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2页)
第三章 “…这是御赐的『虎符』,吴大人应该是头一回见到吧。” 听到这个令朝中百官闻风丧胆的名号,吴知县脸色一白,接着膝盖一弯,咚的一声,当场彬下。 “都、都察使大人远道而来…下官有失远迎…下官…”他吓得舌头打结,完全没料到自己有朝一日会遇上这号人物,前阵子才听说对方双目失明,不可能会出远门,殊不知会到江临府。 炎承霄逸出一声哼笑,将令牌又收进怀中。“吴大人不必客气,本官说完了话,自然就会放你回去。” “是、是。”吴知县不由得偷觑一眼,见他目光和常人相比有些呆滞,也不太自然,确实是瞎了没错。 炎承霄虽然看不见,但已经渐渐习惯依靠声音来分辨状况。“吴大人就别再跪着,起来说话吧。” 吴知县又回了几声是,试了好几次,双脚才有办法站直。 “本官此次秘密前来江临府,还希望吴大人不要传扬出去。”炎承霄一脸慎重其事地交代。“不然坏了大事,皇上怪罪下来,谁也担当不起。” “是,下官绝对守口如瓶,有任何事需要协助,大人尽管吩咐便是。”吴知县拱手说道。 他状似满意地颔首。“那本官就直说了,再过几天,也就是二十七那一天,漕运船约莫什么时辰会在凤阳码头靠岸?” “约、约莫寅时左右。”这个问题让吴知县心头暗惊。 炎承霄沉吟一下。“到时由吴大人负责监督,将江临府盛产的稻米、小麦、大麦等官粮送上漕运船?” “是、是。”吴知县点头如捣蒜。 “共有几艘漕运船会停在凤阳码头?”他问。 吴知县因为过度紧张,嘴巴不停地说着:“总、总共有一百二十多艘,其他三百多艘则分别在金山码头、延安码头靠岸,负责运送玉米、芝麻、糖,以及黄豆、大豆等豆类,还有另外…” “那么运下船的又是什么?”炎承霄出其不意地问。 “运、运下船…”难道朝廷已经获知消息,这该如何是好?恐怕连自己都会被拖下水了,吴知县说不出话来。 “不就是乘机把私盐运下船,然后分送到各地,有这么难以启齿吗?”炎承霄一脸嘲弄。“别说你一点都不知情,那只会让本官认为吴大人怠忽职守。” 他连忙屈下膝盖。“大人恕罪!下官真的完全不知情!” “赵家究竟是怎么跟你说的?”炎承霄倾听着他激动、惊惧的呼吸声,不给他喘气的机会,步步进逼。“是答应让你分一杯羹,还是保证将来升官?” “下官是清白的,请大人明察…”他赶忙撇清关系。 炎承霄挑了下眉梢。“好,既然吴大人是清白的,那就证明给本官看看,二十七那一天,寅时之前,派出所有衙役将凤阳码头团团包围,等到漕运船靠岸,人证、物证齐全之后,便将一干人等关进大牢。” 一听,吴知县马上两脚发软,仆倒在地了。 “这…”这等于是得罪了赵家,他还有命可以活吗? “怎么?不敢吗?”炎承霄冷冷一笑。“难道吴大人宁可对皇上不忠,也不敢得罪赵家?” 吴知县伏在地上喊冤。“下官万万不敢!” “皇上要办赵家,这可是吴大人升官的大好机会,还是…”他口气刻意一顿。“赵家已经允诺将来会提拔你?” “这…”吴知县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不是。 炎承霄低笑一声,那笑声相当地冷。“是都漕运使赵大人亲口说的?所谓的将来又是指何时?是三个月后,还是半年,或者三年、五年?吴大人确定对方真的会遵守诺言?” 闻言,吴知县的立场开始摇摆不定。“是、是赵大人的二公子…亲口承诺下官…将来起码有个…四品官可以…” 他嗤哼一声。“赵守成不过是一介平民,凭什么夸下海口?就算仗着他爹是都漕运使,又怎能确定皇上一定恩准?” “可是赵大人的二公子说还有太皇太后在,只要她跟皇上说一声,包准能够说成…”吴知县吞咽一下口水,事到如今,也只好全招了。“再说不久之后,赵家的女儿就会当上皇后,要升谁的官、要摘谁的乌纱帽,全由赵家作主…” “好大的口气!”炎承霄用力拍了一下座椅扶手。“搞不好哪一天,连龙椅都要换赵家人来坐了。” 吴知县把额头贴在地面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