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3页)
第二章 烛火在幽暗中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将床铺上颀长的身躯,勾勒出晦暗不明的光影。 “怎么不死心呐?”几个软枕垫在腰后,石天澈半坐在床铺上,发出干笑。 “说那是什么话,娘不准你这么快就放弃,知道吗?”握着儿子劲瘦的大掌,石夫人对他说出了石老爷准备至长安城,寻找做出“美人糖”的名医的打算。 一双浓眉轻挑,石天澈微微勾起唇角。“好死不如赖活,是吧?”有些干哑的清冷语调,回荡在幽静寝房中,语气带点无奈,更有几分悲凉的嘲弄。 他并不以为找出十年前那只锦囊,对他的病情会有任何帮助。 石夫人怔了怔,眼底尽是儿子削瘦苍白的俊颜。 鼻头没来由地一酸,身为娘亲的石夫人不舍的心绪,无止尽地在胸口蔓延。 这么个俊逸挺拔的孩子,原该是驰骋马上、意气风发的年纪;再依他的冷静睿智、对马的了解,正是接掌家业的最佳人选。 偏偏苍天弄人…石夫人抚着他因为过瘦而微凹的脸颊,柔声道:“傻孩子,这回你爹一定可以为你找到大夫,治好你的病。” 石天澈沉默不语,唇角却扬起不相符的浅弧。 坦白说,娘亲这话他听得有些腻了。 由十岁那年秋天开始,有多少次的冀望,最后辗转地转为失望。期待的结果往往无疾而终,时至今日,他依然孱弱地似风中残烛。 纵使被父母捧在掌心紧紧呵护,仍是抵不过油尽灯枯的那一刻。之于生死,他早看破;看不破的,是父母为他心悬挂念的那丝牵绊。 暗叹了口气,他扬声淡道:“那锦囊在柜子里,你拿走吧!” “收得如此妥当,该不会是还对那位善心的姑娘念念不忘吧?”石夫人由柜子取出锦囊,唇边噙着浅笑。 以他这年纪,若是健康的孩子早该有婚配的对象了,早些成亲的,或许也都当爹了。 一抹微乎其微的情绪掠过眼底,娘亲的话开启了回忆的匣,关于小姑娘的回忆缓缓滑过心头。 放心,里面是“美人糖”吃了可以强健筋骨,青春不老,头好壮壮。 唔,好吧!如果是你吃,就…就改叫“英雄糖” 小姑娘这两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因为感觉实在挺蠢的。 偏偏,他就是把这两句话记了十年…连同她的笑容和表情,深深地烙印进胸口。 心口依稀还可以感觉到,她将中葯糖硬塞给他时所留下的温暖。 “娘似乎多虑了。”石天澈愣了愣,好半晌才避重就轻地开口。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没什么好害臊的。”收下锦囊,石夫人一颗心仍管不住地盼着。 或许有那么一天,儿子的病奇迹似地好转,那么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自是不成问题。 眸光轻垂,石天澈再度沉默。 ************ 暖暖三月,春风中仍夹带一丝冷意,让人不由得直打哆嗦。 朱若沅拢了拢身上的轻裘,满脸愧疚地问道:“江大哥,真的修不好吗?” 简朴的马车在长途跋涉,以及朱家姑娘超乎常人的重量折腾下,因为一个小小闪失,后轮便一个砰咚,直接卡进窟窿里。 马车因此进退不得,迫使护卫朱若沅至九逸城的江慎,只得下车察看状况。 “还不知道。”江慎淡淡开口。 朱若沅侧脸看着江慎紧蹙着眉,对着马车思量,她马上扬声问道:“需要我帮忙吗?” 自朱夫人答应让朱若沅至九逸城采葯后,护卫的人选很快便定了案。 人选是朱家经由楚寒洢的公公,靠着昔日官场上的关系介绍来的,目前在长安城里当差的捕头江慎。 “不用。”江慎人品相貌皆佳,但所说的话向来简单扼要。 由长安出城至今,江慎那张毫无表情的脸,活像她欠他多少银子似的,让人瞧了实在不快活。 朱若沅识趣地努了努唇,只得乖乖退到一旁,等着他解决问题,她的目光落在眼前的景致。 林木葱郁,一望无际的草原,为九逸城增添一股苍翠绿意。那巍然耸立在眼前的九逸城,如同一座堡垒,城门出口人来人往,感觉热闹非凡。 可惜九逸城虽然仅咫尺之距,她此刻却没法进城,瞧瞧城里是否与长安城一样热闹。 移开视线,朱若沅杵在一边无事可做,只能干等,没想到等着、等着,小嘴竟又忍不住直发馋。 一双肥嫩小手不自觉地由怀里掏出一个锦囊,未多时,除了马儿略嫌焦躁的吐息,就只有朱若沅嘴里含着糖的“啧”、“啧”声响。 江慎冷冷瞥了胖姑娘一眼,为她自得其乐的模样在心里叹了口气。 至今他还是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接下护送的任务? 虽然眼前的姑娘着实与一般姑娘不同,全身上下没有一丁点富家千金会有的矜持与骄纵,更是率真热情地让人无法讨厌她。 她是挺可人的,但…有一点却让他没办法认同。 因为只要一谈及吃,她的热情便异于常人。 他向来不注重吃食,因此对朱若沅极重吃食的程度,十分不以为然。 “不按三餐用膳胃会不好。”朱若沅是这么说的。 重点是,他们吃的不仅是“三餐”! 每天早、中、晚三餐加一道午茶及夜宵,终于让他知晓,朱姑娘为何会有现在的外貌。 “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助,五果为益。此为《黄帝内经》传统养生学的重要观点。”朱若沅又说。 她奉此道理为圭臬,餐餐桌上都得具这五益。因此虽然仅有两人同桌而食,但桌上的盘盘碟碟,其盛况却宛如摆宴。 “千年来,中国人依照此一观点为主,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