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烟花_十那时烟花世佳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那时烟花世佳人 (第4/4页)

战争与爱情。这灵感得自她的母亲。通过母亲,黄裳间接地接触到了战争与死亡,爱情与幻灭。

    影片自始至终,布满死亡的阴影,恋人在生离死别的间隙里同死神赛跑,在枪弹和炮火里抢夺一分一秒的时间相爱,他们的爱具有着与上帝同等的高贵,至尊无上,男女主角一改当前奶油才子、红粉佳人的格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沧桑感,台词凄美到矫柔的程度,每一个字,都是泪。

    可是观众喜欢,她们看了一遍还要看第二遍,除了拿上拭泪的手帕还要拿上记录台词的纸笔,然后把那些凄美的台辞当成情诗来背诵。

    关于那段母亲翻译的歌词,黄裳原样照搬到银幕上,成了年轻的影迷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经典对白:

    “你是七层宝塔,我是塔檐的风铃;

    你是无边白雪,我是雪上的鸿爪;

    你是奔腾的海狼,我是岸边的礁石,为你守候终生。”

    片子的影响空前绝后,以至于后来同样是有关战争与爱情题材的外国名片《魂断蓝桥》和《战地钟声》在国内走红的时候,上海市民却不以为然,认为远远不如黄裳的《烈火鸳鸯》。

    同《桃红丝帕》的后期制作一样,柯以再次提出应该在女主角的台词中增加思想性,不要一味追求凄婉,而应该多一点号召力,但是剧组的人担心涉嫌宣传抗战,会给当局找麻烦。柯以坚持己见,又专门去找了有关部门长官,最终片子还是如期上映了。

    首映式那天,黄裳收到一只插满了天堂鸟和风铃草的大花篮,附着一张暗花格子的精美卡片,上面写着:

    “我不指望你能听到风铃的声音,

    也不敢奢求在雪上留下鸿影,

    我只想做一阵风,

    吹动那风铃,吹拂那雪花,吹皱那海狼,

    也许只是一回眸,也许可共一盏茶,

    但是够了。我只希望这个。”

    署名是“蔡卓文”

    黄裳并不记得谁叫“蔡卓文”但是她欣赏这段话和这种婉约的约会方式,于是问剧务芳姐:“那送花的人呢?”

    芳姐似乎对这蔡卓文颇熟悉,立刻答:“蔡先生本人没上来。送花的是他的司机,还等在外面呢。”说着打开帘子,那司机远远地站着,看到黄裳,立刻鞠了一个躬。

    黄裳一愣:“是日本人?”

    “不是,不过好像同日本人有来往的,还是个挺大的官儿,咱们这一行的顶头主管,得罪不起呢。听说这回片子最后能通过审批,就是这位蔡先生出的力呢。”

    黄裳忽然省起这个“蔡先生”是谁了,脸上没来由地一红,踌躇半晌,所谓病急乱投医,竟向着芳姐沉吟起来:“你说我该不该理他呢?”

    芳姐见黄大编剧居然征询她的意见,受宠若惊,急忙尽心尽力地提供资料:“要去的,这种人开罪不起,连柯导还要求着他呢;可是和他们太接近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没的惹人议论,于您的名声上不好听;不过应酬一半次呢总要的,若实在不想去呢…”罗嗦半晌,到底也没说去还是不去。

    黄裳已经不耐烦起来:“一个破官儿罢了,什么了不起,前怕狼后怕虎的,不理他就是了。你去跟那司机说,就说我家里还有事,谢谢他,改天再喝茶吧。”

    可是出门的时候,她发现那司机还站在帘子外,见了面,立刻又是一鞠躬,恭敬地问:“您说改天喝茶,蔡先生问改天是哪天。”

    黄裳“哧”地一笑:“说‘改天’,自然就是‘改天’那一天了。”扬长而去。

    那司机倒也不追究,只一路跟着出来,在剧院门口抢先一步拉开车门:“黄小姐请。”

    黄裳有些恼怒:“说了改天了…”

    话未说完,蔡卓文已打车上下来,摘下帽子冲黄裳微微地一颔首,黄裳又是没来由地脸上一热,那半句话便就此打住,脾气再发不下去。

    蔡卓文微笑着不急不缓地说:“听说你急着回家,我怕你没车不方便,所以想送你一程,不想倒惹你不高兴。”说着温和地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黄裳知道自己错怪了人,更加羞窘,低了头顺从地踏进车来,报过门牌住址,便再不说一句话。她生性并不是一个忸怩的人,可是每每面对这蔡先生,便觉心跳加速,举止无措。而且,就像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一样,突然就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莫名地悲怆。

    幸而蔡文卓并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一路上并不搭讪攀谈,直到停了车,也只说了一句:“再会。”便摆摆手将车开走了。

    但是在汽车驶走的一刹那,他自后视镜里看到她笑了,异常轻忽灿烂。

    她站在那光影里,汽车尾灯的照射下,突然地微笑,像一朵昙花在瞬间绽放,带着无邪的魅惑。

    那是一只雪地里的红狐,飘忽,灵动,冷艳,带着孤绝的气质。

    谁能阻挡那种震撼?

    她知道他看到她的笑了。

    他也知道她知道他在看她笑。

    汽车慢慢地掉转了头,然后疾驰而去。

    然而那瞬间的笑容已经成为他们两个人记忆中的永恒,到老,到死,而记忆中的他(她)永远年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