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第3/9页)
“还吹什么吹?勋章都没了,回家拿什么吹牛?人家让我拿出证据,我总不能说在疗养院因为违反纪律,给院长巧取豪夺了吧?”杜申利丢弃酒瓶子,靠在被子上沮丧地喘着粗气。 “没关系,反正报纸上介绍你英雄事迹的报道不少,你爸妈会为你骄傲的。不像我,连敌人毛也没揪下来一根,就让人家给轰了下来,我回家才真的没脸见人了。唉,真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杜申利睁开眼,乐了。“你怕什么?报纸上不说了,我是在你掩护下,击落了敌机…妈的,我在天上被人家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时,你早不知道溜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掩护我。反正按照报纸说,我的功劳也有你的一半,怎么掩护我击落敌机随便你怎么说,人家都只有点头的份,你还是偷着乐好了。” 张浩天不满地哼了声。“我有你说的那么糟吗?” “唉!现在好了,我这个英雄能够拿出来炫耀一下的东西也给该死的中校没收了。倒是你小子,反正什么也没有,只要看着我做贡献,你在旁边享受就可以了。” “有没有搞错?!我可是给你硬拖着才冒雨爬什么黄山!明知道山道上看守不会开小差,摆明了这是中校给你挖了这么一个陷阱,你还往里面钻,勋章给中校拿去又有什么好怪的?” “我不管!反正你要补偿我。谁叫我一拉你就出来了?”杜申利耍起了无赖。“这样吧,家我是不回了,干脆我和你一起到你家去好了。你家附近不是有庐山吗?名气虽然没黄山大,将就着你请我过去看看也就算了。” 气极之下,张浩天反而笑了起来。“好家伙,敲诈勒索到我这儿来了?” “我是中尉,你是少尉,刚才你不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吗?我刚好比你高了这么一级。”杜申利恶形恶状笑了起来,张浩天看着他的笑容,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个杜中尉很阴险。 ** “中尉…等等我!”张耀东双手叉着弯下的腰,看着前面健步如飞走在前面的两名军人,无奈地喊了起来。虽然张耀东不过四十岁,属于年富力强,可与年轻人比起来,体能就差太多了。何况现在他还搀扶着自己老父亲? 前面走的很开心的俩人听到张耀东在后面喊,一回头看到窘迫的张耀东,连忙折了回去。 “伯父,你没事吧?或者在这里先休息休息?” “是啊,或者爸你和爷爷在这里休息,我们在周围逛逛,马上就回来。” 两名军人自然就是从黄山过来的杜申利和张浩天。自从黄山私自爬山被院长抓了个现行,杜申利的纪念品,从土耳其飞行员身上获得的二级铁十字勋章也被院长笑纳,灰溜溜的俩人打消了在黄山过一把徐霞客瘾。疗养院里无聊之及让俩人实在待不下去,与院长请示后,杜申利胁迫张浩天来到了庐山所在地浔阳。张浩天是浔阳地头蛇,既然到了这里,一切项目自然应该由张浩天来安排,而杜申利只需要好好欣赏一下浔阳大好美景就可以了。光吃住张浩天,而杜申利自己却不用做出同等付出,为此张浩天没少指责杜申利十足小人。 “不碍事,不碍事,前面就是白鹿洞,还是到那边再休息吧。”孙子回国,虽然额头有细微的汗珠,张义朝还是游兴大发,捋着长长须髯,微笑着朝俩人摆了摆手,撩起长袍,朝前继续走。 “爸,您慢点…”张耀东连忙跟了上去,搀扶年迈的父亲。 张耀东很了解自己的儿子。张浩天虽然年轻有力,可他实在太野没一点耐心。让他搀扶老人,恐怕没走多远,张浩天就要嚷嚷着走的太慢,还是老爷子不用再陪着,自己单独走算了。 庐山虽然在江南,山上背阳之处还是披上了银装。晴朗的天空下,云海从半山腰如水银泄地缓缓流淌。从海会寺到白鹿洞道路上,两旁树木大多数都是挺拔的杉树。这些杉树粗如碗口,看起来年代并不久远,据业余导游张义朝介绍,这些杉树种了没多少年,是政府在绿化太乙峰后,接受游客意见新栽的,以前庐山上树木虽然品种繁多,可看起来显得有些杂乱。 走了一段距离,周围的树木杉树越来越少,粗壮的松树渐渐多了起来。有些松树上还钉了木片,写名是第几号保存的古松。众多古松让头一回登庐山的杜申利赞叹不已。在树林中转了几个弯,前面传来铮淙流水声,原本已经十分清新的空气仿佛又夹杂了一丝清凉的水汽。 转个弯,眼前豁然开朗,一条浅浅溪水从面前淌过,溪流湍急,溅起的水花仿佛晶莹透明的玉珠。一座石桥横跨溪流两岸,对岸是高大的黄泥墙,中午阳光洒在墙头琉璃瓦,亮煌煌一片。溪是贯道溪,桥名贯道桥,围墙所围的就是白鹿洞书院。 一行人漫步过了贯道桥,饶有兴致进了白鹿洞书院,进了朱红色大门,杜申利大失所望,眼前不过一排低矮的茅屋,说起来还不如他在空军黄山疗养院住的房子好。 “走了这么多路,就看这排房子?”原本以为这里有什么特别好看的山洞,极为壮观的山峰,可说是白鹿洞,洞在哪里他并没有看到,至于山峰,有倒是有,西北的五老峰就在眼前,可要看五老峰也用不着走这么远,杜申利失望之情显露无疑。如不是面前站着的是自己搭档的长辈,按照杜申利的脾气,他马上会扭头就走。 “小杜啊,你可不要瞧不起这里,此处可是咱们国家极为有名地方!无数有志之士欲长住此处。”张义朝看出了杜申利大失所望,捋着须髯摇头轻笑道。 “愿闻其详,还请老丈介绍。”杜申利的眼光打量一圈周围,见没什么好看的,随口敷衍道。 “此处既是白鹿洞书院,据传唐李勃隐居读书于此,蓄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李勃任江州刺史,于此处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此地建一学馆,称之为庐山国学,以李善道为洞主,置田聚徒。宋初庐山国学更名为白鹿洞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说起你等所读大学,祖宗皆在于此。南宋之时,朱子重建书院,明定学规,并讲学其中。” “朱子?朱子是谁?”杜申利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