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剑发虹飞北斗寒 (第2/6页)
一花,另外十二名憎人,已自远远四下散开。 一念大师坐定,诸僧也随之坐落,待十三名高僧全部坐下后,众人这才看出诸僧所坐方位似乎经过安排,并非临时随意占就。 一院两堂,三名“一”字辈的”住持”彼此间,间隔约三尺许成鼎足之势坐在一念大师身后。 三院堂,九名“了”字辈的“长老”混编三组,以同式坐法,坐成一个等距三丈的大三角形,遥将一念大师及三名住持围在大三角形的中心。 由于三色袈裟搭配均匀,这种坐法,颇具规律图案之美。 单剑飞系站在韦陀神殿的后廊上,处地较高,他于一再审视之卜,越看越觉得这种形状颇像一个大“品”字与一个小“品”字重叠,而一念大师那袭深紫绣金袈裟,在这“叠品” 中极为显目,甚似写完一个“品”字后,在“品”字三口之间重重洒落的一点紫色“墨花” 单剑飞心念偶动,猛然领悟过来:“对了,‘极品紫莲阵’!” 一名俗家弟子,在少林,不但学到的有限,就是能听到的,也没有多少,不过,单剑飞却是例外,因他认识一个几乎是无所了知的“百尘和尚” 百尘和尚曾背着膳堂诸僧告诉他:少林绝艺虽号称有“七十二种”之多,事实上,如一个人能精通了其中两样也就尽够了:一是“达摩三十六式”另一则是“极品紫莲阵”! “达摩三十六式”为掌法中“圣学”;“极品紫莲阵”则为少林对外的“御侮金甲” 在“达摩三十六式”如有八成以上火候,而同时又能精通“极品紫莲阵”各种玄妙变化的话,则天下任何阵法便将微不足道,同时,天下电就很少会有去不得的地方了。 在以前,单剑飞仅知道百尘和尚系挂单人寺,不是少林弟子,而今,他知道百尘和尚不但不是少林弟子,甚至连佛门弟子都不是!细想起来,事情就益发透着怪异了。“百尘”究竟何许人?他怎知道这么多的事?他对少林如此熟悉,而少林,弟子近千,何以这么久都没有发现寺中有着这个假和尚的呢? 这时,殿上殿下,一片肃静。庭院中来自天下各地的武林人物,总数虽然不下千余人众,但从众人表情反应看来,显然认识这种“极品紫莲阵”名称和威力的人,并没有几个,不过众人衡情度势,对诸僧现下这般默然坐待的用意,却无不心里明白;少林一派,在今天武林中的地位,是人尽皆知的,可是,今天,它面临考验了,在少林,甚至在整个武林来说,即将来到的一刹那都够得上严重的。 然而“少林”声望虽隆,如比之于一代罗刹“玉帐仙子”终究尚逊一筹,所以,诸僧这种庄严法相,虽给人以严肃意味,却未能带给人们多大安全感。 人们,偷偷地以眼角斜斜望去中天。由各人仰脸的角度上可以看出,距中午,已经没有多大一会了。 初春的阳光,温和中仍有着丝丝寒意,但是不少人额头却沁出了一颗一颗的大粒汗珠,热紧张、不安、恐惧、期待,所混合而激发出的热! 铛! 一声低沉的钟声,荡过寂空,震撼了每个人的心弦,它传自前面的韦陀神殿,是报时钟。 钟声将有三响。第一响近午,第二响正午,第三响正午过去! 在平日,这第一响报时钟的意义,是告诉全寺僧众:“时近正午了!”而现在,它的意义,又多一种:“请注意,‘玉帐仙子’快出现了! 悠悠钟声,有如一声严厉的口令,将千百位武林人物一下子给喝得全部回过头来。千百对眼光,望去的地方是通向韦陀神殿的两道月牙门。然而,这时的两道月牙门,却空无一物! 铛! 第二响,正午。 月牙门中,空蔼如故! 在第一响钟声低低而长长的尾音里,每个人都几乎能听得自己的心跳,第二响尾音中,人们什么也听不到了,因为每个人的心跳均已在这一刹那全部停止。 就在第二响钟声行将消失,第三响钟声将响未响,寂如死亡的一刹那,一缕细微而清晰的女子声音,悠悠响起于每个人的耳边:“时辰到了吗?” 众人相顾错愕间,但听那不知来自何处的女子声音,顿了顿,缓缓接道:“那么将殿门打开吧!” 这一次,众人终于听清了,声音来自背后,换句话说,两个短句均来自身后一直封闭着的达摩殿中! 众人重新转过身来,面对达摩殿,一个个为之目瞪口呆。 达摩殿门,一扇扇,洞然大开,众人眼光,呆呆而直直地向殿中望去,殿中,达摩金身前,八名紫衣少女,分两排垂手而立,队末四名似乎刚刚还列不久,衫角犹自微微飘动着。 中央,高高的莲座上,正端坐着一名面垂白纱的白衣女子。 殿顶,敞开的天窗中,阳光投射而下,有如一道金辉闪闪的雾篷,白衣女子全身映在阳光中,远远望去,宛若瑶池仙子,冉内,乘云而降,脸上虽有一幅白纱垂覆,但那幅白纱薄如蝉翼,不仅纱孔中的两道秋波莹彻照人,琼瑶五鼻挺挑下,即连桃腮菱唇电都隐约具形,从纱角轻微的颤动上,更令人恍惚觉到它后面正轻轻吹送着一缕缕醉人的如兰香气… 而最后令人们目光集中的,则是白衣女子巫云高涌的秀发上的两支“步摇”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并投有说明当年杨贵妃头上戴的步摇究竟是什么样子,一般说来,汉以下,自有步摇,多以金风为之,而现在,白衣女子耳际发间,以金丝高高挑起的,正是一对栩栩欲活的金风。 金风摇摇,如鸣如舞,白衣女子,这时虽然是端坐着,由于一对金风的不摆自动,益增亭亭美韵,更不难令人想象一旦履尘时的绰约风姿。 白衣女子端坐着,春葱白玉般的右手五指半霹着,闲置膝前,左手则平胸擎托着以一幅白纱覆盖着的物件,白纱下面是一样什么东西,无人能见,仅能从纱巾外面隐隐约约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