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一品郎_第2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第2/5页)

耳,猛然一提。

    嘿!想不到这一手还真管用,马儿被提得脖子一仰,双蹄离地直立起来,车也停下来了。

    杜小帅从小窗口看在眼里,真替她捏了把汗,直到车停下,小伙子才松了一口大气,讪邪:“你娘咧!大哥’,你是在表演特技,还是玩命哪?

    杨心兰气得脸都绿了,憋心:“我都吓得半死了,你这小子居然还在糗我!”

    一气之下,瞪眼:“玩命也是玩我自己的,要你管?鸡婆!”

    杜小帅被顶得歪了脸,正要回敬她两句,见慈云师太已推开车门下了车,只好也跟下去查看。

    车还好好的,只是车轮脱轴,已不知飞到那里去了。

    杜小帅看了,懒懒地道:“我去把车轮找回来。”

    刚要朝来的路上跑去,就被慈云师太叫住:“不用去找了,咱们用走的吧。”

    杜小帅本来就只是随便说说,这下可乐了,憋想:“你娘咧!走路就走路,谁怕谁哦?”杨心兰也跳下了马背,走过来道:“师…师父,咱们既然用走的,就不必绕远路,直接走山路穿过大茅山,那反而近多了。”

    她本来是顺口叫“师太”的,突然改口称“师父”听在杜小帅耳里,脸都掀起来了,似乎很不以为然。

    不料慈云师太也把眉头一皱:“唔…山路是近捷不少,不过,大茅山是‘茅山派’的地头…”杨心兰年岁小小,却是包打听的,接口道:“师父,‘茅山派’早已名存实亡,听说它的创始人…”嗤嗤笑道:“噢!师父,赤发老道太乙上人,不就是当年的七大魔头之一吗?”

    慈云师太微微点头道:“不错,普天之下,被‘红花血指’击中而能不死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

    杨心兰弄笑:“师父跟茅山道士交过手?”

    慈云师太道:“那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当时连我在内,北三南四,一共七人,被江湖中称为七大魔头。虽然这只是恶名,并不光彩,咱们七人却要争个排名第一,相约在仙霞岭一决高下。结果北方来的三个魔头,全部丧命在我的‘红花血指’之下。太乙上人跟我力拼三个时辰,才被我在胸前击中,当即倒地不起。其他两个魔头自知不敌,趁我和老道尚在难分难解时辰,就已经悄悄溜之大吉了,从上经没在江湖露面。”

    杨心兰贼眼滴溜溜一转,道:“听我天才老爹说,太乙上人好象没有死,只是从此不出江湖,甚至没有离开茅山一步埃”慈云师太笑了笑道:“这个我知道,当时我几乎不敢相信,他中了我的‘红花血指’,居然能不死。后来才知道,原来他胸前挂了块‘太乙八挂铜符’,我那一击正好击中符上,是铜符救了他一命。

    由于‘红花血指’向来是一击毙命,不出第二击的,所以我不能置他于死地。”

    杨心兰嘲谑惹笑:“难怪啊,听我天才老爹说,茅山派本来在江湖是横行霸道的,黑白两道的人,见了他们都敬鬼神而远之。后来突然收敛,甚至不让茅山派弟子在江湖上露面,大概是被师父吓破了胆,不敢再嚣张了吧。”

    慈云师太苦笑不已:“想不到仙霞岭一战,七大魔头都从此消失了。也许是天意,借我之手,为江湖中除了七个大患啊!”杜小帅听得津津有味,笑得甚是惹人:“哇噻!除了这赤发老道还活着,其他两个呢?”

    慈云师太道:“当年我年纪最小,才二十五岁,事隔四五十年,他们就算还活着,也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这些年我从未离开吉吉祥庵,江湖上的人与事,几乎一无所知…”杜小帅忽向杨心兰瞄眼:“老弟,你那天才老爹好象是万事通,什么都知道,他总知道那两个魔头的生死吧!”

    杨心兰给他一个卫生眼道:“你少糗他老人家!当年他还在穿开裆裤,哪知道那么多,七大魔头当中,只记得有红花娘子和赤发老道。”

    杜小帅又转向老尼姑道:“师太,其他的魔头是些什么人?”

    慈云师太想了又想道:“唔…年代太久,连我一时都记不起他们的名号了,赤发老道太乙上人,是在我‘红花血指’下,唯一能活命的人,所以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噢,对了,还有一个好象姓霍,名叫斯仁…”杜小帅和杨心兰不约而同地大叫:“活死人!”

    慈云师太诧异道:“你们怎么知道?他的姓名跟‘活死人’三字谐音,是我教他干脆叫活死人的呀!”

    杜小帅没有回答老尼姑,却怀疑地望着杨心兰讪邪:“杨弟,你怎会知道那个活死人的?”

    因为那日在穹窿山里追寻唐云萍,小伙子以银哨引来了活死人,当时只有他和老叫化及杨心幸在场,没有这个“杨弟”呀。

    他有够rou呆的,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杨弟就是杨心兰,杨心兰就是杨弟呐!

    杨心兰笑瞥着嘴,眨了眨眼:“我突然想起,我那天才老爹提起过这个人嘛!”

    杜小帅半信半疑,瞄了她儿眼,然后摆出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式道:

    “师太,活死人就在江南,如今的武功,只怕不在师太之下哦?”慈云师太却轻描淡写道:“哦?你见过这个人?”

    杜小帅摇头晃脑,将遇见活死人的情形说了一遍。

    慈云师太听了,不屑得很:“他连你都打不过,还说什么如今武功不在我之下,真是爱说笑!”

    杜小帅瘪着笑意,憋心:“你娘咧!别以为你这老尼姑的‘红花血指’厉害,少爷我要是用‘玄天三剑’,就伯你要丢大脸啦!”

    他可不是怕了这当年的大魔头,只是觉得人家都七老八十了,再“暇拜”

    (爱现)也没多久,就让她活得开心点吧!

    慈云师太是何等人物,察言观色,那人看不出小伙子有点不屑她的神情。

    但她爱屋及乌,看在新收弟子杨心兰的份上,不想跟他计较,就当有青没有见。

    她若无其事地笑了笑道:“别去管这些了,咱们走吧!”

    老少三人,便弃车直奔大茅山。

    大茅山虽不出名,但“茅山道士”在三清界中,却占有一席之地。尤其这一派的弟子,不仅精于武功,更擅施法术,在江湖上也很吃得开。

    只可惜这一派分子复杂,良莠不齐,大多流于江湖术士。专门妖言惑众,施法治病,驱鬼捉妖,甚至搞“大家乐”“六合彩”卖“明牌”的飞机!

    一路上,杜小帅一直想找个机会,劝阻杨弟这位结拜兄弟,怎么可以为了贪学武功,竟不惜“自宫”割了那玩意儿,以后如何传宗接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大呢!被历代祖宗知道,不被骂得臭头才怪!

    况且,没了那玩意,失去男儿本色,还有啥乐趣?

    杜小帅这小子实在有够呆,还不知道“杨弟”根本就没有那玩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