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相逢欢醉且从容 (第4/6页)
题,俞兄请继续讲那振武大会之事。” 俞千山呷一口茶,续道:“当年张士诚虽被朱无璋围困于平江城中,最后城破自缢而死,但他手下尚有一批极忠心的护卫,城破时拼死救出张士诚的小儿子,自此流亡江湖,这五十年来时刻不忘替张士诚报仇,重夺江山。但那朱家天下甚得人心,他们几次起事皆被剿灭。事隔多年后,当年的一帮铁血护卫亦死得死逃得逃所剩无几,后来不知张宗权如何与铁湔相识后,竟想到要去与蒙古人联合,借蒙古铁骑的力量逐鹿中原。这铁湔不但武功盖世,更是熟读中原诸典,文材武略皆是上上之选,依我猜想这次便是他定下的计划,要趁着此次炎阳道与摇陵堂即将开战的当儿,借着振武大会的名头集结江湖各路英雄,好让张宗权伺机夺取天下。于是张宗权先回中原与江南武林商议发起大会,而铁湔则联络塞北各族高手,暗中潜回中原以助张宗权行事,所以就找上了我……” 苏探晴虽早知张宗权联合蒙古人之事,但听到这里亦忍不住拍案大怒道:“那张宗权想篡位也就罢了,却怎么投奔蒙古鞑子?那些蒙古人对我中原垂涎已久,更不甘心被驱逐于塞外,这张宗权与之联手何异于与虎谋皮,倒头来只怕是引狼入室,成为千古罪人。” 俞千山听苏探晴骂得慷慨激昂,默然不语,苏探晴忍不住出言点醒:“俞兄应知汉蒙两族仇恨极深,蒙古人当年铁骑踏破中原,残杀汉人,强掳妻女,简直无恶不作。俞兄虽长于塞外,却是正宗汉族血统,岂能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俞千山目中闪过一丝痛苦,叹道:“秦小哥说得好。但你可知道蒙古人被朱元璋逐出中原后,已是四分五裂,再无昔日霸气,反是被大明官兵四处追杀。我久驻塞外,这些年来一旦边防有急,携妻带子奔逃流离的却都是蒙古人。我虽不是蒙古人,但看在眼里,亦是感同身受,若不是身怀武功,也保不定那日就死在乱军刀下了……” 苏探晴料不到俞千山说出这番话,愣了一下。他亦对汉蒙边界之间发生的事情略有耳闻,只得暗叹一声,这份仇恨也不知几生几世后才能化解。 俞千山又道:“其实铁湔早查明了我汉人身份,亦知道家父当年正是被大明官兵所陷害,对朱家皇帝怀着一份恨意,所以前来找我相助。他言明蒙古人这些年元气大伤,并无能力再犯中原,此次大汗本不愿意帮张宗权,但张宗权答应夺取朱家天下后便与蒙古人和平相处,化解双方数世的血仇,大汗信其言,这才派铁湔负责此事。我深明蒙古人好勇斗狠的天性,知道铁湔此话恐有些言不由衷,姑且听之。铁湔见我不为所动,忽说若我肯来中原,他亦可调动手下,替我查出当年陷害我父亲的仇人。我一听之下登时跳了起来,几乎马上就要答应了他……” 苏探晴插言道:“俞兄岂能轻易相信那铁湔的话?何况无论是张宗权与朱家之间,还是你父亲与那仇人之间,都本是汉人间的恩怨,又何必要他蒙古人插手?” 俞千山咬牙道:“你可知道那仇人不但害我父亲郁郁而终,更令我看到了天下最凄惨的事儿,其时我虽然只有八九岁,但那些惨况时时在我梦中出现,令我一生难安。父亲临终前虽切切告诫我不可报仇,但我心中早就发下毒誓必要手刃仇人。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又怎能放过?” 苏探晴看俞千山蓦然眉竖唇裂,眼中如要喷出火来,浑若变了一个人。知他所说少年惨遇必是刻骨铭心,不忍追问。 俞千山喝一口茶,喘了口气,情绪稍稍平复:“幸好待我稍稍冷静下来,想到虽是自小生活在塞外,但胸中流得总是汉人的血,纵是报仇心切,又何尝甘愿帮蒙古人残杀同胞,一时犹豫不定,索性先假称母亲身体有恙,婉拒了铁湔。铁湔也不动气,只是冷笑道:‘你既然已知道了这秘密,却又叫我如何放心?’听他话中的意思,若是我不答应便要杀人灭口。他不仅身为蒙古第一勇士,更是大汗亲卫统领,手下能人众多,若是真要杀我,亦不过是举手之劳。我虽大不了拼上一条性命,可又顾忌着家中老母,只好忍着气请他宽限几天,再考虑一下。铁湔大概也看出我心有所动,就说等几天再来听我回复,辞别而去。那一夜我辗转反侧,一会梦见少年时的惨遇,一会又梦见帮着铁湔去杀汉人,那些汉人临死前皆是怒瞪双眼看着我,口中一字一句地骂我是狗汉jianian……待这漫漫长夜醒来后,已是汗湿全身。我想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岂能受他这般威胁?报仇之事亦无须假手他人,最后终于拿定主意连夜带着母亲远走高飞,管他张朱争霸也好,汉蒙相斗也好,我自寻个偏僻的地方安心奉孝母亲,待她老人家颐养天年后再伺机来中原找仇人报仇……” 苏探晴虽听俞千山如此说,但既已来到中原,想必是经过一番天人交战,忠孝无法两全下才被迫答应了铁湔,心中定是痛苦非常,不由泛起一丝同情,举杯道:“无论如何,小弟都知道俞兄是个好汉子,先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俞千山点点头,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我本打定主意不再管此事,收拾东西打算当天就带着母亲离开,可谁知尚未行路,却正好遇见了那位传我武功的武林异人。这位武林异人早年大概曾受过什么刺激,将过去的事情都忘记了,平日亦总是疯疯癫癫,不时有非常言行,令人难以捉摸,虽传我武功,却说未得师门允许不能收我为徒,坚持不让我叫他师父,可在我心目中,除了母亲外,他就是我最亲近的人。他一惯行踪不定,自我艺成后便再也没有见过他,只道其云游天下,想不到竟还记得我。我正心头苦闷,便将这件事源源本本告诉了他。而他听我讲完自己的想法后,只说了一句话,顿令我改变了主意。” 苏探晴本以为俞千山被铁湔逼迫下方不得不答应他,料不到竟有这样的缘故,连忙问道:“这一句话能令俞兄改变主意,必是极有道理,小弟愿闻其详?” 俞千山缓缓道:“他告诉我说:练武习艺,或可为害百姓,或可替天行道,虽是同一把刀,却是执在两个人手上。” 苏探晴闻言一震,一些苦思不明的难题刹时迎刃而解。比如他本一直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