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不是我不愿意 (第4/6页)
寻找那再也找不到了的妈 妈。儿子啊…他紧紧地搂着儿子,那天他就发誓,决不让儿子再吃他曾吃过的那 些苦。他的儿子必须过上最好的日子,必须成为最出色的人。 大来从小便有点古怪。黑黑胖胖的,跟他那亲娘活活脱脱长得一模一样。全家 人都喜欢得不得了。他三岁才开口说话。一年里说不了几句话。他老在村子里转。 大人们不管干个啥,他都爱往跟前凑,默默地看。他水性好,好像天生的。阿伦古 湖和阿拌河的交汇处,水面足有一里多宽。河中心有座鱼脊背似的小岛。岛上有一 片疏落有致而高直挺拔的排子林。每到秋末,林子便金红金红地耀眼。他喜欢游到 那岛上去。飘雪花时也游。光着小黑胖身子,一只手提溜着小裤衩,另一只手拿根 树枝串起一长串那金红的叶片。他不认生。跟谁都要好。上谁家去,肚子饿了, 他都往桌子跟前一坐,跟大人似的,把两只手往桌上一搁,开口要吃的。“大大, 我饿了。”或“亲娘,我饿了。”村子里所有的女人搂他时,亲他时,都让他叫她 们“亲娘”他不挑食。你给什么,他吃什么。给多少,他吃多少。决不剩下。也 不再开口要第二回。当然,他跟天放一样,最爱喝很烫的很稠的黏苞谷糊糊。加上 两勺猪油,再撒一点盐花。捧着碗,转圈吸得稀里哗啦地响。碗太大,整个小脑袋 都埋了进去。最后把碗添得光光净净。不留半点糊糊渣。糊糊渣都粘到他头发、小 鼻尖和小下巴上去了。他喜欢在别人家里转。进这屋,出那屋,小手摸着墙壁,东 张西望。谁要给他个酸梨。他就老老实实坐在那家台阶上啃,多酸多涩多硬,他也 不拣嘴,最后把梨核部嚼了咽了。把那些大婶大娘,心疼得直搂住他叫“小乖乖宝 贝儿子”但有一条,他怕去村当间那块窄长窄长的空地。甚至还在不会走路的那 时候,家里人抱着他,只要一走近那块空地,他就害怕,就蹬脚哭,就憋得满脸青 紫,一点气都喘不上来。小手就连连指着身后的山林,指着林子那边的阿伦古湖, 希望大人抱他去林子里,去湖边再不肯往前走。几乎每一回都这样,绝无例外。其 实这空场里没什么。只有个庙壳儿似的空房。四壁的土墙不算高。镂空砌着一方方 窗花格。屋里只有一个空的土台子。土台子上堆着四四方方一根土的立柱。立柱里 隐约还能看到一些砖瓦的残迹。据说,那年发大水,冲走尚月国。在这一带惟一没 被那场大水冲走的东西,就是它。谁也闹不明白,尚月国里那么些坚固的整块大石 堆砌起的神庙、大堂、仓库、厩舍、寺院、青楼舞激…都被冲得无影无踪,而这 根由泥土垒起、直径不过五六尺的方柱怎么偏偏留存下来了呢?从尚月国灭迹,到 第一批流放犯迁到这儿建村,越一二千年,这儿绝无人烟。谁又会在这儿留下这么 一根土柱?土柱里那些砖瓦碎片却又分明告诉后人,这的确是人工的痕迹,绝非自 然造化的积淀。村里人在这根土柱上挖了不少黑洞洞的神龛,供着各家的祖宗牌位。 常有香火。两壁窗花格上,常系着一些长短不一的红布条。村里人有什么心事,便 上这儿来拴上一根红布条。红布条系上后,是不能再动它的。尘土便越积越厚。许 多布条在暴晒中褪成白色,又积满尘垢变黑。大来怕什么呢?怕那些全村老小的祖 宗?怕那些维系全村人自古至今的红布条?怕方柱的神力?怕那袅袅不绝的香火烟 灰?怕它曾有过的或将要有的,没人说得清。 有一年,羊毛提价,收羊毛转手倒给兰州西安毛纺厂的那山东老板和村子里剪 羊毛卖的主儿,都得了大钱。山东老板上了劲儿,掏钱让哈捷拉吉里村的男人去索 伯县白玩两天。还租了一辆烧木柴的老爷卡车,一趟拉不完,分两趟拉。山东老板 豁出点血本,想独揽这地方的羊毛生意。肖家的羊毛卖得多,肖天放自然在第一趟 去索伯县的名单之列。但到动身那天,怪事便出来了。五岁的大来说什么也不肯离 开他爹。打从鸡叫天明,就老围着他爹不走,手老拽着爹的衣服角。天放去后坡草 棵里拉屎,他也跟着。天放说,儿子,你也想上索伯县看热闹?下一回吧。这一回 去的地方,全是只能让大人玩的。你去了也没意思。爹给你带油炸和棒棒糖回来。 可大来却紧抱住天放的腿,抬起头只是衷哀地看住大放,一个劲地说:“爹,不去。 爹,不去。”后来天放要上车了,这孩子竞号陶大哭,拿头撞天放,疯了似的去拉 天放,叫:“爹,回家。爹,回家…”天放恼恨起来,用力打了大来一个巴掌, 骂他:“搅屎棍!滚开!”车开好久,他一直平静不下来,煽大来的那个手掌心也 比往日辣疼。眼前总也驱散不去大来那哀哀的眼神。那眼神的确酷似阴沉天气中的 阿伦古湖湖面。而且让他想起久已不敢再去思念的那种熟悉。车开近阿伦古湖,沿 着阿伦古湖要走几个小时,他就老想去看苇荡。那边腥腥地潮。大来的叫声老在耳 边响起。每响一回,他心里就泛问。他在车里待不住,就往外挤,挤到车厢边。靠 近那烧木拌子的长筒铁炉。铁炉火烫火燎地散发着木焦油的臭味儿。又走了一会儿, 大来的叫声在耳边一声比一声紧。他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