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无声的告别 (第1/3页)
无声的告别 一 很久以后,他时常会想起他。脑海中依然可以清晰的想象出绢生一个人离去时的情景。 深秋的天空中充溢着属于自己时节的气息----凄凉与哀伤。在喧闹、肮脏、人流如潮的候车大厅里,有一个神情困倦的男孩兀自的瑟缩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穿着退色的牛仔裤和白棉布衬衣,漠然的注视着身旁如鱼一样穿行而过盲目的人群。仿佛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那是一个充满了告别和重逢、欢乐和悲伤的地方。而他却显得那么的落寞与孑然,那是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 在遇见绢生之前,他刚刚结束了长达两年之久的工作。一家国有公司。这份冗长的工作几近做得使他残废。 常年封闭在恒温的空调房写字楼里,呼吸着混浊的空气,时常莫名的会使人产生难以忍受的呕吐窒息感,时间过长甚至令人遗忘掉窗外四季的变换交替。终日面对的是冰冷麻木的显示器,辐射着幽蓝的光,还有大堆大堆的各式文件,目睹它们一点点逐渐杀死自己体内脆弱的红细胞以及灵魂。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过着朝九晚五机械化似的生活。一点一点耗尽我们的生命本质。大多数人就这样麻木无知的存在着。单调的现实常常让生活显得相当局促。 时间一长,逐渐开始对这份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同时对生活的真实性也感到迷惘。 最后因为彻底厌倦,终于交出了辞职报告。部门经理婉言劝留,说尽了辞职的利害关系。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在交出辞呈的瞬间,他知道他将失去如别人一样的东西,优越的物质与麻木的灵魂。但同时却得到了比其他一切都更加宝贵的自由,他的心是平静自知的。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安全感和自由在生活中永远只是相对的。 在此之前,他一直单身。期间经历过三场短暂的恋情,每一次都是无疾而终。他后来把爱情比作一场疾病,恋爱初期人们都互相充满无限新鲜感,着迷的期待下一步,感受着兴奋的喜悦。但两个人的关系在经过时间洗涤过程后,才发觉对方身上隐蔽着的瑕疵。如同一个人站在远处看风景,觉得风景优美如画,可是当你走近的同时,却发现一个干涸破败的池塘躺在那儿大煞风景。爱情的柔情蜜意之后,乏味感开始油然而生,乏味之后产生厌倦,最后就只剩下分手。 他深知距离产生美感,所以从不交固定女友成为他的爱情哲学。 每个人在他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要遵循着人们给他设定的被重复了无数次的轨迹运行。从小在父母的培育下在学校受良好的教育,读小学、中学、高中、直到大学,然后找工作、找伴侣,走入婚姻的殿堂,最后沿着父辈相同足迹养育自己的下一代。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的循环往复,假如偏离了这个轨道,否则他的人生一定将被认定为以失败告终。 在他看来那些被大众一致认同的人生规划:责任、义务、权利,无一不令他无法接受。 此后他拥有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休假。突然结束掉正常人的生活,遁入一个人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如同一个人被突然的抛到了浩瀚的宇宙中,面对冗长的时光需要消磨,一时间却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那段时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终日在人潮喧闹的城市街头漫无目的的游荡。走累了就席地坐在一个光线暗淡的角落里,观察街上行色匆忙,表情漠然的人群。他从他们的外貌,穿着打扮中猜测他们的身份、职业、家庭以及幸福指数。有时注视的同时他嘴角会泛起一丝诡异的微笑,不知是对自己行为的傻气自嘲还是轻蔑人们的无知。 为此他始终乐此不疲。 有时他会一清早在车站随便搭乘一辆不知去向的公车,让它载着自己盲目的飞速穿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石头森林中,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如木偶般运动的人流快速的从自己的视线中闪过,如一幕幕的电影镜头在眼帘掠过,给人一种应接不暇时晕眩的感觉。他喜欢这种如同幻觉般的错觉,习惯于沉沦在这梦幻般的现实世界中。 每当公车抵达终点,再让它带着自己驶回起点。然后再一次的循环往复。一次又一次,如同季节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生命的终结。 那段时间,每个独处夜晚的到来对于他来说几乎意味着谋杀掉他的灵魂。黑暗阴森笼罩着的城市,孤独寂寞开始四处蔓延,纠缠着人们脆弱的内心。 从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的这段时间,他都被精神抑郁和失眠折磨得痛不欲生。为了缓解发泄,他每晚都会和朋友到酒吧买醉,每次凌晨三点回家都酩酊大醉,不醒人世。在找不到任何朋友的时候,他依然会锦衣夜行,到处游荡。凌晨回到家中如果神志相对清醒,他会打开电脑,在网上和网友聊天直到天明。 这种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在网上遇见绢生。 二 遇见绢生纯属偶然,就象天空中突然飘到自己脚下的树叶。没有任何前兆,没有任何铺垫的。 那天晚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