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无声的告别 (第3/3页)
三 他们见面的地点选在绢生大学的校门口,在繁华的市区中心。在没有见到绢生以前,他就在脑海中想象出了他的样子:牛仔裤,白衬衣,球鞋,短发,眼神忧郁,表情漠然,孤独的身影都是绢生的独特象征。 绢生即使站在汹涌的人潮中也十分容易的让人辨认出来。他带着与自己身边人不同的淡漠表情,始终用厚厚的隔膜包裹着自己,与时代格格不入。这是绢生给他真实的第一印象。 他一眼就望见了站立在校门前梧桐树下的绢生,映衬在阳光下随风摆动的树阴里孤单的身影,双手叉在牛仔裤的口袋里,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微微的低着头,眼睛里散发着朦胧的雾气。 他对周围的世界一点都不在乎,街上行驶的车辆,路上过往的人群,喧闹和繁华对于他来说如幻觉般从眼前掠过,留不下一丝痕迹。仿佛他只生活在自己无声的世界中,不属于这世间。 他们在大学对面一个名叫“心雨”的咖啡厅入坐。桌上的咖啡散发着浓郁的香味,绢生的手指沿着咖啡杯的外壁缓慢的转动着,依然微微的低着头,表情困倦,因为长期失眠的缘故,眼眶边缘布了一圈nongnong的阴影,神情游离,思绪仿佛在别处天马行空。 咖啡厅里此时正播放着一首欧美怀旧歌曲《时光流转》。曾经是一部奥斯卡经典电影《北非谍影》的主题曲。讲的是在二战时期,发生在非洲卡萨布兰卡的一个关于一女二男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优雅的环境加上舒缓的音乐,放飞着内心情感,沉湎于对往事的追忆。 浩,我母亲死了,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她一直是我内心里一块永远也无法抹去的阴影。就象无尽的黑暗包裹着我,如影随行。 有些人的一生始终会带着伤口存活,虽然刚开始的伤口会流血,后来会结疤,最后被时间愈合,但它始终不可能回复到之前完好如初的样子。这就是内心的伤口,一但存在,就永远存在。 我感觉自己如同卡夫卡所说的“误入世界”始终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我仿佛整天生活在无人可以交会的荒漠中一样。我的父母,我的同学,我的老师们从来就不曾理解过我:我的思想,我的感情,还有我的生活。 对于他们来说,我就象是一个他们从来不认识的陌生人,而他们所处的世界对于我来说,也同样的陌生。我突然被抛弃到了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里,就象《E T》里的那个外星人。不被人类理解的孤独。 我想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去一个陌生的,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一个人生活。 分手的时候,原本晴好的城市天空突然阴沉下来,天边大朵的乌云在疯狂奔涌,肆无忌惮的风从城市的每一个罅隙中穿行而过,划在人们的脸上,几许锐利感传遍全身。 不一会儿就飘起了细密的雨丝,那一滴滴细小而冰冷的雨点似乎正降落在心上。他在咖啡厅里巨大的落地窗旁望着绢生在细雨中渐渐远去的背影,那是一种与世间始终保持距离的落寞与茕独。好象这突如其来的雨是一个关于绢生的悲伤的隐喻。 之后又有很长一段时间,绢生没有出现在网络上。他想他也许是跟他作了无声的告别。 但是有一天他在邮箱里却发现了他从远方发给他的e-mail。一些零散的心情片段: 浩: 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身处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这里很好,我很喜欢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生命感。我会在这里作短暂的停留,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去往下一个地点。 我们的生命太过于短暂,如夏花般绚烂易逝。时间容不得我们有半点可以敷衍的余地。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前行,欣赏路边的风景,感受生命的激情。唯此我们才不会被沉重的生活谋杀掉我们的灵魂。 那个我生活了23年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留有我太多的痛苦和悲伤的回忆,我不想再回去。我要用我一生的时间来把它们给彻底遗忘掉。 我一直在不停的寻找属于我的归宿,但是却又一直不知道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也许我想要的只是再也无法得到的东西。但是我还是会一直的追寻下去,我时常会绝望,但却不会轻易的失望,就算这个冷漠的世间没有我的归宿。 也许我会一直就这么漂泊下去,直到生命的彼岸。但是这样又有什么不同。稳定和颠沛都只是我们生命的过程,而最后的终点始终在我们前方等待。我们是没有任何选择的。 感谢你能成为我生命中第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的听我倾诉我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心情与往事的阴影。我想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倾听我的故事,我要把它们书写出来,让别人去读,去知道我的事。 好了,我又该出发了,我是在网吧给你写的信。谨此作为跟你最后的告别。 绢生 此后绢生再也没有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过,彻底的消失在世间的茫茫人海中。 绢生走后,他的生活还在继续。对于他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重新找一份工作。 2009年2月6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