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第2/2页)
子一软,几乎瘫倒在了车厢内。 丰台站始建于1885年,是京畿地区最老的火车站,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法国人又擅修一条铁路,由此站直通北京前门西站,全长14。8公里。 有良艰难的移动着虚弱的身子,从货车上爬了下来,落地后站不稳脚跟,一个踉跄几乎摔倒。 “你要去北京城里么?还有二十里地呢。”拾煤渣的小男孩同情的说道。 有良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京城里有个白云观,你们知道么?” 俩小孩都摇了摇头,表示从来都没听说过。 看来只有一路走一路打听了…有良问清楚了此去城里的路后,便蹒跚的朝着京城而去。 途中,路边人家有位好心的老大娘见浑身脏兮兮的有良可怜,便施舍了俩馒头,看着他狼吞虎咽的吃着,一个劲儿的叹息摇头。 “奶奶,你知道白云观在哪儿么?”有良将最后一口馒头咽下,然后问道。 “白云观?那在北京西便门呐,你要出家做道士么?”老大娘惊奇的说道。 “俺是去找人的。”有良肚子填饱了,说话也有气力了。 老大娘指点他去白云观的路径,随手又递给了有良俩馒头,让他带着路上吃。 告别了老奶奶,有良满怀信心的直奔京城白云观而去。 黄昏时分,京城华灯初上,车水马龙,自行车洪流如同家乡的黄河水泛滥时一样,灌满了大街小巷,喇叭声、铃声此起彼伏,乱成了一锅粥,使得头一次来到大城市的有良看得目瞪口呆,挪不动脚步。 还是自己的家乡凹里村好,青山绿水,漫野的桃花,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追逐着田间的蜻蜓和蚱蜢,或是拿着鱼篓子去捉田鸡和泥鳅,那是多么快乐的童年啊…有良来到了白云观,站在高大气派的山门前,心想,这白云观真是大呀,脚底下是又平又光的石板地,四周围红墙绿瓦,古柏森森,耳边隐约听到观内钟磬缭绕,相比之下,自己那个风陵寺简直就太寒酸了。 门口的那位小道士手执扫帚长嘘了一口气,口里面嘟囔着:“唉,总算到吃晚饭的时候了。” 有良赶紧上前,单掌合什,低声问那小道士:“道兄,请问白云观是不是有一个叫贾尸冥的道长?”他在风陵寺待了五六年,对出家人的礼仪还是懂得一些的。 “贾尸冥?”小道士打量着浑身脏兮兮如同乞丐一般的有良,摇摇头说“没有啊,我们观里没有叫贾尸冥的道士。” 有良闻言大吃一惊,自己千辛万苦的来到了京城,竟然没有贾尸冥这个人…情急之下,连忙接着说道:“他是你们白云观的观主。” “没有,我们现在的住持不姓贾,原来的住持是姓金,你找错地方了吧?”小道士望着他答道。 “那京城里还有别的白云观吗?”有良仍旧不死心的问道。 “北京城里就只有这里叫白云观…”小道士同情的解释说道“不过,听说外地好像是在甘肃,那里也有白云观,你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小道士表示爱莫能助,遂扛起扫帚进去了。 有良呆呆的愣在了那儿,未渡师叔确实说的是“京城白云观”呀,自己绝对没有听错,可是这小道士怎么说没有呢? 有良倔强的蹲在山门旁边的牌楼下,眼睛盯住了进出的人,心想,既然已经找到了这里,无论如何也要盯个十天半个月的,只要贾道长和妮子在这观里,总归是会露面的。 夜幕降临,风凉嗖嗖的,有良禁不住的打起了哆嗦。 这时,先前的那个小道士带着一位花白胡子的老道士出到了山门外,一指墙角下的有良,说道:“住持,就是他在找一个叫贾尸冥的道长。” 老道士来到了有良的面前,语气和蔼的说道:“孩子,是你在找‘贾尸冥’道长么?” 有良慌忙站起身来,合掌施礼,然后恭恭敬敬的回答说道:“是的,请问你们这白云观里有这个人么?” 老道士手捻胡须,微微一笑道:“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