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明_第六十一章文华殿上选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文华殿上选士 (第2/3页)

开税源,无税不收。

    最初瞧见这文,夏新权也甚为愤怒,以为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人,这文章毫无风骨可言,完全是赤裸裸地拍圣上的马屁。

    谁都知道圣上喜欢收税。喜欢与民争利,这家伙便从经义出发,盛赞圣上的收税之举,认为这是千古明君的作为,而且。还在策论中大言不惭地表达了对圣上的不满,认为圣上只派内侍出宫收取矿税。此举甚是不妥,不仅矿税,就连那些商税也要大大的收起来,贩卖之辈需要收税,开办工厂之辈亦须收税,总而言之,此策论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股赤裸裸的铜臭味来。

    在策论中,那名士子论述了收税地正当性。

    他在文章中指出,大明朝的赋税来自于农税。然而,因为藩王勋贵,官僚士绅集团的扩大,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真正承担帝国赋税的自由民越来越少,他们的田地同样越来越少,于是,每一年地国家收入都在逐步下降,加上灾荒不断。国家又要大力赈灾。支出颇多,这就像做生意一样。进的钱少,出地钱多,自然要亏本了!

    这个问题,还怎么解决呢?

    辟僚士绅乃是帝国的统治基石,自然是不能随便乱动的,如此,唯有扩大税源方是长久之计,他也拿做生意来打比方,若是生意人的进账多了,能够达到收支平衡,或是略有盈余,这便是一门好生意了。

    在他看来,如今,北方灾荒不断,但是,江南之地却依然富庶异常,江南的土地大多掌握在当地的士绅手中,因为土地不够,所以无法继续兼并,于是,这些士绅大多开办了工厂,店铺,以此来继续捞钱,然而,现在的朝廷却没有什么正式的商税,无法从法理上来收税,所以,他恳请圣上,希望能让内阁立法,公告天下,正式收取商税。

    策论写到这里,已经非常过分了,然而,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这个士子隐隐提到了海禁,说是海禁禁得了平民,却禁不得士绅,于是,沿海走私成风,如此,倒不如开放海禁,专门设立几个市舶司,由他们来负责征收赋税,这样一来,又是一大笔收

    以上这些策论虽然让户部地那位官员感到震惊和愤怒,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他愤怒的地方。

    在策论的后面,那位士子建议万历皇帝,以内侍,锦衣卫,再加上官员为基础,组建一个专门负责收税的部门,由圣上亲自监管,这个部门独立对圣上负责,就连内阁也无权插上一脚,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三方监督,尽量避免贪腐的行为。

    这段话一出,夏新权基本可以断定这份策论没有出头之日了。

    那个部门若是真的建立,不仅户部被排斥在外,就连内阁也无权监管,如此,又怎能得到在座诸公的认可呢?

    就算那人说得有理,就算他的办法可以缓解帝国财政的困难,就算这个专门部门可以建立,但是,这部门也必须由官僚集团控制,让那些内侍和锦衣卫加入其中,对文官们来说,这是赤裸裸地侮辱啊!

    殊为不智!

    殊为不智啊!

    夏新权忍不住摇了摇头,他认得这笔迹,这笔迹地主人曾经做过几份文章给他看,他认为对方是难得的少年老成之辈,不想,竟然激进如斯!

    看走眼了啊!

    要想解决国家地财政困难,这策论提出的建议或许是一个办法,若是让对黄白之物甚是喜爱的圣上老人家瞧见,或许会大为激赏,只是,这份策论多半没有进献到陛下眼中的那一天!

    “末等!末等!”

    一干官员皆高呼末等,夏新权自然也随波逐流,赞同了事。= 虽然,这科出了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生,不过,其中也出现了不少英才,大部分人的策论中规中矩。却也有些人的策论才华横溢,精妙不凡。就算提到了自己的建议,也语多隐晦,不像头先那狂生大逆不道,让人难以接受。

    这一日,众读卷官便完成了任务,拣了几份他们认为出类拔萃的策论送到了内阁大学士方从哲手中。

    说起来,那份狂生地策论却是第一个得出名次的。从这点来说,这些一甲之选也是大大不如啊!

    方从哲地侄子方文也参加了本科殿试,按理来说,方从哲该回避才是,不过。整个内阁只有他一人,他若是回避。又该让谁来决定一甲人选呢?

    似乎交给任何一个人都不合适,所以,方从哲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当然,也有言官上疏弹劾他,不过,万历皇帝皆一一驳回,斥其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十七日。

    文华殿。

    方从哲躬身站在殿门前,他神态恭敬,站立的姿势可谓无懈可击,然而,他那不时游移的眼神还是表露出了此刻的他心情多少有些不安。

    在他怀中,是今科一甲人选的试卷,一共有五份,其中,这试卷的主人有三位会从午门的中门行出。有两人则只能掉落二甲。

    方从哲之所以不安。乃是因为这五份试卷中有一份属于他地侄子方文,若是方文荣登一甲。自己恐怕又要被言官们的口水所淹没了!

    只是,方文若真能荣登一甲,甚至中了状元,也算是方家列祖列宗显灵了,自己就算是身陷百官千夫所指,又有何妨。

    深吸了一口气。

    方从哲眯着眼睛,望了望远处大殿的屋顶,那里,一群不知名的鸟儿正展翅飞过。

    他将手探入怀中,悄悄地将方文的试卷放在了第二位,到了这个地步,他终究还是有了决定,私情战胜了公心,既然,当初张居正能如此,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就在这时,一串脚步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