩酒,不喝!亏你…是太太!”

    他砰的一下子把拳头砸在桌子上,要轰她走。

    “你,你…阔太太…去睡吧!…这酒,我们能对付…我要喝个够!…弟兄们也喝个够…我们的喜事…弟兄们要玩个痛快…伙计,倒酒!…听你家老爷子马泰乌什的;不听,就打掉你的门牙,就‘完事大吉’①,完蛋…甜菜rou滚他妈的…祝我家老爷健康…其他人,通通给我滚!…”

    米勒太太吓得六神无主,跑去找卡罗尔。马泰乌什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含糊不清地胡说,用拳头捶桌子。

    “咱们办过喜事…董事长先生…我们有工厂…有老婆…有公馆…德国鬼子滚他妈…不滚,哼,就砸门牙…让你脚朝天…滚外边去…一切都‘完事大吉’②,完蛋…甜菜rou,滚他妈的!”——

    ①②原文是德文。

    后来呢?

    后来,许多个星期,许多个月,好几年都过去了,岁月都埋进了忘却的坟墓。岁月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就象新的春天,新的死亡,新的生命无声无息、不请自来地到来了一样,就象那把昨天、今天和明天缠在一起的生命之网仍然在无声无息地结着一样。

    在罗兹,我们熟悉的人们,在博罗维耶茨基婚礼之后的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罗兹现在生活在狂热之中,成长的脉膊强劲跳动。城市在飞速地建设,永不疲倦的力量,力量的积累,令人惊异;这股力量象不可阻遏的激流一样,也倾泻到了城郊的田野里。几年之前还种着庄稼、放牧牛羊的田野上,开始盖起整条整条的大街,新住宅、工厂、商号,出现了新的欺诈和剥削。

    这座城市象一股席卷天空大地的旋风;人、工厂、物质和情欲、豪富和贫穷、放荡不羁和永恒的饥饿都在其中翻滚,在疯狂地急速地旋转,机器、欲望、饥饿、仇恨都在咆哮:这是一切人反对一切、反对一切人的吼叫。

    一切狂暴恣肆的自然力量踏着工厂和人们的尸体向前狼奔豕突,要更快地夺取百万赢利;而那赢利的源泉,似乎正在从这块“福地”的每一寸土地上涌流出来。

    库罗夫斯基扶摇直上地挣得了产业;马克斯·巴乌姆和斯塔赫·维尔切克公司已经是实力雄厚的公司,正在用它们那廉价劣质的头巾买卖更为强劲地挤垮格林斯潘·莫雷茨和格罗斯曼的公司。

    莫雷茨·韦尔特已是一位厂家;他现在出入以车代步,在大街上已经不再认识那些资本低于五十万的同行了。

    卡罗尔一度经营过的布霍尔茨公司,仍然是群龙之首。

    莎亚·门德尔松公司未得列于其右。这家公司再度失火;火灾之后,它扩建了工厂,增加了两千名工人,但它同时变得越来越热衷于慈善事业:虽然剥削工人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却又为工人建筑了豪华的医院和残废工人、丧失劳力工人的收养所。

    格罗斯吕克继续招摇撞骗,甚至变本加厉,因为他把自己的梅丽嫁给了一个因吃喝嫖赌而羸弱不堪的伯爵公子,还得给他治病,养活他。

    特拉文斯基含辛茹苦战胜了以往的失利,两年来已经初露锋芒,开了一家颇受敬重的公司。

    米勒彻底搬出了罗兹,把工厂交给了博罗维耶茨基,自己和太太在儿子家养老——他在库雅维给儿子置了一个大花园。威廉一心想当贵族,准备跟一个女伯爵结婚,自称德·梅勒,到罗兹来还带着一个穿锦衣的家仆,马车上都用未婚妻和博罗维耶茨基的混合徽章。工厂他已经完全不管,光知道从那儿理所当然地分享大笔的收入。

    博罗维耶茨基已经是一座大工厂的神气十足的老板。

    这四年来,他大大扩充了工厂,改革了人造绒布的工艺,把产品提高到完美的地步,建筑了新车间,扩大了销售市场,而且还在不断前进。

    他和玛达·米勒结婚并接管工厂之后的四年,干脆就是超人劳动的四年。

    他一直是早晨六点钟起床,半夜上床,哪儿也不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