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备考:东京通信噩君 (第2/2页)
。唱完之后,民众仍努力鼓掌要求再唱,仿佛从每双手里都拍出了雪片似的“女士不出,如天下苍生何”的急电似的;名人知民意之应尊重,民气之不可忤也,特请这位女士自己弹着钢琴又唱了段西宫词——于是民众才真正认识了这位女士的多才多艺。 其次是所谓滑稽戏者,男士们演的。不知所云的,前后共有三四出。我实在不好意思去翻《辞源》找出那最鄙劣的字来描写这所谓滑稽戏的内容。我仿佛只看见群鬼在那里乱舞;台旁端坐着的宫琦龙介等革命先辈们只有忍不住的苦笑还给这些新兴的觉悟了的革命青年;留学生和华工都满意而狂笑;在门和窗外张望的日本的民众都用惊讶的眼光在欣赏着这伟大的支那的超乎人的赏鉴力以上的艺术;佩着短刀的巡警坐在一旁掀起了微髭下的嘴唇冷笑。 然而这所以名为滑稽剧者,大概就因为另外还有所谓正剧者在。这正剧的内容,我无暇报告;但他们最得意的末一幕却不可抹杀。他们在那最末一幕里是要表演开国民大会以处决一个军阀的。从这里可以猜想出他们怎样地聪明来,他们居然会想到这样一个机会得加入了好几段大演说。你看那演说者的威风!挥拳,顿足,忽然将身子蹲下,又忽然像弹簧似的跳起来长叫一声;立定脚,候着掌声完后又蹲下去,长叫一声跳起来。于是:蹲下,叫喊,跳,鼓掌,跳,鼓掌——观众的手随着那演说者的身子也变成富有弹性的了。 最后,就是那位蹈方步的游艺部长所特别着重的第二点“跳舞”了;果然,跳舞受了民众热烈的欢迎。游艺部长在布景后踌躇满志,他的“与民同乐”的大计划已完成了。 十一点,散会。民众们念着:“女士们,跳舞,给我们;金钢钻,歌喉,摆动的身子和眼睛;能叫喊的弹簧人…”于是结论是支那文化因而得发扬于海外,名人和有力者的地恩浩大…盛况,盛况! 东渡已将一年,没有什么礼物送你,顺此祝你安好。噩君。十七年十月十二日。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四十五期,在《东京通信》之后。 〔2〕创造社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文学团体。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它初期的文学倾向是浪漫主义,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增加了冯乃超、彭康、李初梨等从国外回来的新成员,提倡“革命文学”随后在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错误地攻击过鲁迅。一九二九年二月,该社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闭。“普罗列塔利亚特”英语Prole-tariat的音译,意为无产阶级。〔3〕仿吾将加以“打发”仿吾,即成仿吾,湖南新化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一九二八年二月,他在《文化批判》第二号发表《打发他们去》一文,说:“在文艺的分野,把一切麻醉我们的社会意识的迷药与赞扬我们的敌人的歌辞清查出来,给还他们的作家,打发他们一道去。” 〔4〕浙江已赐以“禁止”一九二八年九月,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以“言论乖谬,存心反动”等罪名,查禁《语丝》等书刊十五种。 〔5〕正人指以正人君子自居的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作家。〔6〕“落伍”这是当时创造社、太阳社某些成员评论鲁迅的用语,如冯乃超在《文化批判》创刊号(一九二八年一月)发表的《艺术与社会生活》中,说鲁迅“常追怀过去的昔日,追悼没落的封建情绪,结局地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 〔7〕“某女士”当指陈学昭,浙江海宁人,当时的青年作家。一九二七年她赴法国留学,同年十月、十一月及次年一月,在上海《新女性》杂志第二卷第十、十一号和第三卷第一号连续发表《旅法通信》,其中谈到在巴黎、里昂的一些中国留学生中的腐败现象。事后,巴黎的部分中国留学生便散发传单,对她进行攻击、威胁。据说,传单是巴黎的“理科学会”搞的。 〔8〕聘定大律师这是对创造社聘请律师一事的影射讽刺,参看本书《〈剪报一斑〉拾遗》“备考”第一节“律师生意” 〔9〕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语见《论语·子罕》。〔10〕主催日语,意为主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