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要问他一句话 (第2/3页)
有重量的行走,两架的衣裳都一齐微微摇摆,无风自动,似乎欢迎旧主人。 小宛忽然想“依依不舍”的“依”字是一个“人”加上一件“衣”服,是不是说,所谓“依恋”的感觉,就好比一个“人”对于一件“衣”的温存。旧衣裳就像老房子,是有记忆的,曾经与它们的主人肌肤相亲,荣辱与共,一同在舞台上扮演某个角色,经历某个春天。衣服上,洒满那么多或倾慕或艳羡或妒恨或贪婪的目光,承接过那么响亮热情的掌声,这一些,人没有忘,衣服又怎会忘? “这一件,是1943年,唱《游园惊梦》…”梅英在一件“枝子花”兰草蝴蝶的对称纹样女花帔前停住,轻轻说“那天在电影院里,我唱《游园惊梦》,想把你带到那个时代去叙一叙,但是你很怕。” 小宛有些害羞,勉强笑笑:“现在不太怕了。” 若梅英抚摸着花帔上的绣样,神情怅惘:“《游园惊梦》的故事真好,那个翠花,也唱戏,也抽鸦片,也做人家五姨太,真像我…可是她有容兰做伴,还有二管家…比我好命多了。”她忽然又抬起头来,专注地望住小宛:“我是鬼,你真的不怕?” “你会不会害我?”小宛反问。 “不会。”若梅英肯定地回答“我在人间,只有你一个朋友。” “那就是了。你不会害我,我当然就不怕你了。”小宛这次是真地微笑了“不过,你为什么会找上我呢?” “我也不知道…”若梅英沉吟,忽然问“你生日是几月几号?” “12月18号。” “今年19岁?” “是。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梅英苦笑“如果我活着,今年该是79岁。” “大我60年。” “刚好一个甲子。从佛历上讲,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你和我,八字完全相合,所以容易沟通。” “可是,和我同生日的人多着呢。全世界同一天同一分钟出生的人不知几千几百,你为什么不找他们?” “并不是我找你,是你找我的。”梅英轻叹“你忘了?那天是七月十四,鬼节,我们放假三天,可以到阳间走一走,我不知道该去哪里,忽然你开了衣箱,我糊里糊涂地,就上来了,第一个碰到的人就是你…”若梅英有些抱歉地望着她:“除了你,我并不认识别的人。这么些年来,我一直在找他,可是找不到,我是个鬼,没什么能力,只得托付你…”“谁?你要找谁?” “他姓张,是个记者。” “啊?谁?”小宛心一阵狂跳“之乎者也”的名字已经跳到嘴边来。 然而若梅英说:“他叫张朝天。” “哦是。”小宛定下神来,脸上犹自羞红难褪。当然是张朝天,自己想到哪里去了? 只听梅英幽幽地道:“我找他,只想他问他一句话。” “什么话?” “我要问他一句话。”梅英凄苦地望着满架花衣,自言自语“世间三十年为一劫,在阳间的人,讲究三十而立,如果到了三十岁还不能立志立家,也就一生蹉跎;在阴间的鬼,则是三十年一轮回,如果三十年后还不肯投胎转世,就错过缘头,再没有还阳的机会了。我在这三十年间,缥缥缈缈,游游荡荡,只为了要找到张朝天,问他一句明白话。可是,三十年过去,我却始终没有他的音讯,生不见人,死不见鬼,我几次都想放弃,可是这一段情一盘债无论如何放不下。我错过了投胎的最后时限,已经再也没有投胎的机会了,唯一要做的,只是等待一年一度的七月十四,好上阳间来找他。那天,我随着一干尚未还阳的鬼来到人世,迷迷糊糊地在街道上走着,没有方向,不能自主,可是忽然间,有一种奇异的力量,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让我若有所动,就身不由己地随了来,进了一处院落,正看到你在那儿试衣裳…” “换句话说,就是离魂衣给你引了路,并且把你留在阳间了?” “是的。做鬼魂的,没有自己的力量和形式,必得有所凭藉才能存在。要么附在某个人身上,要么附在某件东西上,我的魂儿,就在那些衣冠钗带之中了。” 小宛看着身着戏衣的若梅英,心中怆恻,忽然想起一事:“你说你们放假三天,可是现在早已过期,你为什么还会留在人间?” “我回不去了。”梅英幽幽地叹道“我难得遇到你。我知道,这是我最好的机会,如果这次我再不能找到他,就永远也不可能再找到他了。所以,到了三天期满,我仍没有走,藏在衣箱里躲过鬼卒,宁可留在人间做个孤魂野鬼,也不要再回去。” 三天,就是七月十七,也就是胡伯死的那天。难道,是若梅英利用胡伯来与鬼卒做交易,李代桃僵?真不知道自己一番奇遇到底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她帮助一只鬼来到阳间,找回她生前的一段孽缘答案,却因此而害了胡伯的性命。也可以说,是她的行为间接杀人,她,才是那个幕后的凶手。 凶手?小宛打了一个寒颤:“你留下来,就是要我帮你找张朝天?” “我为他跳楼,为他变成游魂野鬼,就是想问他一句话。三十年了,我每年鬼节都会上来找他,可是一直找不到。为了他,我怎么都不肯去投胎,不肯喝孟婆汤,过奈何桥。我不想忘。我要记着,要问他一句话。” “他,和你到底有什么恩怨?”小宛怯怯地问,一边害怕,一边忍不住好奇。是什么样的情仇冤孽,可以使一个人坠楼自尽,又可以使一只鬼拒绝投胎,数十年如一日地寻找纠缠,誓要问他一句话。 我要问他一句话。什么话呢? 梅英幽幽地回忆着:“我是在上海唱戏时认识的他。他是申报记者,常来看我的戏,每次看完了回去都会写文章赞我,他的文章写得真好,词儿好,意思也好,我也不是很懂,可是只觉得,他的文章和别人不一样,句句都能说到我心里去。” 小宛着迷地看着若梅英忽嗔忽喜,忽行忽坐,只觉她怎么样都美,美得惊人。她说,如果她还活着,该有79岁,那应该是个鸡皮鹤发的老人,或许,就像胡瘸子那样,老成一截枯枝。可是,既然做了鬼,岁月从此与她无关,她永远地“活”在了自己最喜欢的某个年代,极盛的时候,风光的时候,初恋的时候——当她回忆起自己的年轻时代,那种妒煞桃李的娇羞就更加婉媚可人。 “在他以前,我也见过许多人,男人,有钱的,有权的,他们给我献殷勤,送花送头面,请吃请堂会,我都不在意。不过是应酬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